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迸发智慧的光华
——首届全国“让课程走进学生的生命·自主课堂”英语课堂观摩研讨会综述
春暖花开,百花争艳,正是学习分享的好时机;玄武湖畔,鸡鸣寺下,正是智慧碰撞的好地方。4月11日,在这无限的春光之下, 首届全国“让课程走进学生的生命·自主课堂”观摩研讨会在我校隆重举行。作为本次研讨活动一个重要的部分,英语学科的观摩研讨活动在信息中心三楼风华厅隆重召开。来自我省十多个城市和省外部分学校的一百四十多名老师济济一堂,观摩了三节同课异构的课程,共同研讨在新时代和新形势下如何实施过多样化、特色化教学,如何让英语课堂更高效、更生动,让教师的智慧在课堂中发光。
此次观摩活动吸引了众多名校的老师前来参加,连云港的赣榆中学和连云港高级中学、南通的如皋一中、常州的常州五中、扬州的高邮中学等学校都派出老师积极参与活动,除此之外,数位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和凤凰传媒信息资源中心的负责人也来参与观摩学习。
上午的三节课以牛津高中英语七模块第三单元的阅读文章The Effect of the Internet on our Life为题,分别由来自我校的玄武区高中教学先进个人史小美老师、来自南京市第五中学的白下区优秀青年教师方玉勇老师和来自中华中学的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李霞老师开设。
我校进行示范展示的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史小美老师,史老师上课激情洋溢、感染力极强,能让学生全情投入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在这节课的一开始,史老师通过向学生提出了探讨的问题what are the effects of the Internet on our life? 引入课文话题。学生反响热烈,纷纷提出各自的观点。在接下来的课文阅读中,史老师采取了略读、寻读、归纳观点、寻找细节、总结文章等多种方式深挖文章,引发学生思考,和学生共同活动。在阅读的过程中,史老师不断和学生一起总结课文中出现的有用词组、反复深化、加深印象、为阅读后续的讨论辩论环节做好了铺垫,因此学生在讨论环节直接把课堂中学到的词汇和用法运用在其中,真正做到了学为所用。教学效果呈现环节是史老师这节课的一大亮点,虽然她采取的仍是阅读课中惯常使用的讨论辩论的形式,但是她使这种常见的形式焕发出了新的风采。史老师独辟蹊径,采取了学生主持讨论的方法,主持人作为活动的灵魂人物,一方面鼓舞攻防双方积极发表观点,自由发言,另一方面适时总结双方观点,引领辩论的流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得到了积累,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
五中的方玉勇老师的第二节课借由从我校网站上下载的高二学生学农的照片为引子,向学生提问他是如何得到这些照片的,从而导出今天的话题之一,网络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帮助。方老师在完整完成教学过程的前提下,尤其着重强调对于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和文章篇章结构的理解。把对于一篇文章的阅读和理解上升到能够对于更多同类型文章阅读和提升有效阅读能力的高度上,方老师的这节课以to be a good skimmer, to be a good scanner, to be a critical thinker, to be a practical thinker, to be a happy learner为主线串联起一整节课。课堂条理清楚,环节清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学生长期的阅读和英语学习都有很大助益。
而中华中学的李霞老师的课则建立在一个较高的层次的思路的指导之下,以文章主旨内容和写作方法、辩论方式为两条设计的主线,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为目的。在课上,李老师强调了学生在文章中寻找信息,推论论证方法的能力,通过对于阅读文章的理解,进一步整合了课文内容和Task和Project的教学,结合了学生当前关心的话题,在课堂呈现环节向学生提出了 Which is the key to success, opportunity or diligence?的讨论话题,让阅读课超越了阅读本身而升华到了生活的高度,同时也展现出李老师希望能够借助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训练学生的思维,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的长期目标。
课后,三位老师分别对自己的这节课介绍了设计思路和反思,令人欣喜的是,三位老师都高度赞扬了其他两位老师的课,并在其他两位老师的课中发现了很多优点和值得借鉴的地方,也表示要积极学习其他老师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下午的研讨活动由我校的英语教研组长武剑蓉老师主持,南京市教研室教研员、特级教师曹荣苏老师为与会的各位教师进行了题为“《新课标》理念下 ,高中英语优秀课案例研究”的报告。
曹老师首先对三节课进行了点评,他对于三节课进行了高度的赞扬,认为三节课各有所长,展现了青年教师对于课程的思考和进步,也认为我校举行了这次活动非常好,通过同一课题不同课堂组织形式的对比,让教师的思维得到了碰撞,思路得到了拓展,也在竞争中获得了更大的发展。
曹老师认为这三节课给我们的教师提出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每一节课的教学行为首先要做到规范,不仅仅是板书的规范、教学语言的规范,更重要的是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也要做到规范,而这一点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被忽视,很少有老师会在课上让学生明确这节课要做到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而实际上,这是教学规范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并且教学的目标要具体、明确而不要过于抽象化,什么课都能套用的目标就相当于没有目标;课堂上要加大学生口头训练的力度,要改变现在教师讲为主体的错误形式,不该讲的不要讲,该让学生说的部分不要教师代劳,让学生开口是改变课堂气氛沉闷的好方法,教师的语言要精炼,要让学生多说,而学生开口的层次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灵活选择,这样,学生才能够通过开口的方式,不仅仅做到理解文本,更可以记住重点和难点;在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或水平不明的学生群体时,教师要能够灵活地改变课堂问答的形式,从而涉及不同的活动,找准学生的起点,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提升;好的老师会在课上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调整好教学的策略,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中间,从而才能够发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接纳情况,从而让教师及时调整课堂节奏和环节;一节课上,英语语言能力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都要能够得到训练,要大力加大输出型语言技能在课堂上的训练,课的最后要落到说和写上。
接下来,曹老师结合大量的教学实例和优秀课例的录像材料,进一步分析了在当前英语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他认为当前常见的问答型课堂教学方法实际上并不科学,直接导致了学生只会答问题,不会提出问题,对于学生思维的训练不够到位;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的时候,课堂的开头往往十分热闹,但结尾却十分马虎,究其原因,其中一个主要方面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老师讲的多,学生开口读的少;课堂上教师往往重口头,轻笔头,讲得多,练得少。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语言停留在问答环节中,只能达到口头操练的环节,但是却无法把口头的东西落实在笔头,而实际上在文章中所学所练的东西,要在课的后面能够写下来写很重要;教师在课堂中语言不够精炼,很多的原本应该让学生说、学生练的内容,教师自己讲掉了,而没有能够让学生得到训练,教师应尽一切方法,把学生的操练、学生的开口读渗透在课的每一个环节;教师就教学内容是否适合自己学生的认知水平的研究不够深入,教学措施跟不上,教学效率不够高。在我们当前的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的难度与学生的实际能力有落差,或者学生的实际能力与教师理想状态下学生的能力有差别。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水平,在平时教学中一方面寻找适合学生水平的材料,加以改编,提供给学生,另一方面在课堂的设计中,要考虑到学生的水平,设计与之能力相适应的活动。
正如一道经典的高考英语单选题所说的那样,Teaching is as much an art as it is a science, 要上好一节优秀的课,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老师,不仅仅要求我们认真去备课,去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更要求我们多思考、多学习、多借鉴、多研究。通过这一天的研讨活动,相信不仅仅是开课的三位老师,与会的各位英语教师一定都受益匪浅。
与会教师签到
热烈的会场
学生的风采
学生认真地思考
方玉勇老师走进学生中
李霞老师与学生互动
曹荣苏老师发人深思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