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教学勇气,拥抱伟大事物
——听吴国珍教授谈《教学勇气》
9月25日晚六时许,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如期举行“教师夜读小组”读书活动,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帕尔默《教学勇气》的中文译者,北京师范大学吴国珍教授作为导读专家,为我们分享教育的智慧与勇气,带领我们感受、拥抱“伟大事物”。参加此次读书活动的有南京十三中“教师夜读小组”成员、十三中集团学校的老师们以及校内外喜爱读书的朋友们。
此次读书会由我校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曹勇军老师主持。介绍完嘉宾之后,曹老师分享了自己阅读《教学勇气》的经历和体验。曹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当年的读书印记——长达两万字的摘抄笔记,以及做满了记号的书页。曹老师读书之勤,令在座的青年教师们赞叹。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曹老师为我们提纲挈领地梳理了全书内容。从构建完整丰富的自我,到构建学习共同体,再到参与社会教育改革、参与公共决策……曹老师对整本书框架的概括可谓高屋建瓴。
接下来,我校三位青年教师分别分享了自己阅读此书的感受。戚雪银老师首先发言,她结合自己从教三年来的体会,谈到阅读帕尔默此书,给她一种大呼过瘾的感觉,书中所写常常给她“心有戚戚焉”的触动。戚老师指出帕尔默此书给她很大的启发,比如让她认识到学科和学生都宽广而复杂、不要急于寻找答案、恐惧和渴望时常相伴出现、痛苦与喜悦同样重要等等。戚老师的分享充满了感性的体验,引发了老师们的共鸣。聂雯老师第二个发言,聂老师是今年新入职的老师,能在自己身份转换的过程中读到帕尔默的《教学勇气》,她感到很幸运。在自己走上职场的最初阶段,帕尔默书中的很多观点,给了她面对教学 的勇气,带给她关于教学的领悟。聂老师分享了自己将读书所得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的例子,通过在课堂上不断地开放自我,聂老师更加深刻的意识到“我们应该放下自我保护,让自己像学生依靠自己那样去依靠学生”,从而获得完整的内在自我。徐惠中老师第三个发言,她坦言自己第一次阅读此书时感受到的晦涩感与距离感。然而,走上教师岗位三年后重读此书,徐老师觉得帕尔默先生写出了自己的心声。徐老师觉得自己就是书中提到的那种“经历过痛苦时光的教师”,在这三年里,“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徐老师还谈到“不敢直视学生”这一现象,认为这是源于教师内心的恐惧,而缓解恐惧的唯一途径就是直面它,就是要蹲下来,用学生的视角思考,“与万物形成伙伴关系”,放下追求完美课堂的执念,从而达成一种内在的平和与安宁。
吴国珍教授倾听了三位老师的发言,她表示非常欣赏今晚读书会这样的话语氛围,在这样开放、亲切的话语氛围中,老师们与帕尔默的《教学勇气》之间构成了一种心灵的连接。在分享的言语中,老师们释放出自我内在的能量,这就是一种心灵成长、形神相生、不断探索自我的“养心”过程。结合近年来她致力于推广的“青椒计划”、教师生态环境优化等活动,吴国珍老师指出,她非常看重教师成长共同体的构建,她认为文字是有遮蔽的,而个人的言语可以改变内在的精神空间,我们需要更细腻地用自我体验去阅读帕尔默此书,用灵性去感知那些未曾被察觉的事物。对于青年教师们提到的“恐惧”问题,吴老师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复归于自我,平和地与问题相处,贴近恐惧与爱,回归心灵妙境,在心灵的静修中构建完整的自我,从而产生对抗外在纷扰的力量。吴老师援引了心理学家荣格的例子,并以“镜子”为喻,指出照见自我、寻找自我的意义。吴老师还特别谈到了“U型理论”,她认为应当把理性和灵性整合在一起,从“U”底的源头变迁开始,在感受和表达的过程中获得一种上行的力量。借助于禅修的观念,吴老师认为我们应该觉知内在,恢复觉知力。而觉知力便是灵感与洞察力的来源。她特别形象地描述运用不断敞开的自我,消解恐惧,应对人生难题的过程——“靠近它、拥抱它,而后穿越它”。最后吴老师分享了自己与《教学勇气》的作者帕尔默先生的交往经历,谈到了自己对于“伟大事物”的认识。吴老师生动的描述,时常令在座老师发出赞叹;亲切的话语,让老师们感觉如沐春风。
最后,屠桂芳校长作为《教学勇气》的读者总结发言。屠桂芳校长谈到了自己和《教学勇气》的机缘,谈到书中多处观点对于自己教学、管理的启发。屠校长特别提到读书对于构建教师成长共同体的重要意义。在今晚这样的夜读活动中,老师们之间构建了一种信任、默契和共享的关系,在表达和倾听的氛围中,老师们不断地反省自身、觉察自我、强大自我,而这样一个以读书为媒介链接的团队,这样一个不断地与大师对话的团队,必将获得更大的精神力量和动力源泉。屠校长对吴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认为吴老师的话语、帕尔默的书,就像一扇打开心灵的窗口,让阳光照进我们的心灵。
读书分享会一直延续到晚上九时许,此刻校园里分外静谧,秋风徐徐吹过,夜色愈加温柔。这个夜晚,我们围坐在一起,感受教育的力量,感受静修的灵性,感受伟大事物带给我们的精神光芒!感谢教师夜读小组!感谢吴国珍教授!
撰稿:张小英老师 审核:江苏省语文学习实验课程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