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行知杯”生物组刘维红教学反思

文 / 刘维红 责编 / 戚雪银 2019-10-27 点击 4306

《细胞质和细胞器》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2017版)已经颁布一年多了,通过专家引领学习和自主学习,我对于新课程理念已经有诸多了解,但是要付诸于一线教育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更多的努力。为了让自己不落入一种固有观念的惰性中,对于新课教学我确实是有意识思索一下如何调整课堂教学设计以渗透新课程理念的。借助于行知杯课堂大赛课题《细胞质和细胞器》,现在把思考过程梳理如下。

     《细胞质和细胞器》是苏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的内容,本章内容围绕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开展。内容重点为八种细胞器的结构认知和功能了解,属于基础内容,为教材后面生物膜系统、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生物进化等相关知识做下铺垫。

一、课题中渗透的新课标基本理念

1.课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本课题比较凸显的为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念,即“结构和功能观”。如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刻

感受这一观点,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重要任务。对各种细胞器进行归纳和概括、比较和分类、模型和建模中能够凸显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活动中得以体现。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在本课题中可以适当弱化。基于以上理解和思索,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⑴通过分组活动、资料分析和问题导引,学生解释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相适应性,侧重“结构和功能观”生命观念的培养;(2)在分组探究活动中,学生对各种细胞器进行归纳和概括、比较和分类、建构模型,侧重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学重点:各细胞器结构认识;线粒体和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特点;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性的解释。

教学难点:线粒体和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特点;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性的解释。

2.课题中的大概念

       新课程标准追求“少而精”的原则,内容聚焦大概念。对照新课程标准,本课题聚焦的大概念为概念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之1.2“细胞各部分结构既分工又合作,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与之有关的概念有“阐明细胞内具有多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担负着物质运输、合成与分解、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如何组织教学,在繁杂的各类细胞器细碎的知识中凸显出这些大概念,也是要思索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   以我国新一代客机C919飞机的研制过程中多种部门分工合作为例,类比细胞内部就像一个繁忙的工厂,在细胞质中有许多忙碌不停的部门(细胞器),从而引入本课题。

设计意图:以C919飞机为例吸引学生眼球,类比推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初步让学生感知到细胞各部分结构既分工又合作,共同执行细胞的生命活动,凸显“大概念”。

2.新课教学环节一   展示细胞的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直观地让学生迅速找准本课题要学习的细胞质和细胞器在细胞中的位置,通过模式图初步认识各种细胞器的结构。

3.新课教学环节二——分组探究活动“细胞器的简历表”

      在呈现的“细胞器的简历表”中,每个细胞器包含四方面探究内容,即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功能、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性的解释。学生分成八组,两组探究线粒体,两组探究叶绿体,三组共同探究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一组探究中心体、液泡和溶酶体。学生分组探究过程中,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和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如“叶绿体的运动与光源的关系”、“不同功能的细胞线粒体数目分析”、“分泌蛋白形成过程”等。最后,学生代表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这一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心。因相关细胞器较多,若一一铺展开来学习,耗时长,也比较孤立、零散,也不易凸显细胞各结构分工合作的大概念。所以,采取分组学习的方法。新课程理念要求 “教学过程重实践”,学生分组学习,本身就是主动参与的过程,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动手和动脑的活动,合作探究共同完成知识的建构,然后由学生教会学生,避免了教师的一言堂,培养了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此外,分组汇报交流中,实现了评价的多元化,有生生互评,师生评价,改进了学习方式,促进了生物学学科素养的形成。

4.新课教学环节三  学生动手识别各类细胞器,连线功能。在学生动手填画动植物细胞器的过程中,完成对细胞器的认识,完成对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提高画图、识图、析图能力。

5.总结   表格呈现细胞器的分类归纳,学生交流总结,培养科学思维。

三、教学亮点

       亮点一  凸显生命观念的“结构与功能观”。以往教学一般会孤立的学习各个细胞器的结构,照本宣科各类细胞器的功能。学生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理解并不深刻,而且耗时较长。本节课在让学生分组探究“细胞器的简历表中”尤其凸显了“各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解释”。而且,为了有意识引导学生达成目标,教师给予相关资料分析和问题导引,引导学生分析得到答案。深化了学生对“结构和功能观”的认识。

      亮点二  凸显新课标“大概念”的教学理念。作为新课教学,教师并不强求学生关注各类细胞器细碎的知识点,而是着重让学生感受大概念“细胞各部分结构既分工又合作,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如引入以C919飞机的研制做类比,并不孤立学习各种细胞器,如将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这些在功能上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合在一起探究,以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为例,来反正它们之间的分工合作,凸显了大概念。

     亮点三  学生分组探究活动中提升了科学思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关注了学生实践,生生交流、组组交流、师生交流中实现了多元化的评价。在分组分析思考、比较归纳、模型建构中提升了科学思维能力,又节约了时间,实现高效课堂。

四、不足之处

本节内容的教学虽然是有意识地在新课标指引下教学,但是由于课前准备略显不足,模型与建模凸显不足,学生分组探究仅是依据文本图像的思考,若能事先准备好相关材料,如黏土等,让学生动手做做各类细胞器模型,应该教学效果更好。此外,尚可挖掘本课题可能凸显的其它生命观念。如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成可以补充“内共生学说”来引导学生感受“进化与适应观”。



无父目录

搜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