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十三中学2011年度
语文组青年教师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综述
王夫成
2011年11月17日(周四)下午2点至4点,语文组青年教师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在三师工作室如期举行,语文组9位青年教师在比赛中一展风采,显示出语文组青年教师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底和令人欣慰的发展潜力。为了进一步促进组内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整体提升语文组的教学素质和十三中的语文教育教学水平,特对这项工作回顾总结。
一、学校比赛,也是区、市比赛的热身赛。
语文组根据学校的整体部署举办青年语文教师大赛,恰逢玄武区、南京市青年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时间分别为12月8日和12月23日)前夕,因此,竞赛内容主要参考市区比赛项目,这样既是督促备战,也是诊断指导。大赛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各参赛选手明确比赛内容和范围后,在保证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备赛。熊放放老师带高三两个班的语文课,其负担之重可想而知,但是我们看到心性要强的她在中午辅导完学生之后顾不得休息,拉一把椅子坐在室外便开始复习。夏丹、王娟、李建伟三位老师是毕业不久的硕士生,面对大量需要背诵的初高中及课外背诵篇目,知难而上,勤于记默。张苓、郑丽芬两位老师或在哺乳婴儿或正怀宝宝,教学负担也都很重,但她们也不甘示弱,勇创佳绩。汪源、张静、邢诗薇三位老师除承担教学工作外,还都承担较为繁重的教育教学管理任务,但都能牺牲休息时间比学赶帮,刻苦磨砺,令人感动。
二、比赛中选手们各逞其才,成绩突出。
试卷参考市区比赛项目和内容命制,具体由三部分构成:1.经典古诗文默写(2011年江苏考试说明中古代诗文默写篇目64篇,另加白居易《长恨歌》)(60分);2.下水作文(60分);3.文言文标点及翻译(30分)。语文默写涉及六十多篇古代诗文,邢诗薇老师一字不错,张静和熊放放两位老师分别错一字和两字,难能可贵。文言文翻译选择的材料出自是《韩非子·说林上》,讲的是“鲁人徙越”的故事,要求翻译全文并针对劝说者的观点作一百字评价,绝大多数参赛老师翻译准确,评价则显示出老师们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其中张静老师的点评最见才情:
劝说者的观点可谓鄙陋矣!百越蛮夷,披发左衽,涂面跣行,实为落后之表现。文明之传播渐染乃常理也,向往文明开化亦人之本性也。故鲁人迁徙至于越地,若着屦而行,冠缟而出,必能发扬光大之,非但不穷且能通达也!
下水作文的题目是“清流与活源”,要求立意自定,诗歌除外文体自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这是一道很有难度的关系型的命题作文。九位老师的文章各抒己见,各有千秋,或以结构创新取胜,或以立意精警见长,或以理性分析出色,或以词采富赡赢人,显示出他们丰富的思想和不凡的才华,这也说他们平时养成的好读书、多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努力方向
文言文断句方面存在问题。比如下面这个句子的断句:
诸 垒 相 次 土 崩 悉 弃 其 器 甲 争 投 水 死 者 十 余 万 斩 首 亦 如 之
正确的断句应该是:
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馀万/斩首亦如之
比赛结果只有李建伟和王娟两位老师四处断句全对。其余老师在“争投水”处断错了,变成了“争投水死者十馀万”,争着投水而死,不亦荒唐乎?
文言文断句错,实际上是没有读懂。看来,国学功底还要加强。
附: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邢诗薇老师的下水文章
清流与活源
院落旁有一小河沟,平日所见只有少得可怜,似乎从不曾流淌的水,剩下的便是些说不清来由的杂物,人们大都掩鼻而过。一日晚降大雨,小河忽地涨起了水,愉悦地一路欢歌而下,水中竟不知哪里多了许多小鱼畅游其间,颇有几分“与游者相乐”的趣味。这大约就是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细细想来,活源之于清流最大的作用就是在于改变了胶着而近乎凝固的环境。带来了几分不安定的变动。翡冷翠的几幅画作吹响了文艺复兴的号角;哈姆雷特的几句追问将人推出了神灵的阴影;布莱希特的离间让舞台多了第四堵墙。固有价值判断和审美倾向在看似强大时却都被那几点外来的水滴划开了缺口,而后土崩瓦解。也许只是几声微弱的呐喊,也许只是几篇异质的文字,历史的页岩却因这些吹过的新风,这些带来变动的活源,唤醒了微弱却终将改天换地的胎动,在似乎无可替代的死水中泛起些许微澜,直至掀起滔天巨浪。
想做历史的活源需要的是大智慧和大勇气,我们总能在历史尘封的记忆中找到那些年轻的名字,或成功改变了流俗,撕裂了令人窒息的阴霾;或成为殉道者,引导者后继的活源清泉,等待着冲走污浊与沉重的一天。只是芸芸众生缺少这一份超越庸常的智慧与勇气,似乎难以成为拨开历史尘埃的活源,更不会去期望引领汩汩清流。可是人生也大抵如斯,日复一日地陷于凝滞而单调的生活,似乎一日便可望见一生,今日种种仿佛可见十年后的未来。生命似乎一潭死水,不见一丝涟漪与新悦,变动只是一瞬的意外,麻木与机械才是生活的主流。究其源头,大约是因为固守着既定却似乎安全的人生轨迹,不愿找寻甚至刻意漠视可以带来改变的活水。何其芳说世上有一扇门,等待的灵魂死在门里,寻找的灵魂死在门外。我们总将生活抽离成几个简单的符号,习惯于固定的轨道,没有勇气与动力去承受生命状态的改变,一面抱怨生活的乏味,一面忽视甚至仇视那些可能带来变动的外来活源,没有了活源,自然就不必期望有所谓的清流。其实人生的活源不需有着改天换地的能量,它不过是我们精神与灵魂的小小追寻和不断探求,涤荡去心灵的尘土,让生活的湖面时时泛起涟漪,让人生存在始终保持着一份年轻的活力。
松尾芭蕉的那只青蛙没有让空寂的古池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却让水之音空谷传响。人生不需如戏剧般跌宕起伏,只需几阵清风,几滴雨水,几处活源,时时注入几缕清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