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中第二节第一课时中的内容,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数据表、公式与函数两个部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之前已经学习过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且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接触过excel工具,但是对其中具体的概念、操作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
学业要求
能够掌握工作表的新建、重命名;理解单元格地址、地址的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单元格区域、行列的插入和删除等以及单元格格式的设置。理解公式与函数的区别,能够在信息加工时合理地运用公式或函数处理数据。
教学目标
1.学会表格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学会使用excel工具建立表格,并掌握单元格属性设置。学会使用函数和公式计算分析数据。
2.能够用合适工具来分析形成数据报告,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分析、评价数据的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利用表格数据处理工具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重点:数据工作表、单元格格式的设置。
难点:公式与函数的区别以及实际的运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课程设计发现如下问题:
1.学生对于表格的信息加工与表达内容在初中阶段接触的程度不同,有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并没有学习过excel,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现在学情,可以考虑利用项目式教学方式,在项目中渗透知识点,不仅能够满足基础知识点已经有所掌握的学生,也能够让没有基础的学生积极地参与,消除单纯学习知识点的枯燥无味。
2.本节课在教学时,利用的是题目讲解的方式进行知识点的穿插讲解。这种方式讲述的原因是学业水平的临近,进而将新课知识点和复习课的方式进行结合。但是教师教授,学生模仿进行操作的内容过多,没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和自我探索的时间。反思后,之后的教学设计应该设计更多合理的任务给以足够的时间自我消化知识点,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在认知冲突和问题发现中内化知识。
3.回顾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知识点较多,怎样将这样知识点进行有效的融合,对教师来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项目式教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比较有效的方式,进而如何选择一个项目的主题就是一个关键点,反思后考虑可以利用学生食堂餐费、住宿水电费等数据对自我一周消费数据的分析与表达进行项目设计,这样不仅融合了知识点,也十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数据分析的结果也具有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