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下午一点半,政治教研组在信息楼三楼会议室召开了教研组会,参会人员除了全体教研组成员外,还有张恒柱书记和屠桂芳校长。
会议第一项流程,是进行青年基本功大赛,从粉笔字、简笔画、教学随笔和演讲四个方面考察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底,评委们从这四个方面考察并打分。在简笔画部分,青年教师的表现精彩纷呈,创意迭出;教学随笔部分,青年教师们思绪深沉,由小见大。
会议第二项流程,高一备课组长张胜余老师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谈“什么是备课”。她指出备课包括三备三写。三备是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三写是指“写教案(课时计划)、写(制作)课件、写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其中备教材要注意: 1、钻研课标、考纲;2、结合教师教学用书掌握教学目标和重点。而选择教学方法,应从多方面考虑,并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一备课组采取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集体备课是指备课组教师一起对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进行设计,形成统一教案的过程。会形成以下的工作成果:(1)统一进度,统一作业布置和批改;(2)提供统一课件;(3)统一电子教案,使青年老师深受启发。
会议第三项流程,高三政治教师张海艳老师对比高三两次考试学情调研卷和期中检测卷对其进行试卷分析。她分析道,学情调研卷,稳中有变,在命题指导思想、试卷结构、试题题型题量、考试内容及能力要求等方面,均仿照了高考的要求, 而且明显把握了11年高考的变化趋势,对高三的教学有非常指导意义;期中联考卷在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方面很有说服力,有助于引导学生回归课本,立足课本,但在把握高考的脉搏方面有非常明显的不足,没有体现学生三维能力的培养,也没有注重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意识的培养,只是课本知识的简单复写和反映。除了宏观上把握卷子的变化之外,张老师还做了整体数据分析,具体答卷情况分析,指出学生存在平时学习基础欠牢、重点难点理解不透、解读信息能力不足等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让人受益匪浅。
会议第四项流程,汪维波老师站在政治高考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高度,列举了新课改以来政治选测存在的一些问题,在2011年,完善政治选测出现了新举措,譬如试题全部情境化,增强问题、选项、答案与情境的关联性,强化考生依据情境的有关信息揭示问题、阐释观点、构筑证据、精确作答的能力考查,并且特意增加了对考生的问题意识和发现、提出问题能力的考查,所以现在的政治课教学,不仅要强调基础知识的记忆,而且加强社会观察和情境分析的意识与能力培育,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学要有内容整体视野,能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主题或重要观点灵活地汇聚、沟通知识,构筑更具活力的新知识体系。
会议第五项流程,于世华老师谈论文写作。于老师就自身正在创作的论文《语图互仿下的教学研究》进行了介绍。结合自己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感受谈了如何寻找创作的灵感、写作的切入点和文章的立意,并强调了文章的写作是有内而外,文由心生。必须在平时的过程中自然积累,才能厚积薄发。因此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是必须的。
会议最后一项流程,屠桂芳校长谈政治组专业化成长。屠校长首先比较了政治组的自然情况与全校教师的发展行动现状,指出了教研组分享与发展的具体策略——文化立组是教研组发展的最高追求,规划引领是教研组发展的基本保障,组长示范是教研组发展的关键。其次屠校长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在三个方面,随着成长知识结构会出现哪些变化,模式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终身发展与自主发展。接着屠校长鼓励我们写好教学反思,他希望我们把平时教学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学生创新、“再教设计”汇聚成文,积沙成塔,累积科研素材。然后屠校长结合他自身得教学与研究体验与我们分享了他的研究经历。其中他关注高考题、关注新课改、关注数学模型、关注数学本质、关注校本课程的做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他从现实角度分析了“论文能带给我们什么?”——“必修”:职称(可以等两年,但不可等一辈子);“选修” :专业荣誉(市区级青优、带头人,省特级、教授)(考试、上课、论文、课题等);关键:内驱力;行动:积累案例、问题研究、论文写作、投稿策略。对政治组的未来提出了新的期望,我们在深受启发的同时也感觉肩头的担子沉甸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