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疫情加速的课改认知

文 / 屠桂芳 责编 / 屠桂芳 2020-02-29 点击 7249

被疫情加速的课改认知

    疫情之下,教和学的形态在加速重构。我们越发认识到,启动课改的意义和深度课改的紧迫性。疫情背后,考量学生的是自主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考量教师的是媒介素养和课程开发能力。当疫情来袭,学习方式、学习内容都将发生深刻变化的时候,给我们带来的思考有哪些?

课堂革命的新契机
王红顺

    停课不停学,使开设网课成为学习新样态。而摒弃灌输式网课,以课改理念开展网课则是必然选择。课改学校的教师更应该有责任引领这一趋势,上出网课新样态,掀起一次真正的课堂革命。

    网课新样态可以参照以下四个切入点:

    第一,学习组织形态上,要从过去的行政组织走向自组织。

    居家分散式的个体学习,更需要建立伙伴共学小组,相互勉励、相互支持,甚至走向自组织的学习。授课教师可以发动学生自我结对,在结对的基础上建立网络互助学习小组,整个学习以小组的方式开展,逐步走向在线学习的自组织。

    第二,授课方式上,从过去的讲授式走向自主学习。

    从过去课堂上由教师引导的自学走向真正的自主学习,即学习目标、时间、内容、路径、顺序、方式、方法、工具、结果呈现、考评方式等皆由学生自主决定,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学习导图、鱼骨图、高效阅读等工具自学;让学生借助学科学习方法、学科思维方法自学;让学生将知识在实践运用中自学,借助网络资源如慕课进行自学,这就是放大自学,放开自学。

    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包括四个要素: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学习评价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学生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第三,课堂形态上,倡导翻转课堂和基于思维发展的课堂理念。

    教师要从课程设计的角度、学生发展的角度、素养的角度做好网络课堂的课程设计,积极探索网课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改革。

    线上翻转课堂基本流程:先出示学习目标及学习流程、资源、平台、工具;出示预习提纲,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个性问题,尝试建立问题系统及解决程序、思路卡;提供微课视频,学生借助暂停、重放功能选择观看,尝试解决相关问题;建立小组微信群分享交流;小组提出共性问题,教师点拨答疑;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学习导图,围绕知识、方法、元认知三个维度自主进行课后小结;课后达标检测。

    基于思维发展的课堂基本流程:一是思维激发,提倡能与学生生活关联的真实情境导入。二是思维导引,搭建脚手架。关注结论更要关注过程,借助疑与探、问与思,从目标、结构、路径、方法、核心知识对本节探究主题进行多元导引。三是思维的表征,提供混合学习区,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四是思维的迁移,“是什么”的简单记忆模仿问题少些,变式、理解、应用等综合思维、创新问题多些。五是思维的内化,借助冥想、思维导图等构建本节知识树。六是思维的觉察,反思顿悟个体思维、团体思维的增量,内省、觉察思维改变、思维生长及元认知改善。

    第四,学习内容选择上,提倡真实情境的跨学科整合的项目学习、STEAM学习。

    教师以“事实—主题—概念—原理和规律—理论”为线,组织跨学科多元理解的深度学习。比如,有专家建议围绕下列主题:了解神秘病毒、细胞、人体;如何面对生命与死亡;面对同一事件不同信息,如何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及媒介素养;疫情变化的数字背后藏着怎样的秘密。

    这次疫情对课改来说既是一次危机,更是一次契机。而学生居家自主学习是对课改效果的一次实战检验,也是课改真实场景的实验田。疫情期间课改不按暂停键,有识之士要引领促进网上学习新常态,掀起一次课堂革命。

在线学习的“冷思考”与“热操作”
马东贤

    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进入了最严防控紧急状态,居民宅家、工厂延工、学校停课,整个国家除了全面防控疫情外全都按下了暂停键,这一切都是为了切断病毒的传播源,早日战胜疫情,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

    面对学校延期开学,从教育部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都纷纷出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工作部署;各类线上培训机构到处发布信息,推出网络直播课程,抢占学生在家上学的“C位”;电视课堂、教材快递等地方性“招数”也陆续跟进。

