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幸自己来到十三中,感激学校每年都组织行知杯教学课堂大赛,本次大赛我仍然收获颇丰。在与地理组老师的同课异构中,让我找到了自己教学的长处及缺点;在走进组内其他老师的课堂中,让我汲取了优秀老师的优点及特长;在听取组内老师的精彩点评后,让我明确了自我完善的方法与方向。
本次大赛选择的课题为:人教版(2019年)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海水的性质”,选取了本节中关于“海水温度及盐度”的相关内容。课程标准为: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的性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目标有:1.理解海水的温度、盐度的影响因素和分布规律。2.了解海水的温度、盐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重点和难点为:海水的温度、盐度的影响因素和分布规律。结合课标及本校高一学生的学情,认真的授课,备课。在授课及课后感想颇多,不足也颇多。
一、结合生活情境,调动已有储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主动建构而获得的。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意义建构的过程。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指的是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有社会现实意义的真实的情境,来呈现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完成知识的建构与学习。
生活在南京的孩子生长在长江沿岸,离海较远,对海洋的第一印象会比较陌生,对海水的性质探索兴趣较低。书本中的导入案例有趣,但离学生的生活仍然太远,学生的真实体验较少,参与难度较大。因此在本节课开头,用一道开放式的讨论题,引导孩子去想想自己与海的关系,试着说说自己对海的情感。
学生们在热烈的交流与回答中,说出了对海的了解及情感,氛围热烈。有同学从已学知识角度入手,说到:世界气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波力海苔,海洋中海藻、渔业资源丰富;去海边游玩过,觉得海洋宽广又蔚蓝,海水又苦又咸……我利用学生所提到的对海的了解,引入本节课所学的“海水的性质”,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有地理。
二、运用相关图表,探究规律由来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是学习地理的“工具”,也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知识的形象表达。地图往往能较直观地反映出地理事物的特征和地理事物在空间的分布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借助地图进行教学,对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根据本节课的课标要求,也需要“运用图标等资料”进行研究。因此,本节课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题组:利用图3.9 世界大洋8月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分析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利用图3.12 世界大洋8月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分析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分布规律。
在实施以上两个探究活动时,采用了生生之间的探究学习法,不再以老师讲授为主,老师只是活动的引导者。学生们在互动讨论中逐步提升了图像信息的阅读能力,逐渐加深对图表的研究深度,发现更多有趣现象,探索出很有背后成因,深切的感觉到自己探究并生成知识的快乐感!
本次赛课的班级为本年级学习能力及成绩都比较优秀的班级,探究题进行的较顺利,学生基本可以自主探究出影响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分布规律。在进行探究活动中也发现学生分析海水温度分布特征及规律的能力还需提高,综合思维能力还需提升。
三、拓展眼界视野,体悟人地关系
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地理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力求达到人的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双管齐下。高中生作为社会力量的后备军,培养这样的观念必不可少。
本节课,继续以开课之初学生讨论的“对海的了解及感情”为切入口,结合不同生活案例或有趣现象,引导学生拓展到海水温度及盐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大影响,感受到研究人地关系的重要性。在分析“海水温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运用海洋生物垂直分布图、沙丁鱼洄游、罗非鱼与鳕鱼的比较、北极航线的利弊为案例,提及还说温度对海洋生物及航行的影响。之后,分析离学生生活更近的海边游泳问题,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人类到与自然和谐共生,顺应自然。
由于课程时间的限制,“分析海水盐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活动并未深入展开,简单的以贴近学生生活且具有江苏特色的“淮盐”导入。
四、授课内容过满,学生深究不足
行知杯第一轮赛课大赛虽已结束,但自我反思仍在进行,有些遗憾还仍懊恼。
对课堂时间安排能力需要加强。在备课时已感觉到本节课需要讲解的知识点较多,要想每个知识点都讲的比较透彻需要设计多道活动题,花费时间较多。但自己并未进行取舍。一是没有在授课内容上进行取舍,未把握住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未详略得当的进行讲解;二是没有对活动题进行精选,未把握好活动题设计的必要性及本质目的,也没有充分调查学情去删去学生已掌握知识的活动题。因为这些原因,本次规定的授课内容并没有全部完成,当堂练习及课堂板书也都未落实下去。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的力度不够。在开课之初,放手让学生讨论较多,但之后教师讲授时间较多,在探究海水温度及盐度的分布规律的成因时表现的尤为明显。在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探究地理事项的缘由,多让孩子说长句子,多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学会给学生留够思考时间,学会给学生搭建思考的桥梁,引导学生最终自我生成新知识。
虽然遗憾很多,好在反思不止,好在有众多优秀的老师给予指点,好在学校为我们搭建了前进平台。来年行知杯,一定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