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吟诗词,以古风诵未来
——记十三中第九届古诗词吟诵节
缪涟婕 季唯未
6月22日,夏至刚过,石榴尚青。由江苏省语文学习实验课程基地组织、高二年级组支持的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第九届“大树下的古风新唱”古诗词吟诵节正式拉开了序幕。高二年级的全体同学们为在场的同学、老师以及嘉宾们共带来了14个精彩的节目。
语文一直在我们每个人的实际生活中,抛不开,舍不去。本次活动中,同学们通过吟诵或演绎,以现代化的艺术形式表现千百年前的诗词曲赋,在这样的半生活化的过程中走近语文,走近古诗词。从收集素材到编排剧本,从背诵诗词到融入情感,每位同学都在对诗词的反复体味揣摩中,每一处都熔铸着大家的苦心与坚持,直到最终实现与诗人的心灵对话。
受今年疫情影响,本次古诗词吟唱活动除了往届老师和同学们现场观看之外,还增加了线上直播观看活动,为家长们远程观看本届古诗词吟诵提供了新路径。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国人树立文化自信不竭的力量源泉,而正因如此,十三中的特色与文化课程也就显得格外瞩目,还吸引了多家媒体的来访。本届古风吟诵在疫情高压之下略显仓促,但这并未影响同学们的热情,即使时间紧张,准备工作依然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从幕后到台前,每位同学都拿出十分的精力投入到其中。表演之前,同学们集思广益,研究往届优秀节目,并加以创新,使这一届古风吟诵节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从宫廷到市井,从中原到边疆,从《蓼莪》到《正气歌》,从徐歌慢舞的轻盈到急骤强烈的跳动,同学们的表演包罗万象,既是对传统的继承,也是自己对文化的理解。
舞台之上,有“少年十五二十时”的意气风发,也有“却道天凉好个秋”的辛酸苦涩,有充塞天地的浩然正气,也有仰天泣血的孝子之心;我们仿佛踏破时空,看见李易安的命运多舛与辛弃疾的壮志难酬。我们以为那个时代早已远去,当低吟浅唱声响起,我们看见那个时代的一切都在归来。台上的同学诵声阵阵,情真意切,幕后志愿者也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台上的掌声送给表演者,也送给幕后工作者,为所有同学的投入送上衷心的赞赏。吟诵节结束前夕,语文组李昊欣老师以一曲悠扬婉转的吟诵节目《沈园》唱彻结尾,也赢得了全体同学热烈的掌声。《沈园》是古琴名家王迪先生所作琴歌,李昊欣老师的表演在素材选取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诸多启发,也展现了语文组老师以艺术审美育人、滋养生命的教育理念。
古诗吟诵节的活动一直是秉持着十三中独特的语文教学观念,让同学们在吟诗诵词中体会中华文化的深远内涵。学习诗词,绝不是仅靠平时上课时的阅读和课下的默默背诵就可以掌握的。吟诵,以文字为咏唱,以音律诵诗情,以一种音乐性的美唤醒我们尚未觉醒的灵魂。我们在古诗词的世界里探索、思考和幻想,一字一句的揣摩、感受和体悟,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丰富了自己的学识,也对中华传承千年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解读。今人吟诵古人之词作,亦是古人对今人倾诉衷肠。虽然不是一个时代,世道也全不相同,但那些欣喜、那些无奈,不都是亘古不变的吗?正如王羲之所言“虽世殊时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最后,我校语文组特级教师曹勇军老师对本次活动作出了精彩点评:“古诗词的吟诵重于“吟”和“诵”,而非“表演”。部分优秀节目作品选得好,改编组合得好,表演对于吟诵是锦上添花的衬托。古诗词吟诵中,凡可有可无者,皆可去掉,我们要在表达作品的内在精神上下功夫。”至此,本次古诗词吟诵活动圆满结束。
六月凌霄花开,同学们在大树下以青春吟诗词,以古风诵未来,写下了永恒的青春记忆。
审核:语文组何玉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