    非常时期,如何应对?这是给每所学校提出的新课题。我们提出要“冷思考”“热操作”。所谓“冷思考”,就是要冷静思考,理性面对。思考为什么要做和怎么做,分析在家上学与学校上学的不同点,研究开什么样的课程,如何运用技术等一系列问题。所谓“热操作”,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负责任的态度投入“停课不停学”的工作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家上学是“刚需”。一段本该是学生闲适的寒假时光,一个原本是万家团聚的春节,因为疫情被打断了。来不及拜年,走亲访友领红包,欢乐喜庆的氛围戛然而止。整个春节学生宅在家中,年味少了,线上聊天、看电视、玩游戏,成为宅家“三宝”。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本该是改善亲子关系的时机,却因为焦虑无措而期盼学校早日开学。一些家长不断为孩子布置线上学习的任务,学生忙于应付,收效甚微。随着家长复工,学生在家更成为家长放不下心的大事。虽然延迟开学,耽误不了多少新学期的教学工作,但更好地服务家长、帮助学生在家上学是教师的天职。毫无疑问,没有教师系统有效地帮扶,只是简单地放手,学生无所适从,家长束手无策。

    项目学习是“主课”。当前,大面积开展线上教学是应对疫情开展的基于互联网的一项全新尝试,其主要目的是利用技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然而,在线教育离开面对面的方式,教师的直接作用力减少了,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多转化为单向讲授。同时,长时间面对屏幕,学生的视力也是一个需要考量的因素。除基础学科的预学外,任务驱动、多学科整合的项目化学习,应成为学生在家上学主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一天一张学习单,而不是每个教师一张学习单,让学生思考多于听讲、动手多于用眼,让生活和世界成为教材。

    团队协作是关键。抗疫期间,不少教师都参与了摸排、登记、上报工作,而线上教育的开展,教师又要转变为“主播”,更显得手忙脚乱。我们摒弃了单打独斗,以年段为单位,各学科教师协作,构建“教学共同体”,共同设计项目,融合各自学科的知识、技能,提供学生学习的工具支架,研发任务单和评价量规。这样,既为教师减负,又能较好地控制学生的学习任务总量。

    评价反馈是保障。评价是学习的导航仪,反馈是学习的加油站。线上学习更需要评价与反馈的及时跟进。通过线上平台,学生上传作品,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开展针对性评价,加强在线答疑和个别帮扶,特别要关注学困生的在线指导,提供正面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发挥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家长评价的过程性和多元性作用。线上平台,有更多保存和展示学生作品的空间,教师要尽可能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以成就感驱动学生进一步学习。

疫情之下,我们需要准备什么
周卫东

    疫情当前,有太多的细节引人深思。据说,向中国伸出援手的日本,眼下也正遭遇“口罩荒”。但观察人士指出,“口罩荒”并未在日本社会引发剧烈的“口罩慌”。

    因为平时我们在日本可以随时看到口罩满满的存在感:地铁上,它是上下班高峰期的安全感;身体抱恙,它是利己利他的社会礼仪;餐馆饭店,它是服务行业的质量保证……更别提每年春天困扰日本人的“花粉季”,琳琅满目的口罩会占据各个商店的显眼处。

    日本社会对口罩的态度,也许与他们的责任思维有关:管好自己,尽量避免给他人添麻烦。这种折射在戴口罩这件小事背后的高度自律感,也彰显了人们对待危机的态度:在灾难面前,每个人都有义务做好自己的事。

    那么,作为教师,疫情之下我们需要准备什么呢?

    备好信息技术课。因为疫情的冲击,所有学校被迫踩下急刹。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一出,从2月10日起,线上学习风起云涌,但与这一片繁荣和繁忙相并行的不全是有序与点赞,也有不少杂乱与埋怨。

    因为在线学习这条轨道还有待优化——超大流量突然涌入,相关平台不堪重负;处在起步阶段的平台各自为政,功能残缺,体验欠佳;电子产品的副作用又令人如此惶恐……

    我们知道,“危”与“机”始终相伴而生,疫情过后我们还要补上新技术的应用与学习这一课。

    我们所处的地球,注定让人类无法摆脱疾病、环境问题,达摩克利斯之剑永远高悬头顶,人类社会各个组织系统都必须找到有效规避风险的途径;随着学生不断提升核心素养、自主管理能力,他们对学习效率提出更高要求,急需私人定制的学习方式;知识半衰期越来越短,即便离开校园,我们同样需要学习。

    备好学科经典课。当下,许多教师为了线上教学准备新课之外的教学内容,但苦于事前没有充分准备而“无米下锅”,盲目应战。

    虽说最好的学习内容应该立足历史、面向未来,在传承与创新中打破教材世界的二元对立,走向“世界是最好的教材,教材是真实的世界”,但我们千万别忘了:许多亘古恒常的文化知识内核一定是学生人生底色应有的储备。

