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学校教育资源的富矿
来源:《中国教育报》
学校与家长应在育人为本上形成共识,在尊重规律上形成共识,在依靠科学上形成共识。要追求家长与学校教育的“同向”,最好的办法是让家长广泛地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
家长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更是对学校教育相对缺位的实践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补位。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家长教育具有了独特的、不可或缺的价值和作用。
“家长教育”:学校教育资源的富矿
■ 一所学校,教师资源是有限的,而家长资源,从数量上讲,往往是教师数量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家长资源对于学校教育资源而言,是一种巨大的补充,是丰富多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学校与家长应在育人为本上形成共识,在尊重规律上形成共识,在依靠科学上形成共识。要追求家长与学校教育的“同向”,最好的办法是让家长广泛地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
■ 当家长有序地走进学校,在参与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母子之爱、父子之爱由“血缘之爱”逐步为具有广泛社会学意义的“人文之爱”所取代,这无疑是一种具有社会化意义的爱的升华。
对学校教育这个概念,人们没有疑义;对“家长教育”这个概念,人们就不一定认同,对其内涵的认识,更会众说纷纭。这里所说的“家长教育”,不同于“家庭教育”。所谓“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长在家庭环境中进行的对子女产生的积极影响。“家长教育”,则是指在学校家长委员会组织下,由家长在校内外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活动,不同于以往的“家庭教育”:一是有组织,是在学校家长委员会组织下进行的;二是场所不同,主要是在学校、社会中进行的;三是对象不同,不仅是家长自己的孩子,而且更多地指向了由自己孩子因同学关系形成的学生集体。这种教育,越来越具有与教师从事的教育活动相对应的重要意义。家长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更是对学校教育相对缺位的实践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补位。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家长教育具有了独特的、不可或缺的价值和作用。
基本特点
——最无私。要搞好家长委员会建设,除了学校大力支持之外,一位有境界、素质高、热心于家长委员会工作的学生家长至关重要。这是因为,家长参加学校家长委员会工作、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是最无私的。的确,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没有任何回报、不讲任何代价的,是天下最纯粹的、不带有任何金钱色彩的教育。
——最快乐。家长委员会作为一种自治组织,家长的参与完全是自觉自愿的。这一特点,意味着家长参加学校各种教育工作,对其价值具有最大的内在认同;参与本身带给他们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是最快乐的一种人生意义和价值的体验。
——最丰富。一所学校,教师资源是有限的,而家长资源,从数量上讲,往往是教师数量的数倍甚至数十倍。这种资源相对于教师资源而言,具有极大的互补性。每位家长的职业、人生经历不同,占有的社会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的人生财富不同。因此,家长资源对于学校教育资源而言,是一种巨大的补充,是丰富多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最可持续。与教师资源相比,家长这一教育资源具有变动性,会随着学生的变动而变动。一批家长随着学生的离校而离校,必然又有一批新的家长伴随着新生的到来而到来。正因为如此,家长作为学校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而多样的可持续性特点。
——最和谐。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亲情作纽带,必然呈现出和谐融洽的教育生态。
开发原则
对于家长委员会建设,有些校长有不同的认识,担心家长委员会成为学校教育的异己和对抗力量。我认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做好家长委员会工作,关键是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同心。学校与家长在教育学生方面具有天然的一致性,这就是都希望学生好。作为学校,没有哪所学校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好的未来;作为家长,没有哪位家长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对待孩子未来的美好期盼上,学校与家长是完全一致的。
——同德。没有哪位家长不关心孩子所在的学校,没有哪位家长不希望孩子所在的学校越办越好。在办好学校这一点上,家长与学校具有天然的一致性。这就使家长与学校具有了“合作共事”的天然基础。
——同向。在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家长与学校做到同心同德容易,做到“同向”,即对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共同追求的教育,要完全达成一致并不容易。学校与家长应在育人为本上形成共识,在尊重规律上形成共识,在依靠科学上形成共识。要追求家长与学校教育的“同向”,最好的办法是让家长广泛地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并在参与中引领家长、在参与中让家长感悟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是为孩子终身发展负责的教育,等等。
——同行。有了内心共同认可的教育方向,家长就容易找到与学校教育共同着力的领域、时间和空间。在家长委员会组织下,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有“三个领域,两个时空”。所谓“三个领域”,即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提升自身教育素质;所谓“两个时空”,即让每一位家长有序地走进学校,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也就是说,要把家长所联系的广泛的社会资源,变为学校可以有序利用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走进社会,参与社会实践。
——同育。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收获的不仅是孩子的成长与进步,而且在这种参与中,家长与孩子在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社会意义
家长委员会是广大家长成长与进步的大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大熔炉。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生活,一方面,教育了孩子;另一方面,成就了自己。在这里,家长委员会是引导家长从“爱孩子”走向“爱别人”、从“爱学校”走向“爱社会”的桥梁。家长委员会在家长的这种蜕变中,促使广大家长从“小爱”走向“大爱”,凸显出家长委员会建设巨大的社会文明进步意义。
——爱孩子。如果说,母子之爱、父子之爱是源于生物学意义上的血缘之爱,是人类一种天然的本能的话,那么,当家长在家长委员会的组织下,有序地走进学校,在参与学校教育的过程中,这种爱由“血缘之爱”逐步为具有广泛社会学意义的“人文之爱”所取代,这无疑是一种具有社会化意义的爱的升华。
——爱自己。参加家长委员会工作,有助于提升家长的生活品质和人生意义。家长在释放、表达对孩子爱的过程中,也在充分表达和释放自己的生命智慧。每一位家长走进学校,为孩子、为学校奉献自我的同时,也在感受着自己的人生价值,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有尊严、更有意义。他们走进学校,为学校奉献自己的智慧和爱心,他们的人生价值得以在学校教育中体现,他们的生命尊严得以在学校教育中维护。
——爱家庭。家长委员会建设具有家庭和睦的社会意义。打开学校一贯紧锁的大门,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学校的教育生活,走进孩子多姿多彩的世界,给学校、给孩子带来的不仅是教育内容的丰富和补充,更增进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交流,由此带来的家庭关系的和谐,必然让家人更加感到家庭的温馨,增进对家庭的爱。
——爱学校。随着家长更多地走进学校、参与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必然加深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了解与认同,让家长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与不易、当今中小学生的特点、各级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等等。这些会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学校对孩子的爱,会对学校产生更多的积极认同,会越来越热爱学校。
——爱社会。在家长委员会的组织下,这些家长今天在小学开展志愿服务,明天就会走进初中,后天就会走进高中。在这个长周期的工作链条中,家长委员会的大舞台培育的是全社会的志愿者精神,家长必然会从“小爱”走向“大爱”,从“爱孩子”走向“爱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