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反思
王静
一年一次的行知杯课堂大赛如期而至,这一课选定的课题是必修一教材的第12课——《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这应该是学生和老师们都非常熟悉的内容,如何准备才能上出新意,既符合五大核心素养,又能积极调动的学生的积极性,我想首先应该把教材好好吃透。 本课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核心内容,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辛亥革命,包括三部分内容:“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和《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正是这两次战争和两个条约,加剧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促使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使社会各阶级投身到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亡的潮流当中,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这就是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也是这课的重难点,应该可以补充相关史料来进一步实证。理清教材,我上课进行了如下的设计环节。
导入新课
通过网络评语文字材料,通过热门评论,让学生带着兴趣一起走进甲午风云。
一、甲午中日战争
1、战争爆发的原因
【探究1】: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
(1)日本:发展本国资本主义,出台“大陆政策” (根本原因)
日本曾经也遭受过西方国家的侵略,但19世纪中后期, 它完成了明治维新,迅速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在发展资本主义的过程,他们却遭遇了一系列的问题:日本国土面积小国(土面积377,835平方公里,相当于云南省),人多地少;多岛多山,资源匮乏。日本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为此,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台湾—朝鲜—满蒙—中国—亚洲,称霸世界。可见,侵华是日本的既定方针,蓄谋已久。
【探究2】:日本为什么敢侵略中国?
(2)中国:清廷腐败,避战求和 (可乘之机)
1888年清政府建立北洋海军,实力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七。但自建成之后,海军没有再增添一舰,1891年以后,北洋水师甚至连枪炮弹药都停止购买了。为了筹集修建颐和园的钱款,慈禧太后竟然从海军军费里扣除了两千万两。(像定远、镇远这样的巡洋舰单艘造价不过170万两,两千万两可以干什么?)而此时的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陆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所以到甲午前夕,日本的军事实力已全面赶超中国。慈禧太后与明治天皇相比,对照何其鲜明。清政府何其腐败。
日本不仅摸清了中国的实力,还探明了清政府对于战争的态度。
1894年适逢慈禧60大寿,早在两年前她便借光绪之口提前给自己准备,想办一次隆重盛大的庆典,所以不希望出任何的岔子。而面对日本的频频挑衅,在个人利益和民族利益面前,慈禧毫不犹豫选择了前者。一心和解,草草备战。
【探究3】:面对日本的侵略,列强持何态度?
(3)欧美:不干涉日本侵略
展示材料19世纪末,对于日本即将发动的对大清的战争列强各打着自己的算盘:
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
德法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的侵略权益;
俄国采取不干涉政策。
列强纷纷采取观望和纵容的态度,这成为了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
(4)朝鲜:东学党农民起义(导火索)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镇压,而日本也以保护本国侨民为借口出兵朝鲜。东学党起义被镇压后,清政府告知日本共同撤兵,而日本不仅不撤,反而增兵挑衅。中日战争一触即发。
以上是教学的第一环节,通过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此次战争的背景,体现乐然史料实证的环节。课后反思,觉得不是本课重难点,所费时间略多,但对于学生整体背景的宏观把握有帮助。
2、战争经过——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通过地形图直观展现。
在战争中,中国军民体现了顽强不屈的气魄,让我们跟随一组照片,向英雄致敬。此处,注意渲染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使得课堂生动。
3、战争结果——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这段内容,先由学生从课本上找到条约的具体内容,再结合以往学过的类似《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内容进行比较,自主分析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这是本课的重点,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理解透彻。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自主学习、分析教材的能力。
二、八国联军侵华
1、背景和过程
(1)1898年,中国的农民阶级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掀起了义和团运动。
通过对义和团口号和性质的分析,引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的借口。
(2)1900年6月,俄、英、美、日、德、法、意、奥等8国拼凑2000多人,在英国中将西摩尔的领导下,乘火车由天津向北京进犯。
(3)8月中旬,两万联军攻陷北京,慈禧携光绪出逃。
联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特别是占领北京后,瓦德西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北京城里的珍贵文物遭到洗劫。
此处通过照片资料展示,突出列强的侵略本质,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希望通过资料照片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做到家国情怀,但在真正的教学中感觉语言渲染尚有欠缺。
2、结果——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此处重点在自主学习条约内容后,通过前后比较,引导学生理解此时清政府已经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社会性质也已经完全转变。
问1,对中国危害最大的条款是?——严禁反帝
问2,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归纳总结: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程
《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北京条约》——程度进一步加深
《马关条约》——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综上所述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实际教学中基本都能和学生合作完成,学生的配合程度较高,课堂效果尚可。课后,觉得本节课算是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表达上似乎还可以更准确和流畅,并且关注到更多的细节。在教学上要升华层次,不能局限于课本。没有更宽广的视野去探讨史实,在文明史观和唯物史观的把握上还有所欠缺,下次争取更丰富的资料,更巧妙的教学设计,做更充分的准备,在调动课堂氛围上更为积极,真正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并掌握、理解本课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