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地理组“行知杯”许阿香教学反思

文 / 许阿香 责编 / 许阿香 2020-11-06 点击 6145

《海水的性质》教学反思

地理组 许阿香

【教材分析】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2019)

【课标解读】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共分为两部分: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第一部分,让学生认识海水,读图识别世界海洋水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温度变化,并尝试探析原因,结合自己对海洋的认识,说出海水温度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第二部分,通过直观体验,认识海水的盐度,并读图分析表层海水的盐度变化,通过案例分析探究影响海水盐度变化的因素,最后应用生活实例,说明海水盐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通过感知海水的温度、盐度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形成资源意识,体悟人地协调观。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热力环流、水循环等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迁移能力。现实中对海水也有一定的感知,只是缺乏现象与地理原理规律的联系,没有形成资源意识。“海水的运动”知识还没有学习,所以对海水性质规律的形成原因暂且不进行深度探究。

【学习目标】

理解温度、盐度是海水重要的理化性质;

结合图表等资料,说出海水温度、盐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结合图标、实例等资料,说出海水温度、盐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

   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

盐度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读图分析法,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入新课】

播放《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遭遇海中断崖失事》的视频,提问:海中断崖是什么?涉及到海水的哪些性质?既激发学生探索海洋世界的兴趣,又巧妙地引出海水理化性质的学习主题。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播放《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遭遇海中断崖失事》的视频,提问:海中断崖是什么?海水跃层是什么?涉及到海水的哪些性质?

在海洋中,由于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其密度也不同。由于温度,盐度,密度的差异,海水在垂直方向上会出现不连续的水层,叫做跃层。
激发学生探索海洋世界的兴趣,通过对海水跃层的解释,引出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等理化性质。
一、海水的温度

1、概念解读

海水的温度反映海水的冷热状况,它主要取决于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海洋学上一般用摄氏度(°C)来表示海水温度。

2、读图,说一说海水的温度在垂直方向上有什么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变化,从海面向海底呈不均匀递减。

原因:太阳辐射难以到达深层海水。

3、读图,说一说表层海水的温度在不同的纬度范围有什么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表层海水温度大致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同纬度海洋表层水温大致相同。

原因:太阳辐射,纬度,海陆分布,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

4、读图,分析同一海域的不同季节表层海水温度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同一海区的表层水温,夏季高于冬季。

原因:不同季节,太阳高度不同,辐射量也就不同。

画一画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的曲线图:

【过渡】学习海水的温度变化规律,是为了更好的利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请同学们思考海水的温度与人类的关系都有哪些呢?

5、思考:海水的温度对人类生活有哪些主要影响?

空间上:①影响生物的分布。不同深度的海水中生存的生物种类不同,表层海水是海洋生物的主要集聚地;不同纬度带由于海水温度不同,分布的海洋生物种类也不同。

②影响人类的渔业活动,海上航行等。

时间上:海洋生物的季节性游动;调节局地气候,缩小季节温差和日温差。

1、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识别图例,横纵坐标,识别曲线含义等),从图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2、通过分析原因,探究自然现象的存在规律,利于人类更好的应用。

二、海水的盐度

【过渡】同学们去海边游泳,有没有不小心喝到海水?什么味道的?为什么又咸又苦?

海水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镁,所以又咸又苦。接下来我们学习海水的盐度。

1、盐度的概念

每1000克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多少。

2、读图,说一说世界表层海水的盐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及原因。

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由南北回归线附近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海域递减;相同的纬度范围,北半球海水盐度低于南半球。

原因:南北回归线附近气候炎热干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南北回归线附近温度较高,海水溶解度高;北半球大陆面积大,较多河流汇入海洋。

画一画表层海水盐度随纬度变化的分布图:

3、说一说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①海水制盐。日照充足、降水较少的沿海地区

②海水制碱。提取镁、溴等物质

③海水养殖。一些对海水盐度有一定要求的海产品

④淡化海水。缺水地区,工业淡化海水

…………

1、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识别图例,横纵坐标,识别曲线含义等),从图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2、通过分析原因,探究自然现象的存在规律,利于人类更好的应用。

 

3、动手画图,把自然地理地图抽象为曲线图,更加直观简洁,锻炼绘图能力。

4、图片和视频展示,学生读图总结影响
三、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

分析海水温度对游泳活动的影响。

读图表、阅读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①分别描述3个海域的海水温度季节变化特点

葫芦岛:夏季海水温度较高,冬季海水温度寒冷,冬夏季节变化显著。

厦门:夏季海水温度较高,冬季海水温度较低,有季节变化。

西沙:冬夏季节海水温度均较高,季节变化不明显。

②3个海洋站附近的海滨浴场分别有哪些月份适宜人们游泳?

葫芦岛:7-9月;厦门:5-11月;西沙:全年皆宜

③比较3个海域适宜人们游泳的时间长短差异,并说明原因。

红海盐度高于波罗的海

原因:①红海——位于副热带海区,气候炎热,蒸发旺盛,且降水量少;两岸多干燥的沙漠,几乎没有淡水汇入;海域较为封闭,与低盐度的海水交换少。②波罗的海——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且降水丰富;四周陆地河流众多,有大量淡水汇入;海域较为封闭,与高盐度的海水交换少。

 

葫芦岛适宜游泳的时间最短,西沙适宜游泳的时间最长。

原因:纬度越低,海水温度越高,则适宜游泳的时间也越长。

探究活动二:

读图,试分析红海和波罗的海的盐度差异及其原因。

1、所学即所用,学会把课本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

2、锻炼图表分析和对比分析能力,学会完整的地理语言描述。

课后小结 通过对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地图的观察学习,探究其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并练习人类活动,理解其实际应用。  
教学反思 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演示了教学内容,学生更易观察和理解;问题设置要更合理,有递进性探究性问题设置要给出思考方向。  
板书设计

 

本节知识的总结回顾。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我设计了本节课堂教学,取得效果如下:

1、导入环节,以海军失事事件成功引起学生探究海水性质的兴趣。

2、注重概念讲解,引导学生读图思路,让学生自己读图找信息并分析形成原因,更好地理解知识;结合生活实际,联想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培养资源观和人地协调观。

3、学习延伸设计: 探究活动,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分析不同纬度的几个地点的适宜游泳时间;探究世界不同海域的盐度不同,从而进行的人类活动不同。
4、 本节课注意多媒体技能和地理课堂的有机融合, 整个课堂结构清楚明确, 主要从分布规律、形成原因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三个方面对海水的温度和盐度进行学习探究。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之处:
1、导入视频过长,占用课堂时间; 导入视频以1分钟以内合适。

2、 问题设置不够合理,缺乏引导性,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并层层递进,引导深度思考;设置问题会多加思考,描述清晰,增强引导性。

3、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不够自然,知识承转就显得生硬,易打断学生思路;多琢磨环节之间的衔接,尽力做到流畅自然。

4、板书不够。 采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在于图像直观、内容丰富,但同时也会让知识像流水一样在学生面前匆匆而过,没有痕迹,缺少板书回让学生缺乏真实感,知识记忆过少。结合课本知识,让学生学过有痕迹,知识有体系。

5、备课不够充分,课堂时间把握不够精准。多听课多学习,多磨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