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做教育,科幻教育翻新页——参加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印象记

文 / 张小英 责编 / 张小英 2019-11-25 点击 4115

面向未来做教育,科幻教育翻新页

——参加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印象记

2019年11月20日至24日,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召开。大会以“汇聚·碰撞·变革:教育创新提升中国力量”为主题,设立科幻教育、戏剧教育、智造技术等多个现场主题展区,还组织高端论坛、工作坊等活动,参展成果超过1600项,我校语文课程基地负责人、特级教师曹勇军老师偕同语文组张小英、张苓老师,加盟周群老师组织的科幻教育共同体,作为大会参展方,赴珠海教博会交流学习。我校参展的项目为“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科学阅读课程”,通过精心设计的展板,全方位呈现了我校在科幻教育领域做的探索和成果,受到了与会者的关注和肯定。

11月20日下午,我们参加了“‘科幻+’面向未来做教育——科幻教育共同体”的高端学术研讨会。本次分会场聚焦中小学开展的科幻教育,通过论坛研讨交流,凝聚共识,组建科幻教育共同体,给一线的科幻教育工作者以借鉴,进一步推动中小学科幻教育的发展。

本次研讨会分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由三个讲座组成,分别是《科普时报》总编尹传红老师的《想象力•创造力•科幻眼》、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吴岩教授的《富有想象力的科幻教育》,还有北京景山学校特级教师周群的《中小学科幻教育生态体系建构的现状与远景展望》。尹老师从一位可爱的老先生——马丁·库珀讲起,认为我们可以凭借想象力抵达未来世界。他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指出,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幻作品和发明一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虽然人们衡量创造力的方法各不相同,但创造力是一个重大的课题,科普、科幻和科学教育应该担当开发激活它的使命和担当。

吴岩教授在他的演讲中,首先例举了当前科幻教学的几种模式,认为还缺少一种具有文类针对性的直接模式。谈及何为想象力,他认为,这是一种让不在场变得在场的能力,它是人类继续繁衍生存的保障,也是创造的前端。从脑科学角度来说,想象是脑的基本能力,跟认知过程、情感的密切相关,是多脑区的综合作用。以想象力和科幻思维为核心的科幻教学,涉及信心培育、技能呵护、环境建立、个性发展等方面。最后,吴教授谈到目前科普科幻教育的愿景,即协助中国教育走向第三阶段:从知识阶段,迈过能力阶段,进入到想象力阶段。

周群老师的演讲谈到了几个重要的问题:什么才是真正值得学习的知识?如何应对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如何引导教师正确挖掘科幻作品的巨大价值,以科幻课程为载体,面向未来做教育?周老师也分享了目前中小学科幻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成效:科幻教育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面向未来做教育”系列高端论坛引领、行业壁垒已被打破、科幻教育得到了媒体的强有力支持。最后,周老师提出了科幻教育共同体的愿景,即从国家层面自上而下地推动科幻教育。

下半场由两个论坛组成。第一个论坛以《科幻怎样进入校园》话题,由曹勇军老师主持,吴岩、张聪鹂、邱钧财、罗琳、陈亚运五位嘉宾参与。不同学科背景的老师们交流碰撞,分享经验,研讨困惑。罗琳从科普刊物的角度,期待与一线老师合作,让科幻和读者发生联系,推动推动科幻教育的发展。吴岩教授认为,科幻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科幻作家,应该给写作更宽泛的目标,训练科幻思维,并将思维运用到各个领域。邱钧财分享了多样的课程形式,如研学教育、营地教育等等,倡导在新的教育形式中注入科幻教育。陈亚运认为,可以从科幻写作竞赛的角度,调动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科幻写作展示和提升的平台。张聪鹂作为一线教师,结合她的美术科幻教育实践,分享了他们学校的经验,致力于跨学科的科幻教育探索。

