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反思
政治教研组 聂雯
作为入职十三中一年多的青年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与理论学习,我对于高中政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思索。在此基础上,我更加有信心和勇气参与今年的校“行知杯”教学大赛。本次比赛,我与组内其他几位老师分为两组开展了同课异构形式的课堂教学竞技。然而,由于比赛的教学内容是今年新高一所使用的统编版教材——必修一专题四第三框的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我现在授课的高二年级所学的人教版教材有较大出入,虽然之前也积极参与了统编版新教材的培训与学习,但备课和授课的过程中仍然暴露出自己对新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认识与掌握的不足。初赛的课堂教学已经结束,但新的挑战已展现在面前,面对新教材新高考,到底该如何改进教学?包括设计教学目标、完成学科任务、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等,以积极应对新的教学要求,这次比赛也使我进一步思考和反思。下面我从自己对本课的教材内容认识和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对此次课堂教学进行反思。
一、本课的教材与学情分析
首先,关于教材的内容和地位。本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设三目。第一目“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讲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具有科学性,讲述中国共产党具有革命性,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丰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先进性;第二目“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即“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第三目“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
其次,是学情的分析:一是认识层面:新高考,新教材,新学生。高一的学生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日常的生活中有一定的了解,初中阶段也在宏观层面接触过,但对这一重要思想创立形成的背景原因并没有充分的认知,本节课联系前面所学,由现实生活入手,引导学生感悟新思想的意义和价值,树立制度自信。二是情感层面:高一学生目前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感知到党、政府发挥的作用,能够结合实际辩证的看待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所取得的成就,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深化对党的坚强领导、人民群众的勤劳和智慧的认识。通过学习社会主义作为新的社会形态具有强大生命力,从而增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信心,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通过本课学习,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丰富和发展的时代背景与历程,探究理解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历史地位等,自觉认同和深切感受该指导思想对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科学精神: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指导价值,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经验,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而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对接,自觉坚持这一思想。
公共参与:理解把握这一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切实学深悟透,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不断增强青年学生新时代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担当。
本课的重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难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背景
三、本课的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采用新授课的课堂模式,结合教学目标,设置议题为“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围绕中心议题,下设三个分议题:“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开辟新境界”、“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三个分议题对应与三目内容契合的三个问题: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怎样形成的?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什么?本课结合合作探究、情境教学法与讲授法的教学方法,立足生活实践以及学生认知实际,设计思辨性问题,激发学生互动思考,生成观点。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努力完成教学目标。
在议题探究中设计学生活动,结合时政热点即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制定,回顾总结“十三五”发展成就,探究分析成就取得的原因,以及新思想指导意义的体现。每一个分议题探究后得出问题结论,并进行知识小结,实现知识的整体建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兴趣。积极去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整堂课的授课环节分为:课堂导入、明确学习任务、温故知新、新课讲授:议题探究、知识精讲、议题总结、课堂小结。
四、教学效果反思
在准备和设计这一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认真阅读了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和参考用书的分析介绍,听取参考了各位前辈老师关于本堂新授课的建议,搜集相关素材、参考优秀课例,再着手进行了课堂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同时提前与授课班级的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与认知水平,布置课前预习与课堂思考任务。正是前期的这些准备,让这堂课的教学环节实施过程较为顺畅,学生配合参与度较高,对知识的理解到位,然而由于缺少前期试讲经历,自身对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掌控不到位,课堂授课的时间管理不到位,导致授课“虎头蛇尾”,最后的环节草草结尾,没有完美实现自己所设想的教学效果。而这些也正是自己参赛心态不良、授课经验不足的表现,需要进一步总结,继续改进教学。
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