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崔爱玉
一教学设计思路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把核心素养中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等等要素渗透进去非常重要。导入采用了人们对运动和力的最原始的认识开始。古人在<西游记>中幻想出孙悟空腾云驾雾,西方文学里提到主人哈姆利特骑着扫把飞行.人们的飞天梦一步一步在慢慢实现.然后播放了卫星从地球离开飞向月球的模拟视频.看完视频,给学生看激动人心的嫦娥四号垂直登入月球的照片,拍摄到了人类目力不可及的月球背面.这些都是人们对力与运动的认识从梦想变成了现实.接着历史回顾两千年来一些重要人物对力和运动的认识.首先介绍亚里士多德,接着介绍伽利略,然后模仿伽利略做斜面实验,介绍伽利略的科学思维方法即可靠的实验加逻辑推理相结合。接着介绍笛卡尔的补充,即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笛卡尔的补充比伽利略的进步之处把物体的运动从一个面提炼到一条直线。最后牛顿总结前人的观点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即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深入理解进行挖掘,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举了很多例子来分析惯性大小的影响因素。惯性同时还有利与弊。关于利与弊应用许多视频,比如汽车里面没系安全带的实验、还有落水狗抖动身上水珠,小狗跳水视频,还有太空舱里的宇航员完全失重后搬运货物的视频等等这些生动活泼的视频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同时蕴含着所学知识的应用。
特别有趣的是导弹追战斗机的视频,战斗机通过扔掉副油箱,减少质量,提升个体的灵活度来避免被导弹打到。这个视频完全可以让学生应用牛顿第一定律来分析原因。最后进行汇总小结,发现这个跨越两千年的团队都是外国人,提出我们中国古人有没有提出类似的观点呢?举例在《墨经》中有“力,刑之所以奋也。'意思是说力是物体状态改变得原因。《考工记》中记载”马力既竭,辀犹能一取焉“意思是马的力气已经没有了,车仍然能再走一段举例,也体现出惯性的特点,加深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理解。最后提出了几个思考题,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反思
这个课题内容简单,学生有基础,如何上得有新意需要花很多精力,笔者在设计课堂时候,引用了大量的视频文件,让课堂变得有趣生动,格外吸引人。不论在视频的剪辑上,还是选取的图片的选择上都是很细致,力求完美呈现。唯一处理不好的地方是没有让学生把错误的观点说清楚,应该多问问学生为何会有这样的思想,这样对教学才有更加促进作用。
关于一根细线下挂砝码,在砝码的下面再挂一根线,然后快速拉最下面一根线,以及慢慢拉最下面一根线的现象分析,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尤其是快速拉下面一根线的时候是下面的细线先断。由于惯性,砝码和上面的细线来不及改变自己的状态的原因,所以是下面的细线先断。这个课外拓展难度有点大,拔高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眼界。
最后提出思考:小明想到国外旅游,他设想将自己悬挂在空中的大气球中,由于地球的自转,
只要在空中停留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目的地,您认为这有可能实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