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地理组“行知杯”顾亦周教学反思

文 / 杨露 责编 / 杨露[地理] 2019-10-22 点击 5177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反思

顾亦周

一、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一节。此内容是本单元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具有开章明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内容不仅对本章的基础知识进行铺垫,并且能够前后联系整本教材。

       新课程对本课的教学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我将侧重点放在了河流的补给来源以及人类不合理使用水资源对水循环的影响及可能导致的后果、解决的措施。将水循环的意义没作为重点只是一笔带过了。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根据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去论述水循环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我设计的课程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地球上的水体的类型及各水体的占比、水循环的过程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水循环的意义。我以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和人类每年需要使用的淡水资源多少相比较,引出水循环的话题。接着绘制水循环的过程,并重新绘制一份水循环的图表,将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过程相结合,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产生的影响。

    “自然界的水循环”这部分内容的呈现是层层递进的,首先,课文中厘清了一些基本概念,如:水的基本形态——气态、固态、液态;地球上水体的种类——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陆地水的组成;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等等,然后分析水体之间连续的运动过程的各个环节,最后讲明水循环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界所产生的意义。

二、教学过程反思

       针对这样的教学内容,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构架。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引起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从生活中入手,才能更深层次地引导学生对水体之间的相互补充作用和水循环的环节及意义得以充分学习。所以我将水循环使用了个“人的汗蒸发到天上,又由于降水回到了人的身上”这个例子想引起学生对水循环的兴趣。

       其次我觉得让学生对身边的地理事物有所认识也是很重要的,我让学生自己思考身边水体所在的位置,归纳总结大气水、海洋水及陆地水三个概念。

       在说明水循环的过程时,也是通过引导让学生思考各水体的去向及由来,并拓展各水体之间的关系、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针对水循环的意义环节上,我举了4个例子将课本水循环的4个意义一一说明,这里我没有做好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

三、存在的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些问题:

      1.课堂太紧凑,没有收放自如,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比较少,时间不够用。

      2.没有及时了解大纲的变动、参与普高教研会,重点放在了河流的补给及人类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上,没有将重点放在水循环的意义上。

      3.关于人的汗蒸发到天上回到人身上这个例子,举得不够严谨,这是我在一堂公开课上看到老师举得例子拿来用的,以后要多听别的老师的课做好筛选。

     4.将《中加班地理大课堂》上的作业作为检查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依据,因为中加班学生大课堂作业完成情况比较好,所以没有修改教学设计,并没有了解普高学生的需求。

     5.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还有待提高,有时会有一些不必要的口水话,使得教学显得不是那么严谨。

四、改进措施

       经过这次课堂教学活动,我发现了自己与普高老师的教学差距,国际部的教学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可以更深层次探讨地理现象在生活中的体现,而普高的教学更注重贴近教学大纲,要更深研究课标内容。以后需要及时了解、研究课程大纲要求,多参加普高的教研活动,多听普高老师的课,在结合外方地理教学的要求,融合中西不同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在教学中要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让他们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味的灌输知识,多让学生互相交流沟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教学。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应用会对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地理素养的养成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针对教材实际内容,因“材”选择教学方法。

       同时,多磨课、备课,调整教学重点,合理安排教学各环节的时间,在每堂课的最后需要安排总结和习题,回忆整节课的内容,把重点在突出强调一下,及时检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最后,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特点更准确、更迅速地调整教学策略,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及学习的能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