    经典的一定是永恒的,我们可以早些备下这些经典课。我们学校在这次“停课不停学”中为什么能够相对从容?主要得益于学校在各学科已经准备了相当充足的“米”和“油”。

    语文学科,我们围绕“诗词里的季节”“南京城里学语文”“小古文里的大世界”等系列内容,请校内有专长的教师进行微课微视频录制,已储备了40多节。此前,录制的内容定期在南京科教频道播放,目前已编入学校延长假期的课表,并通过南京市玄武区“学乐云”平台和学校微信公众号推出,赢得了区内外同行的好评。

    数学学科围绕数学思想方法序列展开。学校数学团队提前进行顶层设计,努力开发“长小娃必备的数学思想方法”教程搭建课程框架,以微课呈现,已经积累了一定规模的素材。“统筹”“转化”“画图”“极限思考”等关乎数学本质的内容,有效弥补了课本内容的不足,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再加上定位于“感受性学习”的弹性要求,动态、卷入式的呈现方式,使学生脑洞大开。

    除了这些,我们要准备的还有许多方面。比如,要让学习型家庭成为教育的“最基础组织细胞”,要让学生走向更大程度的自我管理和自组织,要让学习方式加速走向任务式与挑战式,要加速课程与资源的平台化进程,要加强智能化教育新评价展开规模化应用……

    疫情如同择人而噬的洪水,也是重启未来的契机,矫正人类的行为,化解“次生灾害”,是全体教育人有所作为的领域。

把“自本课堂”搬到线上
贺宇良

    新冠肺炎疫情还在继续,非常时期学生居家自学成为常态,他们自主制订每天、每周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娱乐时间;制订自律措施,主动邀请家长和老师监督;每天自觉提交学习成果,有问题及时向老师、同学求助。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延期开学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弯道超车的好机会。而美术中学的学生通过自我定标、自我实施、自我反馈、自我激励等方式,在家学习有序进行,秩序井然。

    没有了学校里的约束,学生为什么能够轻松适应这种自主学习的生活?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学校长期以来落实的“自教育”思想。

    “自教育”既是价值观,也是方法论,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已经内化到每一位师生心中。这次疫情,让大家深刻认识到,离开学校和教师之后,自教育意识和自教育能力使学生依然能够更加有效学习。同时也证明,“自教育”通过疫情的考验,在特殊时期凸显了自身的价值,这也使我们“美中人”更加坚定了对“自教育”的信心。

    “自教育”思想下的“自本课堂”有两大意象:一是牧羊人,“自本课堂”下的教师甘做牧者,不做纤夫,教师的重要职责是将学生带到“水草丰美”的知识洼地,让学生自由自主地体验学习的快乐;二是师生一起寻找水源,“自本课堂”下摒弃过去“教师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理念,而是转身成为和学生一起寻找水源的人。

    如今的在线学习很好地呈现了这样的场景。早在春节期间,全校各学科教师就拿出了网络授课的计划,学校还专门成立了网络教学共同体,共同体内教师不做“麦霸”,以学习平台为主,微信及QQ为辅,充分互动交流,将教室里的“自本课堂”搬到线上。

    线上教学遵守学校作息时间,文化课和专业课交叉进行。线上教学采用问题驱动模式,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鼓励小组合作探究。

    线上教学增强了师师、师生和生生间的互动,不仅仅拘泥于单一的直播形式。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现有学习和环境,探索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具有创造性的学习方式,实现在线互动讨论、协作探究式学习。

    需要说明的是,“停课不停学”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感恩。因此,除了每天的常规教学之外,各班积极组织课余活动,如每天晚上7点看新闻联播,及时了解疫情动态,感受一线医护工作者的坚守与奉献;每天组织学生跳健身操,培养学生树立健身意识,增强体质;每天参加一项家务劳动,树立劳动意识,提高自身生活技能;每周一次网络班会课,以小组为单位轮流主持,可邀请家长参加,锻炼学生的领导力、表达力、合作力。此外,学校还举办“致敬抗疫英雄书画展”活动,全校师生踊跃参加,翰墨寄情,水彩献礼,致敬战“疫”英雄。

    有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在这加长版的假期,每个人都在发生着变化。看到老师们辛苦备课,爸爸妈妈每天无微不至的关怀和陪伴,医生、护士们勇敢逆行,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我们相信,在自律中蕴藏着无限的可能,让我们自律自立,共度难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