陶行知先生说过:“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大家交换还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大家交换,可以让思想更丰富多彩。”如今我们在倡导另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更加强调民主,平等,参与,更加注重独立思考,这就是老师可以发出自己声音的活动——辩课。 “
辩课,它不同于说课,是在说课,评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所谓的辩课,它是老师在备课上课的基础上,就某个教学重又难点,畅谈各自的感受和见解, “评课”、“ 辩课”,或许叫什么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端正的心态,平等的地位。为此,我们——草根教师一族,呼唤“辩课””:让上课的老师、听课的老师、评课的老师,能够热烈地、真诚地、民主平等地辩论起来。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呢?
1.提前统一辩课主题
平时,在组织老师们听完一节课后,让教师们发展各自的看法,可老师们有说没有教过这一课,有的说不是很了解这课,因此,在辩课前,先提前通知老师要辩课的主题,让老师们提前准备一下,要辩课时,老师们应能针对某个环节提出商榷,发表自己的观 3月份17号我们学校举 行了一次观课活动,授课课老师是冯惠老师,教学内容是《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发现雷锋的名字虽然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但是由于时代的相隔,文化底蕴的相距,孩子无法很快理解雷锋的助人为乐的精神,这样怎么能很好地感悟课文进入情境呢?因此,我把这定为我们的辩课主题,由于提前做了准备,老师在辩课过程中,踊跃发言。有的的老师说在学习课文之前,让孩子们回家查找雷锋的资料,或听父母的介绍;有老师的说,刚好学习这篇课文时间,大概是学习雷锋日左右,我花了大半节课开展了雷锋介绍会。会上,有的学生讲了雷锋的童年,有的讲了雷锋的好人好事。他们了解之多;有的老师说,我带领孩子们从题目的深情朗读,对雷锋那踏着泥泞,送迷路的孩子回家;踏着荆棘,背年迈的大娘行路的事迹,进行朗读指导,进行情感升华。孩子们一次次陷入到情节之中……老师就在这一次次交流中思维得到碰撞,灵魂得到迸发,情感得到促进,相信老师们会在唇枪舌剑中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2.以平等的姿态有效辩课
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也是我们展开辩课的信条,那就是老师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以平等的姿态辩课。在辩课中,我们要求老师围绕课堂上的教学信息进行对话交流,而不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有一些不愉快就对彼此进行人身攻击。教学中活动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围绕《13一夜的工作》一课,辩论如何指导学生有效朗读,以便更好地体会总理的劳苦和俭朴。一位有多年经验的资深老教师说:“我记未必正确,但我觉得我会采用引读的形式来指导学生朗读。你们见过这样俭朴的总理吗?我想对全世界说……(学生接读);你们看到过这样劳苦的总理吗?我想对全世界说……学生接读)。”一位骨干老师说:“这是我个人认为,我觉得我会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入情入境中读…” 老师们种种的试说态度。没有居高临下,没有诚惶诚恐;这里可以轻松和谐,可以针锋相对;这里不要妄自尊大,不要妄自菲薄;这里需要畅所欲言,需要据理力争;这里呼唤海纳百川的胸襟,呼唤初生牛犊的勇气。诚如李振村先生所言“让我们坦诚地辩起来”,真正实现上课者和听课者之间的平等对话,普通教师与专家名师之间的平等对话。
3以谦虚的心态进行学习。
辩课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让教师出丑,而是为了解除传统说课、评课中的弊端,通过双方及时、充分地交流和互动,真正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以加深对教学重点、难点或者热点问题的理解,便于让执教者认知并改正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便于让听课的教师明白哪些方面的经验值得汲取借鉴,为的是让今后的课堂教学少走弯路,促进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共同提高。评课,对于我们这些泛泛之辈来说,都已经是个很大的压力了。每次听课的过程中,绞尽脑汁尽量从多方面、多角度能挖掘出这课堂值得深思的地方。而今,有多了新名词——辩课。这无疑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的评课只说一些好话,最后加上一点自己的建议就好了。而现在的辩课当然得有理有据。如果说,课堂中,我们中拥有的是“据”,那么,发言时更需要表白的是“理”——为什么不这样,为什么应该那样?要做到这点,只有不断虚心学习,汲取知识,不断钻研新课程标准理论,钻研本专业知识,促进个人专业成长,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虽然我们还在摸索着前进,但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开展辩课活动,会努力让我们敞开心扉,让自己走出去,使别人走进来,会让我们在辩课过程中经过一番蜕变,成为一名纯粹的语文老师。辩课,也必将为教研活动注入全新的活力。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