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质》教学反思
本节课程设计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理论指导下开展。围绕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贯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从学生对于细胞器的结构入手,借助收集到的电子显微镜下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以及教师板书中的细胞器结构,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细胞器的直观认识,也由此培养了学生在高中生物课程学习中的识图、读图能力;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借助几道问题,启发学生在了解基本结构的基础之上思考、总结细胞器的功能特点,真切感受本节课的“结构功能适应观”。
教材分析:《细胞质》是苏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的内容,本章内容围绕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开展。内容建立在第一节细胞学说起源的基础上,安排在细胞膜、细胞器,真原核细胞之后。《细胞质》这一节内容重点在于学生对于八种细胞器的结构认知和功能了解,为教材后面生物膜系统、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相关知识做下铺垫。纵观苏教版生物必修教材,细胞质的内容属于基础,是高中生物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以及进化水平理论学习的前提。
学情分析:学生处于高一阶段,基于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对细胞的结构有大体的印象,知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核的存在,但对于膜与核之间的细胞质概念模糊,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高一学生已经在数学、物理等学科中掌握了较好的识图能力,而这种能力迁移到生物学科之中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学生对于细胞器结构的了解,基于此进一步深入学习功能特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得以充分的体现,合理地教学设计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重点分析:细胞器的结构认知;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功能特点。
难点分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功能特点。
教学过程:
1.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课堂的开场往往是学生精神较为涣散也是较为紧张的时候,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白纸发下去,邀请学生自己涂鸦印象中的细胞,能很好的缓解学生的紧张心情,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步伐,进入新课的学习。在图片展示阶段,可以看到大部分孩子对于细胞结构的理解相似,在膜与核之间留下大块空白,由此引入今天的课题——细胞质。
在确认细胞质的范围后,邀请学生一同观看网上搜集到的短视频,直观的感受细胞质。视频给了学生较为感性的冲击,也帮助学生了解细胞质不仅仅是流动的胶质,其内部还分布有各种形态的器官——细胞器。很多时候,不需要老师讲太多的语言,一个图片、一段视频,就可以给学生最直观的体验,这也是现在教学课堂多媒体使用的最大优势。
2.分组合作,结构连连看
在简单的介绍完细胞质基质后,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转向本节课的重点,认识细胞器。想认识细胞器首要的工作是分离得到它,对于细胞器而言躲在细胞膜内,那学生会想到运用上节课的吸水胀破的原理,打破膜结构释放各类细胞器。接下来,教师会分享分离各种细胞器“差速离心法”。
面对陌生的名词,学生最大的期待是先认识它,认识它长什么样子。所以,本节课的设计中将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内容分开。借助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以及板书中的手绘结构,请学生在分组讨论结构配对的的过程中,快速的认识各类细胞器。
小组在完成配对后,要对细胞器的结构特点做基本的概括,包括膜结构、膜上或膜内所含的物质等相关知识。
3.问题当先,启发功能探究
在学生对细胞器基本的结构认知之后,借助问题,请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完成对问题的回答,并在探讨过程中提炼各细胞器的功能特点。问题如下:
①飞翔鸟类胸肌细胞中比不飞翔鸟类多的主要是什么细胞器?
②我们吃的馒头中的有机物是由哪种细胞器产生的?
③失水后植物萎蔫与哪种细胞器有关?
④植物是绿色的,开的花却是五彩斑斓,主要与什么细胞器有关?
⑤衰老到死亡过程的细胞中哪种细胞器发挥主要功能?
⑥绿藻有丝分裂中涉及哪些细胞器?
⑦与抗体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有哪些?
⑧如何根据细胞器大致判断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
在小组代表回答过程之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为针对学生回答的补充和要点提炼。八种细胞器中,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功能认知,需要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做重点讲解,包括对之前的结构特点的重复和功能特点的应用。
4.板书留痕,事半功倍
本节课的结束会落在板书上。好的板书,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本节课的内容框架,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要点把控。对于细胞质这章节内容,教师的板书可以落在细胞器的结构图上。学生学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之后,可借助板书回顾本节课的重点;教师也可以借助细胞器结构,启发学生思考:依据膜结构可以将细胞器怎样归类?动植物细胞共有、特有的细胞器有哪些?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最大的不同点是将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内容分开讲解。就像认识一个陌生人,最大的好奇是这人的模样,其次才是人的性格特点。对于细胞器的教学,先给学生最直接的感受,先认识它们长什么样子,在此基础之上再去探讨各自的功能特征。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结构的认知最优的方式是学生利用黏土等学具,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细胞器的结构,进而深化功能与结构相适应的生命观念。此外,对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内共生起源”学说可以作为课堂的延展内容,让学生更透彻的了解这两种细胞器的演变,为后面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培养学生生进化与适应的生命观念。
每一次新课的讲授都是对教师的考验,希望自己能在不断地尝试中,汲取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不忘课堂的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