曹勇军老师总结中指出,除了动员整合社会力量“进入”校园外,还应该注意校园科幻教育的内在生长,让科幻教育真正“发生”。为此,他提出两点具体建议,一是纠正语文老师对科幻群体性的误解,通过老师影响更多学生,积极培育“科幻人口”,改变科幻阅读小众边缘的现状;二是构建不断生长的、为师生喜闻乐见科幻阅读课程,让课程嵌入学生的语文生活,推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第二个论坛由周群老师主持,尹传红、马传思、周亚楠、高坤、刘今五位嘉宾参与,围绕《怎样开发资源,做好“给孩子的科幻”》展开了对话研讨。科幻作家马传思认为,少儿科幻在快速发展,需要我们做一些去粗取精的工作,科幻教育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去选择科幻。高坤谈到出版原则理念:发现读者,培养读者,成长读者,成就读者,应根据年龄段来推荐相关书籍。刘今结合科普出版社的出版特色,谈到应该把出版和研究融合为一体,从作品中筛选出来,把精品呈现给读者;成立著名作家的相关作品研究的工作室,汇聚成系列来推荐给读者。周亚楠谈到了《科学故事会》的参与式办刊模式,指出未来会做两类培训:青少年的写作培训和教师的写作培训。这是未来青少年科幻教育发展的导向。尹传红从个人成长经历谈起,认为接触科普科幻,对人生的影响很大。同时,目前科普科幻作品的赏析和评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周群老师指出,科幻教育进入学校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在不同学段应如何确定教学目标与内容?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等。面对这些问题和困难,科幻教育推动者没有止步不前,他们“并肩战斗”“抱团发展”,一个良性的科幻教育生态正在形成。

演讲和论坛过程中,现场气氛热烈,听众们和嘉宾们积极互动,共同探讨科幻教育的发展。

11月21日上午,在科幻教育展区举办的“科幻教育工作坊”中,曹勇军老师以“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科学阅读课程介绍”为主题,向前来参观的老师们分享了我校在科幻教育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取得的成果。曹老师谈到,目前高中生阅读往往局限于人文阅读而忽略科学类阅读,因而无法助力公民必备的科学素养和创新品质的培养。我们希望通过科学阅读课程的建设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结构性的缺失,追求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我校科幻教育课程的价值理念为:学习力=阅读力、阅读力=人文阅读+科学阅读、科学阅读=科普阅读+科幻阅读、科幻思维=理性严谨+科幻创意、公民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为达成这一课程目标,我校从科普和科幻阅读入手,读、写、演、思为支点,构建“三全”阅读课程,探索理念、路径和策略,实现“培根·树魂·共生”的课程价值。具体而言,课程由“六个一”构成:1.一份书目:南京工业大学付昌义教授推荐的科幻10书,以及每月一期的好书推荐;2.一门校本选修:科幻作品阅读与写作;3.一个学生社团:星航科幻社;4.一本学生科普科幻杂志:《朝闻道》(全国第一本中学生科普科幻杂志);5.每学期一次科普科幻讲座:大家读书课;6.每学期一次高品质科普科幻读书课:夜读沙龙。在分享交流中,曹老师呈现了丰富的课程资料,展示了我校科幻教育的鲜活现场和成果。他的演讲既有理论高度,又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引发了现场听众的兴趣,给有志于科幻教育的老师们以启发和鼓舞。

之后,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的高坤、中国科技馆的张璐、清大紫云陈亚云也参与工作坊,作了热情分享。

走出会场,已是南国的黄昏。十一月底的珠海,带着亚热带的暖意,高大的椰子树迎着海风,枝叶舒展。隔江望去,是澳门的璀璨灯火。五彩的灯光映红天际,与水中流波映照,互为镜像,充满了未来感和科幻感,引领我们汇入全国科幻教育的合唱之中。

 

来源:江苏省语文学习实验课程基地

                                               撰稿:张小英老师  张苓老师



无父目录

搜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