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十三中学2020年“行知杯”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参赛感言(六)

文 / 郭军辉 责编 / 项云 2020-12-23 点击 6615

我与“阳关三叠”的三次相遇

音体组  郭军辉

      一.初遇“阳关三叠”,梦魇一个

      说到这次赛课,不得不提到2016年我参加江苏省教师基本功大赛,大赛中的上课环节给出的题目是中国古代音乐《阳关三叠》,3个小时备课后我就匆匆赶去参加赛课环节20分钟的片段课。那次上课,我印象极其深刻,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没有兴趣,甚至有些反感,所以学生对于老师的许多问题基本不给予任何回应,为了营造更好的课堂氛围,我在一个小的问题上深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赛课不同于普通的课堂,20分钟的片段课转瞬即逝,后来有听课老师告诉我说我在一个小问题上花费了5分钟的时间,并且这个环节在教案中没有体现,因此有的评委认定我的课有走题的嫌疑,我的这个环节的分数就瞬间掉下去了,也导致我那次比赛与一等奖擦肩而过。关键是获得了二等奖的第一名,这让我更加遗憾,“阳关三叠”这一课成为我的梦魇,同时也引起了我足够的重视。

      二.再遇“阳关三叠”;有些坎你必须面对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19年我参加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的评选,从准备材料到笔试,从笔试到课堂教学能力展示,我心想总不会再次上这个课,没想到,上天好像要跟我开个玩笑一样,这次仍然是这个课题,青优秀课堂教学水平展示还是这个课题,准备时间12个小时。有了上次的深刻教训,这次我做了充分的准备。

      营造课堂气氛,我从歌词中的诗歌作品角度入手,紧抓“送别”这个词,开场用一首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歌曲《千里之外》作为开场,引出古代人表达送别之意的方式,课堂气氛的问题在一开场就得到解决。学生似乎也不再对这种古人表达离别的方式那么反感,紧接着师生的合作朗诵打开学生的心扉;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顺理成章的我带领学生学唱了以王维的诗歌改编的琴歌—“阳关三叠”,有了“离别”的主题,依靠学生情绪为基础的一系列教学行为都得到了不错的效果,经过一整夜的备课,我从容的以“阳关三叠”为教学内容完成了青优教学水平展示的环节。

      这次不再觉得“阳关三叠”那么的可怕了,心里有些小确幸,也暗暗的鼓励自己一下。

      三遇 “阳关三叠”,基于情绪体验的课堂体验,让课堂成为情绪释放的天堂

      上个月恰逢学校行知杯教学大赛,我再次准备了这节课,经历了初赛,我对课堂的一些细节进行了新的改进,很快就快到行知杯决赛的日子了,区教研员张艳丽老师忽然通知我要进行区级公开课展示,内容还是“阳关三叠”,更巧的是区级公开课的展示时间和行知杯是在同一个时间,二合一,比赛当天全区的音乐老师和行知杯赛课的评委都在十三中,我立刻又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但是有了前两次的准备,我没有感觉慌乱,在上次市青优赛课的基础上,我再次进行改进,在课堂上以营造氛围,激发兴趣为基础,进行各种教学手段的改进,细化教学环节,通过引导学听,身体律动,情绪基础上的演唱,激发学生以多样的方式思考作品的艺术表现方式。最终作品在课堂上一次次的欣赏和演绎中结束,血症似乎有点喜欢上这种古人的表达方式,同时意识到中国经典文学音乐作品在不同时代的不同演绎和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于中国经典文学音乐作品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三遇“阳关三叠”我从容不迫。


后一篇 无此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