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奇迹背后:唤醒学生沉睡的“我”

文 / 屠桂芳 责编 / 屠桂芳 2013-10-21 点击 4288

 

高考奇迹背后:唤醒学生沉睡的“我”

——对北京市立新学校曾军良校长教育教学经验的学习与思考  

 

摘要:北京市立新学校曾军良校长从教26年,进行过上百个教育教学实验。其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用爱与智慧“推动学生发展”;用创新思维推动学校工作系统变革,在如课堂管理、命题管理、班会管理等多方面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在“终点思考”中不断超越自我。 

曾军良承担高三物理教学24年,无论在哪所学校任教,每年,他所教班级的物理成绩、总成绩几乎都是年级第一,他担任教学副校长,学校的教学成绩总能拔地而起,实现跨越式突破;他从教26年,进行过上百个教育教学实验,获得师生家长的高度认可。曾军良和他所在的学校和班级,上演了无数令人难以置信的教育故事。全面学习、深刻剖析曾军良教育教学经验,对我们将大有禅益。

一、118个电话背后:用爱与智慧“推动学生发展”

曾军良常常引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一段话:“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他深谙教育的本质: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唤醒、点燃、引导,未能引起灵魂深处的变革,就不能称其为教育。因此他的口头禅就是:“推动学生发展”。(“摇动学生发展”“唤醒学生发展”)。

曾军良认为,教育最需要的是爱与智慧。有了这两者,很多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他常说,我们要用青春之心唤醒青春之心,用青春之情激发青春之情。曾校长对学生的爱与智慧,在对待学习困难学生和班级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说:"一个高三老师有没有品德,就看你爱不爱学困生!这是检验你的试金石,老师要把爱奉献给每一个学困生,把爱奉献给学困生是雪中送炭,尤为可贵,是高尚的表现。"对任何学习困难的学生,他都能做到不抛弃、不放弃,而且他总有巧妙的办法,"学困生的教育就是要唤醒灵魂。我不管学生多‘差',不管学生多调皮,工作一做,就要打通他!彻底唤醒他、推动他,不断使他前进。"

有一年,他接手高二年级一个物理最薄弱的班。第一次单元考试,这个班的成绩还是年级第六名,60分以下的有八个学生,最低的才30几分。他对学生说:"24年的物理教学经验告诉我,考这套题目,在刚刚走进高二的今天,如果你能考到30分,那么学物理没障碍!能考到40分,那么学物理绝对没问题!能考到50分,将来能成为优秀者!过60分,将来能成为物理拔尖者!"孩子们被老师的信任和期待所唤醒与"打通",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个月后的期中考试,这个班的物理成绩名列年级第一!

2010年寒假,曾军良再次用爱与智慧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丽的教育故事。以下摘自曾军良的教育笔记: 2010年放寒假时,我对高三领导小组的同志们讲:我要在十班做两个实验,寒假回来,这个班肯定拿到考试第一。当时没有一个人相信,因为孩子们不在学校,我怎么去教育他们?

我的第一个实验是在放寒假的那天下午。我先给40个学生的爸爸打电话,再给40个学生的妈妈打电话,最后给40个学生本人打电话。那天下午,大概打了118个电话,整整用了三个小时。我分别对学生的爸爸、妈妈讲:"今天晚上是放寒假的第一个晚上,你们家庭开一个民主生活会,商讨一下孩子怎么过一个幸福的、充实的、无怨无悔的寒假。"结果,学生晚上回到家,爸爸就说:"你们曾校长给我打电话了,让我开家庭民主生活会。"妈妈接着说:"哎呀,我也接到了电话!"三个人都接到了电话,就被我对教育的热爱所感动,爸爸、妈妈会说:"你看,你们老师多么负责!多么有责任感!我们真的要好好讨论一下!"本来这种会是很难开的,但因为都接到了主管校长的电话,矛盾就化解了,就开成了孩子寒假怎么学习的会,每天学习多少时间,学习什么,要达到什么水准,争取第二学期考试考出好成绩!其实我打电话根本就没讲与学习、成绩有关的事情。这三个电话、一次研讨,让孩子被这份爱感动,"管"住了学生年前的十天假期。

紧接着,正月初一上午九点,我开始给40个学生写一封信,一直写到中午一点,群发到学生的邮箱中。放寒假前的那天上午,我就告诉学生:"你们初一那天一定要打开邮箱,老师给你一个小礼物。"在这封长达4000字的信中,我表达了自己对他们的爱与期望。信发过去以后, "管"住了年后的13天。

高三第二学期开学回来考试,这个班五科第一、一科第二,总分比第二名高10分!而上学期结束时,这个班级的总平均分还比第一名差12分!后来,学校的高考最高分也出在这个班!

