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组苏静2019"行知杯"教学反思

文 / 苏静 责编 / 未知 2019-10-25 点击 6945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反思

苏静

 

      本课是第四单元承上启下的一课,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辛亥革命。 历史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和理解历史。所以本课的教学思路是立足重理解而实现记忆强化。整体脉络依然按照事件爆发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展开,以2018年在庄河海域打捞“经远”号为切入点,在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增加思考环节,运用数据从日本联合舰队和北洋舰队的军舰数目、吨位、马力、航速和大口径炮数、分钟弹药投射数和政府态度来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战败的必然性。使用动态地图和大量图片较为详实的介绍战役的经过和牺牲的将领,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爱国将领的敬佩之情。对条约内容逐条分析,适当补充,并与本单元前课内容相呼应,适当迁移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为下节课做铺垫。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启发学生历史的教训,最后总结梳理本单元重点内容。

     虽然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较为流畅,注意结合时事,和学生有良好的互动,但仍有需要进步改进的地方。​

一、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

     将原因和补充军事原因整合为一点。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同时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为了迅速发展和壮大,日本制定了“大陆政策”,为了实现该政策的第一步,日本积极准备,大力发展军事实力,从军舰数目、吨位等各个方面,日本联合舰队的军事力量已经超越北洋舰队。万事俱备,只差有利时机,恰逢朝鲜农民起义提供了契机。调整之后内容更加完整,思路也更加清晰。

二、甲午战争的经过

     改变甲午战争经过知识点的梳理方式。为了加强学生记忆,列表帮助学生总结,此处应以学生自我归纳为主,可以用地图标注让学生回答,或是找同学到黑板上连线,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调节课堂氛围,比列表总结效果更佳。加入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的态度。

三、《马关条约》内容

     调整反割台斗争的顺序。在讲述割地内容后,加入反割台斗争内容。可以调整到《马关条约》影响部分,在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各阶层都奋起反抗,包括台湾人民反对侵略;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兴中会,农民阶级自发反帝斗争——义和团运动。

     补充割让辽东半岛内容。为什么只有俄德法三国站出来直接干涉,应适当补充,解决学生困惑。

     加入《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做对比。从割地、赔款、通商等方面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为什么《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以此补充西方资本主义在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需求的变化。

四、《辛丑条约》签订

     补充签约国内容。《辛丑条约》是中国与11国签订,除了8国还有西班牙、荷兰和比利时。

五、《辛丑条约》内容

     强调《辛丑条约》的政治性。在讲解条约内容时注意强调《辛丑条约》和其他条约内容的不同,《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更侧重于经济,满足了列强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经济需求;而《辛丑条约》除了赔款,其余条款更具有政治性,侵略势力渗透到清政府统治中心,使清政府成为侵华的工具,成为傀儡政权,体现了列强瓜分世界的要求。

六、注意细节

     注意课件当中的错字或漏字现象。

七、习题训练

     调整习题顺序。因为时间问题,在课上没有进行习题训练,可以进行调整在课中进行,保持教学的完整性。

   

     总结: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中应更加精炼,节省的时间放在两个条约的内容进一步解释,不断完善课程。实践证明,不断反思教学中的得失,亦能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常教常新,不断进步,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多听课,听取前辈意见。听课是进步的重要途径,学习前辈的授课思路、语言,以开阔思维,博采众长,检验自身的不足,及时补充的完善。同时,要虚心请教,接受前辈们的建议,进行二次备课,敢于突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