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教学反思
地理组 杨露
《地质灾害》这部分内容在地理必修一的第六章第二节中,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有了大气、水、植被、土壤等知识基础。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我以兼顾全局,突出重点为原则,让学生对地质灾害既有一种全局观,又能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有较深入的认识。
这节课觉得比较满意的地方有:
一、《地质灾害》作为新授课,其主要目标是夯实地理基础知识,让学生对《地质灾害》的概念、形成过程和防御措施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框架。因此,在这节课开始,我先从近期的新闻视频入手,吸引引学生的注意力。从震级、烈度、滑坡、泥石流、塌方等基本概念入手,让学生对地质灾害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采取的形式是学生自主学习,根据材料、图片画出地质灾害的因果关联图。教学过程中,力求以能力为立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地理必修一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教会学生运用因果关联图去总结归纳地理原理的方法。在设计探究活动时,我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先展示地质灾害的图片,再讲解基本概念,最后揭示原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单一要素分析到两概念的比较,最后到多要素的综合,先简单,后复杂。
二、素材丰富,新颖,景观图、分布图、关联图等都在课堂中反复出现,调动学生的感官,从而使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中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探究,理顺学习思路,激发学生思考。通过讲授让学生掌握学习灾害的一般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的问题层层深入,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量也随之层层递进,最终自己逐步归纳出地质灾害的危害、分布、形成原因以及防御措施。掌握学习方法、学科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地质灾害的危害图片为切入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图片,知道灾害危害的严重性,然后给出地质灾害的分布图,用已学过的知识推测灾害发生的原因。最后教师将学生的回答内容加以小结、巩固。这种将难点层层分解引导学生思考、归纳的方法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将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学生参与、分析地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方向上,较顺利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三、注重学生自然灾害的生命教育,通过地震逃生的黄金12秒的再现,12秒时间实战演练地震灾害发生时候逃生的自救措施,纠正错误的逃生方法。让学生在实战演练和实践过程中深入生命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四、本节课是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来设计的,坚持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从学生所熟悉的时事新闻的主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思考地理问题,在明确讨论主题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由发言,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以此激励学生树立自信、大胆发言。同时暗示学生教材不是不可逾越的真理,也不是学习内容的全部,只是学习的媒介。通过讨论,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科学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促进合作学习,通过自读教材,归类整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师富有逻辑性的分析讲解,向学生作了一个科学思维和规范表达的示范,以期使学生将这种思维方式和表述方法迁移到解决其他的地理现象和问题。
同时这节课不足的地方有:
一、没有正确认识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能力,10班的学生班级学习气氛比较活跃,思维比较活跃。在进行实战演练的过程中,选择和挑选的是比较活跃的三名男生,三名男生选择了不同的应对地震灾害的方法,但是都是错误的方法,所以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关注和讨论,一度导致后面一段时间班级学生心情难以平复。
二、《地质灾害》中内容较多,包括了地震、滑坡、泥石流,40分钟的课程将其概念、发生过程及原因、防御措施等知识点讲述完毕时比较仓促的,故知识点的重点内容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留给学生讨论、交流和思考的时间较少,没有很好地将知识点深入和细化。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太少,教师指导还不到位,只照顾到个别小组。因此,汇报交流时,个别小组不太积极。
三、课堂形式上显得比较单一,和孩子们的互动不是很多,替孩子们回答的较多,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没能够灵活处理。其次,在知识的讲解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地震知识点到滑坡和泥石流的知识点的衔接上不够灵活。
通过此次《地质灾害》的授课,本节课整体来说较好地体现了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也让我对中国的地质灾害的了解和研究更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注意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的地方,及时更正自己的教学上的不足。同时要加强教学研究和学生的研究,争取在后面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