教育最需要的是爱和智慧,这也正是曾军良教育经验的核心部分。

二、决胜高考:用创新思维推动学校工作系统变革

曾军良认为:“要改变教育,首先要改变教师,要改变教师,首先要改变思维。”他认为:“没有超常规的思路,没有超常规的办法,没有超常规的措施,绝不可能达到超常规的目标。我们必须要有创新思维,才能带领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门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他说,很多学校用加班加点来拼成绩,领导苦抓,老师苦教,学生苦学,却没见成绩提高。其实,学生带进考场的是什么?是他们的理解能力、审题能力。那么我们该教给学生什么?是能力的提升,是对问题的发现、理解、判断、推理。这种能力不是靠天天被动作题、死记硬背培养出来的。在学校管理中,他的许多做法都给我们以启示。其中,他对几个核心环节的管理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

教师只讲错误率在40% 以上的题目:课堂管理中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曾军良紧紧围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个核心问题进行系统改进。仅以其对讲评课的管理为例,曾军良认为,试卷讲评课的效率决定复习的效率,讲评课的效率不高,教学质量难以突破。比如:对于高三下学期第二轮的讲评课,他是这样要求教师的:每一次考试后,教师要对各个题目的错误率做统计,对于错误率在10%以下的题目,教师不用在课上讲解,学生如有疑问,就自己在课外请教老师或同学对于错误率在10.00%~40.0%的题目,教师也不用在课上讲解,由学生在课内相互讨论解决,因为学生的问题各不一样,老师不知道每个学生的问题在哪里,但全班至少有60.0%的同学已经做对了,所以学生一定可以在班上找到能帮助他的同学。对于错误率在40.0%以上的题目,教师才在课堂上统一讲解。试想,总是这样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解决的都是学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长此以往,教学质量能不提高吗?

命题人“实名公开制”:在命题管理中解决教师专业化中的核心问题

高二之后的暑假,曾军良就把高三上学期各个阶段的学生考试分数确定下来,寒假则把第二学期的分数(含高考具体的分数目标)都确定下来。他们对高考成绩的预测误差,从来都没有超过3.0%!!这些目标的达成,有多方面因素,而命题管理的科学、到位,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十一学校的月考命题有一个奖励政策,比如:如果规定本次考试要达到104分,那么学校就把这个分数提前告诉学生,命题人的姓名也打到试题上。如果考试结果与预期成绩差距太大,那么连学生都会说这个老师命题水平低;如果最后考试结果与预期成绩相差两分以内,那么学校给教师评一等奖,在五分以内的,评二等奖。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命题管理问题,更不是单纯的分数要求,它包含着学校对课堂教学和训练、检测、反馈的有效性的近乎苛刻的要求,既有学科专业性,也有教育专业性。这种管理要求教师要解决教什么、怎样教,考什么、怎么考,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的教学针对性等一系列关系到教学质量提高的问题。曾军良把对命题的管理作为一个大箩筐,把研究高考、课堂、学生、解题、考试的要求统统装在里面!

高三年级班会系列化:让班会成为学生精神动力的加油站

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曾军良讲究系统规划,不只就成绩讲成绩,只就考试讲考试,这一点从他对班会的管理上可见一斑。他要求高三年级班会系列化。各个高三班主任在假期就做好一个学期主题班会的设计。16个班分工合作,资源共享。所以,每周的班会都使学生激情满怀,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当学生懒了想、玩的时候,第二个班会又来了!因此,班会课成了学生精神动力的加油站,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源源不断、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

2009年春节以后,高二的一个文科班班风有些散漫,家长意见很大。开学前的假期检测,这个班的考试成绩与实验班的差距达到109分。曾军良自告奋勇上了一节班会课,从此班级状态大变,一个半月后,这个班的成绩与实验班相比只差61分,人均缩小48分。更为重要的是,在期中考试以后的评教评学中,家长对这个班的满意率最高;学校趣味运动会的拔河比赛,这个班还拿了第一名!

三、“让1000万人听到我的报告”在“终点思考”中不断超越自我

26年来,从湖南湘阴县城走进地级市岳阳,再走到省城长沙的重点中学,最后走到首都的名校,曾军良完成了一次次华丽转身,其中的许多成绩,都令人欣羡不已。为什么他能取得这些成绩?他曾经对我区邝维煜纪念中学的同学们深情地说:“我大学毕业时的梦想就是做中国教育的第二个陶行知……我要在中国做1500场报告,要让1000万人听到我的报告,要传递教育思想,让更多的人了解真正的教育。我要走向世界,要到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做报告,把中华民族的教育传播到世界各地。”

要是当年我们听到一个师范毕业的毛头小伙子说出这番话,一定会以为痴人说梦。如今,曾军良正在日益靠近他年轻时的理想。

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人在思考自己人生方向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又实用的方法一一由终点开始思考。譬如说人生70岁,因此你可以先想好70岁想干什么?达到什么程度,正在干什么,身边会有什么人……当明确这些时,你就知道50岁的时候自己应该在哪里,已经完成了些什么;再推想40岁、30岁以至于今天,都应该做什么。”曾军良能走到今天这样的高度,与他进行了起点上的终点思考是密切相关的。这个世界是给有目标、坚持不懈的人让路的!

我曾两次专程到曾军良创造卓越业绩的北京十一学校体验那里浓郁的事业氛围,每次都满载而归。曾军良校长已于2011年7月就任北京立新学校校长,我相信,他的很多想法和做法已经给立新学校带来了变化。笔者远未能对曾军良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只是管中窥豹,旨在引起大家对其教育教学经验的关注,因为其中充满我们所需要的思想、理念、智慧、策略和方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