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生物组“行知杯”陈雨晴教学反思

文 / 陈雨晴 责编 / 陈雨晴 2020-11-11 点击 5408

《细胞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教学反思

    我本节课的课题是《细胞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教学目标为:学生能够说出渗透作用的条件,联系前面所学知识推导动物细胞的细胞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操作阐明植物细胞能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在实验中锻炼科学思维,最后将渗透原理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提高社会责任感。教学过程为首先通过生活中三个细胞失水的案例:腌制肉类使其不易腐烂;用盐淹白菜会出水以及胡萝卜放在盐水里会变软,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并引出课题——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接着,用墨水滴入清水中的例子一步步引导学生总结出扩散的定义,进而给出渗透作用的相关概念。为了更能够理解渗透作用,给学生介绍渗透装置,以及半透膜的概念,让学生猜想一段时间后漏斗中的液面可能有哪些变化,紧接着给学生观看视频,让学生自己说出实验现象和现象背后的原因。再通过三个问题①当漏斗液面不再升高时,水分子是否不再运动②如果用纱布替代玻璃纸,液面是否还会升高③如果烧杯中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如何,引发学生的思考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从而提升学生对于渗透作用的理解,并以此总结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半透膜和在半透膜的两侧要有浓度差。在此基础上提问学生我们人体细胞如果放在不同于细胞液浓度的溶液中,是否会发生渗透作用,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做过的实验:制备红细胞质膜,这样引导出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推导出动物细胞可以发生渗透作用,进而明确动物细胞是存在半透膜,也就是其细胞质膜。然后是本节课的重点: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首先给学生回顾成熟植物细胞一些重要的细胞结构和细胞器,接着从科学实验的角度,带着学生一起思考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从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做出结论等,尤其在设计实验时的选材问题上,以及整个实验该如何实施,明确每一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并且观察学生做实验的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最后根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师生一起下结论,得出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是一层半透膜。最后联系生活,例举与渗透作用相关的案例,比如施肥过多会使植物烧苗,以及回顾课堂开始时提出的几个例子背后的生物学原理也是渗透作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情况我做了如下反思,首先在教学设计方面,在最开始由扩散的概念到渗透作用的概念上,没有一个很好的引导,直接就给出了渗透的作用,让学生一时间无法接受,在中间应该有一些过渡和承接,否则比较突兀;在讲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直接通过学生以往学习的制备红细胞膜的实验说明动物确实可以吸水和失水,那就代表发生了渗透作用,然后直接推出动物细胞的细胞质膜相当于半透膜,即具有选择透过性,而在将植物细胞的时候,却强行给出了原生质层的概念,没有解释为什么植物细胞的细胞质膜不是半透膜,而是要说原生质层是半透膜;在对概念的处理上不够细致和到位。在做实验之前,没有进行演示实验,也没有播放实验视频,导致一些学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也不知道实验的注意事项,做实验前没有强调整个实验要在显微镜下完成并且要在低倍镜下观察,导致大部分学生都把临时玻片标本拿下进行引流操作,或是一上来就用高倍镜观察,失去了实验的对照原则。在课堂情况方面,情境导入时,没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邀多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在语言的组织和表述上,不够精炼和准确,一些不必要的话可以省去,尽量让学生多一些发言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整个教学过程,没有创设更多的情境,多数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因而显得单调和枯燥,应当适当的变换形式,让学生始终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更多地进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及时写板书,而是在最后做总结的时候,才将板书完善,这样会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对于本节课没有一个大致的概念,容易将知识点混淆。

    最后,通过本次“行知杯”的比赛,我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尤其是这样的实验课程,自身在气场方面的不足很容易就暴露出来,不能很好的组织好课堂的节奏,很容易被部分学生带着走,无法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会去不断学习和探索,跟着经验丰富的老师听课,提前认真的把课备好,学会组织好语言,想好每一句话该怎么说,提前想到学生可能存在疑惑的点,并想好引导的方式,争取早日让我的课堂仅仅有条,学生充满兴趣,在快乐融洽、充满求知欲同时不断思考的氛围中获取新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