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信息技术与数学的完美结合

文 / 徐伯钧 责编 / 未知 2012-12-29 点击 7910

 

信息技术与数学的完美结合

 数学组     李敏   朱婷婷

        2012年12月14日,“图形计算器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研究”第二次会议暨卡西欧手持技术整合研究成果观摩与研讨活动在广州市铁一中学举行,这是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十三中数学组是子课题成员,很荣幸,我们能代表全体数学组同仁参加这次研讨活动。

        研讨活动是从上午的三节研讨课开始,第一节研讨课是由广州市铁一中学刘国老师带来的“直线与曲线的交点问题的探究”,这是学习了直线方程及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之后的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的意图是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和有意识地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解决曲线间的位置关系问题,为以后学习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以及利用导数解决函数图象交点问题奠定基础。

        对高中生来说,数学实验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词汇。数学课也能像物理课和化学课一样做实验吗?在“烧水吸热规律”问题探究的课堂上,来自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齐亚超老师带领学生经历数学实验的奇妙体验之旅。从简单的烧水实验过程出发,采用控制变量法,运用学过的数学思想方法,大胆提出假设,并借助图形计算器验证猜想。

       第三节研讨课是由常州市第五中学杨一奋老师带来的对勾函数yx+(a>0)的图像与性质。对勾函数虽在高中教材上不出现,但却是一种常见而又特殊的函数,其单调性比基本初等函数复杂,由于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对于本段内容而言,缺少导数知识和基本不等式知识的支持,学生在探讨函数单调性和值域时遇到较大困难,这就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借助图形计算器进行函数分析。

        三节研讨课后,来自全国200多位老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研究,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章建跃博士进行了精彩点评,并指出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宏观定向,从熟悉的对象出发感性认知,然后进行理性分析,最后上升到理论知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下午进行专题报告,首先是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装备处处长乔玉全,他在普通高中现代文理教育教学实验的报告中号召大家加强普通高中学校的特色建设——走向现代文理教育。接下来章建跃教授的“数学——信息技术——数学教学”的讲座,指出信息技术不仅是工具,也是数学的一部分,可以消除运算能力弱而带来的学习差异,强调了数学·信息技术·数学教学之间的联系。最后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劲松对全国课题进展情况做了阶段性总结。

        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数学的抽象性往往会使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枯燥、乏味、难学。而利用计算器处理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和动画,使静态知识动态化,变抽象为具体,创造各种生动具体的数学情境,提供丰富多彩的数学信息,打破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信息技术是一种认知工具,信息技术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变革,可以减少与“体力劳动”相关的内容,增加与“脑力劳动”相关的内容,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理解数学本质,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里和创造力,增强学生有效使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技术处理问题的自信心,使他们在利用技术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自然地,水到渠成的掌握信息技术以及数学思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