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中生物课堂 全面渗透核心素养——记南京市高中生物教研活动

文 / 戚雪银 责编 / 戚雪银 2019-10-30 点击 5124

      2019年10月29日下午,南京市三区连片市教研活动在南京市第十三中学举行。玄武、秦淮、栖霞三区的高中生物教师齐聚我校,南京市特级教师王明明也出席本次活动。

      本次市教研活动由来自三区的高中教师带来四节精彩纷呈的展示课。来自我校的苑中原老师、来自南师附中秦淮科技高中的高颖老师和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的陈丹老师开展了同课异构,课题选自高一新授课——《细胞质和细胞器》;南京市第九中学的邹晓实老师带了一节高三复习课《走近红细胞》。

      我校苑中原老师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内共生起源学说导入,层层设问,启发学生思考这两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起源。在后续课堂教学中,苑老师将精心准备的黏土学具交由学生,请学生在了解结构的基础之上自己动手建构两大细胞器的模型。本节课的重难点突出,学生在建构模型的活动中参与度很高。整节课不仅贯穿了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结构功能适应观”,也首次创新的将“进化与适应观”在本节课中完美呈现。

      秦淮科技高中的高颖老师得体的教态、温柔的语言、轻松的课堂氛围给在场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老师的课堂聚焦大概念,学习目标明确,力争让学生在课后能够对本节课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有基本的认识。高老师在课堂后半部分的设计,以轻快的小组内翻一翻、比一比、填一填等活动为主,进过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活动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细胞器概念的认知。

       南外仙林分校的陈丹老师激情澎湃的讲课,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人。课堂上的大蒜实物展示、黏土学具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环节。课堂最后,动植物细胞器的归类活动也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课堂知识,在比较归纳中强化对知识的认知。整节课的设计完整、重难点把握得当,新课教授的完成度很高。

       南京九中的邹晓实老师打破了传统高三枯燥重复的复习课堂,以最新的诺贝尔奖导入引出本节课的红细胞专题,并邀请学生展示、讲解课前自主绘制的概念图。邹老师启发学生归纳总结高中课本中涉及到的红细胞,并从结构和功能方面着重介绍了哺乳动物红细胞。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到物质的跨膜运输,人的血型决定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探究,学生在邹老师的引导之下慢慢走进红细胞。课堂最后学生的尝试自主命题也是对高三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检验,学生自创的“红细胞之歌”更是给所有在场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活动最后由南京市特级教师王明明老师和玄武区教研员周海旸老师就四位老师的课堂进行点评指导。王老师指出,教学课堂要求的学生活动、实验穿插以及新课标的理念实践在四位老师的课堂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展现。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也应贯彻新课标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过程重实践、有意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适当的加入科学史等知识。周海旸老师也在评课中指出,四节课各有风采,每一节课都凝结了教师的辛劳和努力,期望到场的每一位教师都能从此次教研活动之中汲取营养,不断完善平日的常规教学,争取更大的突破和进步!



无父目录

搜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