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基地建设成果,实现课程改革升级
——我校“语文课程基地暨校本选修课程建设论坛”圆满成功
一 论坛开幕式
9月27日,《语文学习》杂志社与南京市教研室、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江苏省语文学习实验课程基地”联合举办的“语文课程基地暨校本选修课程建设论坛”在我校新青年教育剧场隆重召开。本次论坛受到了全国各地教研员、教师的热烈响应。来自《语文学习》杂志社、南京市教研室、南京各中学,我省各大市,外省安徽、浙江、广东、内蒙等地的400多位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参与了活动。《语文学习》主编何勇先生、 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周文海、南京市教育局中教处处长周鹏、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陆志平、江苏省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朱芒芒出席了会议。
屠桂芳校长首先 作了《我们心中的课程》的欢迎辞,向不辞辛劳,远道赶来的朋友们表示了热烈欢迎。他从十三中校园所孕育的传统、性格、追求及行动,述说了十三中秉承新课程改革的科学理念,坚持“成人与成才齐头并进,素质与分数相得益彰,今天和明天不偏不废”办学主张,走出了一条伴随着课改推进的质量成长之路、名校风范之路。特别是在成功申报成为全省首批课程基地学校之后,历经两年,十三中逐渐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学科基地建设思路,从创设教学环境、构建互动平台、开发课程资源、转变学习方式、促进专业发展等方面入手,彼此支撑,互相渗透,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课程文化。我们心中的课程是:为了学生,我们要从事“道德的课程改革”;为了教师,我们要从事“民主的课程领导”;为了学校,我们要从事“校本的课程改革”。唯有如此,才会不辱教育使命,教育才会有希望。表达了学校以课程引领学校发展之路的实践。
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陆志平、江苏省教研员朱芒芒介绍了我省学科课程基地建设情况,高度评价十三中语文课程基地的建设成果,寄语广大语文教师积极面对挑战,充分汲取十三中语文课程基地的经验,以更高的行动性去创造、落实教育的梦想,推动语文教学改革。
二 聆听曹老师报告
我校“语文学习实验课程基地”负责人曹勇军老师作了题为“打造语文课程改革的升级版”的专题报告,从教学环境的改造、互动平台的建设、课程资源的开发、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等五个方面,详尽地介绍了语文基地的建设历程,用精美图片全面展示了基地建成两年来所取得的成果,与参会老师们分享了基地建设过程中的思考与实践。
曹老师将基地课程模型总结为“树魂”模型,即设立4个“研学中心”(“金陵文化研学中心”、“戏剧影视研学中心”、“传统经典研学中心”、“特长写作研学中心”),3个节日,17门课程,50本必读书,4个学生社团,1条中西文学走廊,1个新青年教育剧场,以此为载体打造适应课程的物化环境,建设语文学科校本选修课程基地。之所以将其喻为“树魂”模型,是基于十三中人所坚守的一种接地气的“生态课程观”,寓意课程是从校园环境中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的,是扎根于地域文化、学科传统、学科理念、师资生源状况等现实土壤而成长出来的,最终能够叶落归根反哺于日常教学的参天大树,因此它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正如校园里那100多棵树龄超过50年的大树一样,根深叶茂,郁郁葱葱。可以说,“树魂”课程模型是语文课程基地最直观的外现,更是基地建设的核心灵魂。
报告期间,与会的专家老师们静静地聆听,并认真地作了笔录。对曹老师的许多观点,老师们不禁点头表示认同;对曹老师在基地建设中所作的不懈努力,更表示了由衷的赞叹和敬佩。
三 参观课程基地
