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立言,枉为人!” ——潘新和教授应邀为王夫成南京市名师工作室作报告

文 / 张小英 责编 / 张小英 2019-12-24 点击 4292

“不立言,枉为人!

——潘新和教授应邀为王夫成南京市名师工作室作报告

 

12月19日下午两点半,王夫成南京市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以及我校语文组的老师们齐聚一堂,聆听潘新和教授的讲座。潘新和教授不辞辛苦从福建师大赶来,一路风尘仆仆,为老师们带来两个半小时的精彩讲座。

潘教授的讲座题为《“表现—存在本位”语文课改》,他从理念和素养两个角度进行了阐述。他认为理念上应该是以“表现—存在”为本位,潘教授从“五个转向”论证这一理念,分别是:从“语用”到“立言”的价值观转向、从“阅读本位”到“写作本位”课程观的转向、从“读懂理解”到“读以致写”的阅读观转向、从“为写而练”到“读中悟写”的写作观转向、从“重练轻养”到“重养轻练”教法观转向。潘教授认为,写作与否是人与动物的基本区别,立言是母语教育文化的精髓,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最高呈现。阅读是手段,目的是写作与表现。近百年语文教育的问题是把手段当目的,课改应该把阅读本位转化为写作本位。阅读是为了培养言语表现的素养与能力,其中阅读是二级能力,言语表现才是一级能力。阅读是隶属于说与写的,写是上位的。我们要让学生从经典文本中悟到写作规律。

    接下来,潘新和教授谈到了素养问题。他认为,这其中存在一体两翼。“一体”指的是“读—思—悟—记—写”。正如韩愈在他的文章《进学解》当中提到,读书要注意“贪多勿得,细大不捐”,要学会“含英咀华,提要钩玄”。“两翼”指的是写之翼与说之翼。写的方面提倡写论文,或者研究报告。为什么要写论文?因为文学类的叙事性的文本的写作是需要天份的。我们的教学要化繁为简,也就是要寻找最大公约数。论文的写作就是其中的最大公约数。论辩式的写作应该是主线,因为它是理性写作。理性写作考察的是思维逻辑能力的发展。说的方面指的是口头交流。最高级的说就是辩论,因为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必须经过批判、反思、证伪等等一系列理性思维过程。

潘教授谈到,素养当中包括一个核心素养与四个基本素养。核心素养是“志”,也就是志趣、志向、信念、信仰。老师要做的是,唤醒言语生命意识,激发言说欲、自我表现欲、自我实现欲、“立言”欲。四个基本素养包括:蕴、体、行、能。第一个基本素养是“蕴”,即底蕴、内蕴,也就是知、情、意素养。这一素养是为“立言”打底,丰富心灵,增益学问,蓄积情意,使言之有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读经典,并且寻找知、情、意转化点。转化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互文比较阅读、专题性阅读等等。第二个基本素养是“体”,即文体、语体。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培养体式思维。众多体式中,论辨体、论文是共同体式;文学、新闻、科幻等等是个人体式。第三个基本素养是“行”,即写作运思行为步骤、过程。在教学中,要进行作者写作行为的还原、借鉴。如动机、情境、立意、选材、构思、表达等的还原,与学生共同经历,达成转化。第四个基本素养是“能”,即言语表现智慧、技能。言语表现的智慧就是想象力;而技能指的是集材力、立意力、选材力、谋篇力、表达力、修改力、反思力。

两个半小时的讲座过程中,除了理论高度的论述,潘教授还列举了许多生动的案例。比如在讲解《鸿门宴》的时候,就必须提及司马迁以及春秋笔法。在设计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整本书阅读的时候,应该提到王小波的其他作品,比如《我为什么要写作》和“时代三部曲”。关于作文教学,潘教授认为,每个老师要掌握自己的独特方法。潘老师提到管建刚老师,他的做法是让学生的作文发表,他创办了班刊,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文字发表而带来的尊严感。再比如在讲授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的时候,可以将它和林逋、王安石、陆游等人写梅的诗歌作比较,进行群文阅读。引导学生开拓阅读,并且思考哪一首诗中梅花是你最欣赏的。许多的母题都可以做这样的比较阅读,这就是思想力的培养。又如教《窦娥冤》,我们要教什么?只是教窦娥的性格吗?不仅仅如此,还要教元杂剧的文体特点。教学必须将文本的文体讲清楚,才有可能从阅读转向写作。潘教授认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怎样勾连,关键在于还原和猜测。还原到创作过程中,去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他是怎样开始写的,他有哪些素材,有哪些立意的可能,它有哪些结构的方式,如果你来写会怎样写?读懂只是一半,转化成了写作,才完成了另一半。阅读教学中,要思考让学生从中学点什么,才能让学生将阅读转化为言语表现。

潘教授讲座结束,王夫成老师作了总结。王老师认为,潘教授的讲座是冲着“破五观,立五观”来的。王老师说,潘教授的语文教育理论不是飞来奇峰,不是空穴来风,不是为标新立异故作惊人之语。比如“立言”的主张根植于儒家的“三不朽”和曹丕的“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理论,“养”的思想是从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韩愈“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以及苏辙“文不可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发展而来。王老师认为,更为重要的是,潘教授不仅分享了深刻的研究见解,而且给我们展现了学者的批判精神和求实精神。潘教授的一些言语仿佛当头棒喝,能够起到豁蒙去蔽的效果。潘教授还对当前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分析,做到了成一家之言。在对案例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潘教授不取苟同的批判力和其中闪烁的思想光芒。

讲座过程中,在座的老师们认真聆听了报告,潘教授语言犀利,思想活泼,让在场老师深受震撼。

讲座结束后,王夫成南京市名师工作室召开了工作会议。王老师首先对在工作室成立初期做出努力的包旭东、唐丽花、石群英、杨赢、洪颉劬等几位老师表示感谢,感谢他们为工作室所作的卓越奉献。接下来,王老师说明了工作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即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开展读书活动。活动开展过程中,工作室可以提供帮助,比如邀请专家提供学术支持等等。希望工作室的活动能够开展顺利,丰富多彩。最后王夫成老师对下学期将要进行的支教活动进行了安排。至此整个下午的活动结束。

冬日的午后,阳光透过窗子,折射出斑驳的光影。室外虽已是寒冬,会议室里却暖意融融,我们倾听立言者,学做立言者,借潘教授思维的熠熠之光,去传递语文教育的星星之火。

撰稿:张小英

审核:王夫成南京市名师工作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