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十三中学2020年“行知杯”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参赛感言(二)

文 / 祁天乐 责编 / 项云 2020-12-22 点击 5696

英语组  祁天乐

      能够获得此次行知杯赛课的特等奖,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就像在乒乓球选手心目中,拿下全国冠军的含金量要比获得世界冠军还要高一样,这次获奖是对我进入十三中以来的教学工作的最好肯定和一个很好的中期总结。感谢始终支持我、鼓励我的前辈和同事们,感谢学校组织此次活动,给了我们一个展示和比拼的平台,还要感谢初赛和复赛两个班级:高一1班和高二9班同学们的积极配合与热情反应。

      回想从初赛到决赛的整个过程,与其说这是一场竞赛,倒不如说这是一个锻炼的契机,是一种鞭策我们进步的动力。在初看比赛所用的语篇材料的过程中,我发现,所选用的新教材中的语篇,虽是与旧版牛津教材有着相同的主题,但并非是简单的旧瓶装新酒。新教材的语篇使用了新闻的体裁,作为一篇新闻报道,语篇结构清楚,标题-导语-主题-结语的要素完备,初看起来,本文文本理解难度不大,备课难度相对较低。在对材料初步分析之后,我问自己,Is that all?除了对语篇内容的理解以及文体结构的分析,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能够获得什么?这节课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什么样的意义?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又将整个教材进行了一遍梳理。通过反复对整本教材、单元话题以及上课所用语篇的研读,我决定从单元的主话题入手。本单元的单元话题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这不仅仅是在探讨健康的生活,更是在有意识地引导青少年们探讨如何更愉悦的接受自己,如何与自己相处,保有健康的心态。这一条,我作为了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一条暗线,用以串联整个教学环节。除此之外,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希望既能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归纳、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对美有正确的判断,与作者产生共鸣,又能鼓励学生在语篇理解的过程中批判性地进行思考,勇于、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加以反思,鼓励不同观点的争鸣。实现学生与作者的共鸣与鼓励学生不同思维的争鸣。

      在读后环节的设计中,Does “looking good” mean “feeling good”? 回归单元主题,让学生理解新闻主人公Jennifer貌似极端的行为背后的一些合理的心理原因。Is that enough? What else can be done? 引导学生从社会角度思考,What can you do to help teenagers like Jennifer?让学生们带入自己,如何帮助自己身边像Jennifer一样的朋友,甚至就是帮助深受类似问题困扰的自己。Can “feeling good” help people “look good” too?再次回应前面所提出的讨论话题以及本单元话题,对于学生的思考的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赞美身边每一个普通人,和他们一起发现彼此的美。Tell your partner he/she is beautiful,当场实践,赞美彼此,让每一个学生带着温暖的笑容离开课堂。以主人公的角度写一封给同龄人的信,既补足了课文语篇新闻报道采访角度不全的不足,又让学生有机会将阅读获得的信息、课堂讨论的内容落于纸上,实现输入到输出的转化,一节课下来,我自己酣畅淋漓,学生也能收获颇丰。

      特等奖的获得让我感到快乐,也让我深思,我的教学生涯以这次行知杯比赛可以作为一个逗号,but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未来的路,还需要更多的努力与思考才能走得更稳,更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