中午,与会老师参观了信息楼三楼的语文学习实验课程基地。他们走进基地,亲临现场感受基地所散发出来的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进入基地北大门,老师们纷纷在古色古香的中式拱门前合影留念,驻足“树魂”课程模型图下领悟大树下散发的生命活力,流连对联前,玩味那些古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教育意蕴。在中西文学走廊里,老师们在几名学生志愿者的引导下,亲手点击电子触摸屏,感受现代科技与语文学习的无缝结合,感受自主学习平台的先进便捷。走廊里悬挂的11块中西文学展板同样吸引了老师们的目光,他们认真品味展板上的文字,仿佛走过这条长廊便穿梭了时空隧道、游历了中西名苑,感受到文学的熏染与陶冶。最令老师们惊叹的是4个“研学中心”。“中心”的专门教室经过了别出心裁的设计,营造出适应课程内容的独特氛围。4个“中心”门口挂着与课程对应的名家题匾,看着余光中、贾平凹、陆川、徐兴无等先生的题字,让人感受到文学艺术大师名家与我们的距离是如此之近。老师们纷纷在“戏剧影视研学中心”的舞台上、镜子前留影;在“金陵文化研学中心”的奇石前观赏把玩;在“特长写作研学中心”的“教师、学生作品超市”前翻阅老师和学生的作品;更有许多老师盘腿落座于蒲团上,在“传统经典研学中心”的案几前阅读线装古籍,驻足孔孟的画像前瞻仰先贤。走过中西文学走廊,参观完四大“研学中心”,自南大门的西式立柱穿出,呈现在老师们眼前的是课程基地的六大建设目标。听过了曹老师的精彩报告、翻阅了会议配发的材料、见证了基地的物化环境,再看看基地建设启航时的愿景,老师们内心多了一份感悟。要将最初的梦想付诸实践,呈现为如此精雕细琢的物质环境和精益求精的专业设计,诚如曹老师报告结尾所言:“需要老师们有眼光,更要有毅力、定力和恒心”。
四 观摩校本选修课程
27日下午,会议安排老师们观摩校本选修课程。第一节课,我校同时开设了39门校本选修课程供老师观摩,老师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听课内容。第二、三节课,与会老师们在新青年教育剧场听取了语文课程基地两位老师执教的展示课。
邢诗薇老师执教的是“戏剧研读与表演”,教学围绕《家·鸣凤之死》这一作品展开。在研读剧本的基础上,邢老师播放了上届戏剧节中的一等奖作品《家·鸣凤之死》,让学生针对该剧进行讨论。学生们从剧本、舞台、表演等多个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邢老师循循善诱,最终点出了戏剧的四大要素,启发学生从专业的角度评判戏剧。该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了由杜牧的《清明》改编的一出小剧,让学生以亲身体验领悟戏剧的味道。
王夫成老师执教的“《红楼梦》选读”选修课,立意独特。课名“我为的是我的心——走进晴雯、鸳鸯、司棋的内心世界”一出现,便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王老师凭借其深厚的国学修养、扎实的文献功底,引导学生对晴雯、鸳鸯两位人物进行深入解读。整节课大开大合,极富张力。学生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品读了《红楼梦》的不同章节、重新畅游了大观园,并分析了众多红学名家的精彩点评,开启了阅读经典名著的多条途径。在看似平静、平凡的课堂之下,激起了学生的思维风暴,在纵横捭阖的思路的引导下,学生们感受到经典作品之伟大、精深,也激起重读深读《红楼梦》的强烈愿望。
在场的各位老师认真听取了两节展示课,并跟随着两位执教老师进入教学情境,对两位老师的课程表示了极大的赞许。
五 黄厚江老师点评
课后,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进行了简短却极其精彩的点评。黄老师首先对曹老师在选修课程上所作出的努力表达了敬意,接着谈到了他对选修课的理解。黄老师认为:选修课是真正的、高品质的语文课,开设选修课是为了让语文课更像语文课,更具语文味儿;选修课对执教老师的要求极高,只有高素养、功底厚的老师才敢上选修课,才玩得动选修课;选修课是以语文活动为根本特征的课程,这就要求老师们有课程意识。基于这三点,黄厚江老师高度评价了两位老师的课程,他肯定邢诗薇老师在课程内容上的自觉开发意识、在课堂组织上的学生自主学习形式;赞扬王夫成老师深厚的学养、细致周到的教学设计以及教与学互融的境界。
《语文学习》主编何勇先生最后作了发言。他认为,十三中语文课程基地不但注重了语文学习的内涵,更拓展了语文学习的外延,这正契合了《语文学习》杂志“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理念。十三中的语文学习实验课程基地是新课程改革的有力成果,值得向全国推广。
本次论坛,大家的收获是沉甸甸的。老师们明确了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的意义,更加坚定地走在语文课改的道路上,追逐梦想!
(张小英)
(论坛开幕式上,屠桂芳校长致欢迎词,省教育学会陆志平处长作了精彩发言)
(曹老师作题为“打造语文课改的升级版”的专题报告,展示基地建设成果)
(与会老师济济一堂,聆听报告,现场气氛热烈)
(老师们在课程基地体验数字化互动学习平台)
(老师们参观传统经典研学中心,在案几前留影)
(老师们参观特长写作研学中心,翻阅学生作品)
(老师们参观曹勇军老师工作室)
(老师们自由观摩校本选修课程)
(邢诗薇老师执教“戏剧研读与表演”选修课)
(王夫成老师执教“《红楼梦》选读”选修课)
(黄厚江老师对两节展示课作精彩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