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少年,永在路上——第二届蓝星球科幻电影周颁奖典礼简记

文 / 张小英 责编 / 张小英 2020-12-14 点击 5015

科幻少年,永在路上

——第二届蓝星球科幻电影周颁奖典礼简记

 

蓝星球——中国第一个科幻电影周,从南京到柏林,威尼斯,探索科幻的无限可能。2020年12月1-6日,这场夺人眼球的科幻盛典在南京登场。

在过去三年中,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星航科幻社在曹勇军老师的带领下,活动丰富,硕果累累,因此受到了蓝星球组委会的关注,邀请曹老师带领星航科幻社骨干参与盛典。12月6日,曹老师带着科幻社骨干成员褚思赜、唐小清、刘逸霏、李苏宸和杨靓雯同学,参加了第二届蓝星球科幻电影周的压轴大戏——荣誉空间站颁奖典礼。

在牛首山这个佛教盛地举办科幻电影周的点子本身已足够科幻了。外星人会居在佛顶宫下吗?通过每秒亿级的计算机,能否解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谜题?我们来到这里,来到这个过去与未来交织的时空现场。

场馆就像一个巨大的外星飞船,降落到牛首山脚。五道旋转门隔开了两个世界。一边是佛偈声声,一边是太空电音。一进入场馆,极具律动感的音乐瞬间将你带入一种宇宙开荒的情境。舞台中央通过全息投影技术透射着“蓝星球”的模型。大幕拉起,蓝光闪烁,映照在每个人脸上,让我们都换上一种奇异的面具,也让我们看清楚彼此的眼睛。我们就像在黑暗中觅食的原始人,唯有靠近,才能在同类的瞳仁中捕捉到一丝压抑的兴奋。而随着活动的进行,这种兴奋开始逐渐弥漫开来——我们的猎物已经上场。我们是宇宙中流浪的孤独旅人,唯有科幻才可填满我们内心的膨胀的欲望。

在这样强烈饱满的科幻感中,我们也有幸了解到科幻在近期的蓬勃发展。在本次仪式中,韩松先生发表了自己对于科幻的现代意义的看法。在过去,科幻书籍一直被认为是闲书、杂书,而今,中国科幻的兴起象征了中国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这是中国科幻的胜利,也是国运昌盛的标志。在《以科学赋能》演讲中,王姝女士也表示,中国教育发展使更广泛的科幻受众形成,科技的进步也使不可能的未来触手可及,只是这未来还藏在研究中。现在,蓝星球人正致力于将中国科学与影视相融合,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科学的进步,相信在不久后,会有更多的科幻改编作品进入人们的视野。

把握未来的最好办法是创造未来。科幻又能为未来做些什么呢?郝景芳女士的《科幻与创造力》就谈到了科幻教育的话题。什么是创造力?创造力会驱使我们为了可能性的图景去追求,科幻正可以激发创造力。科幻教育不仅仅是科普,更能让我们去想象不存在的事物,去思考未来,去创造未来。

“这是‘进托邦’,介于‘乌托邦’与‘废托邦’之间。”国际未来学大师凯文·凯利提出了他对未来的设想。在新冠疫情之下,全世界都在遭受同样的灾难,我们深刻地了解到,我们是一体的,这是前所未有的时刻。人类灾难片中的情节在现实上演,当想象中的未来已经到来,我们会更团结,更友爱。这就是凯利先生设想的“进托邦”。它也许不是那么完美,但它在进步,每年都变好那么一点点,这才是未来该有的样子。

面对典雅的墨色文化,场馆内赛博朋克的镭射色非但没有黯淡,反而显示出一种更激烈的色彩。因为在这里,在这个宁静的腹地,我们方可安静下来,去思索我们的未来,去提出一个又一个、大胆而出格的想法,去创造我们的未来。

作为高中生的我们,这次活动让我们深刻意识到了科幻更广阔的意义和更多样的形态。科幻并不只是书本化、作品化的东西,它更可以乘着国家的强盛发展,走向景观化、时尚化、产业化的道路。蓝星球此次重要理念——“科幻,科普,科教,科创”,在引领着我们新一代去发掘科幻更多的存在,去助推科幻,照耀中国。

“不停地追问,未来的方向,也许没有期望,那就给自己高光。”《铠甲少女》的奔放的歌声响彻颁奖现场。是的,各个行业共同助力,让科幻落入每个新一代的手心里,描摹出未来的形状。我们,从未停下!科幻少年,永在路上!

 

撰稿:十三中科幻社

唐小清、褚思赜、刘逸霏、李苏宸、杨靓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