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同课异构”研讨课进行到底——记十三中南京市历史教研活动

文 / 王静 责编 / 王静 2013-11-01 点击 8128

       13年10月的最后一天,南京市高一、高二历史教研活动在我校进行,“同课异构”,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内容,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法,会产生怎样的智慧碰撞和“化学反应”?今天分别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了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和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的“同课异构”,可以说是在阴沉的天空下呈现出别样的精彩。

       高一年级首先登场的是本校年轻教师王静,她的辛亥革命结构清晰、思路明确。开始一段武昌起义的视频便抓住学生的眼球,并以狭义、广义的辛亥革命的概念阐述导入新课。授课过程中穿插了小组讨论、材料解读、学生上黑板书写、讲练结合等多种形式,教学环节紧凑、层层引导,让学生化繁为简的掌握知识点。接下来是来自南航附中的王磊老师,他的课堂大胆创新,可以说是思维引领的课堂。以镜头一、镜头二……的形式引用大量材料,还原了一段更为丰富的辛亥革命。其中引用的林觉民《与妻书》的视频感人至深。

       两节课后来自各校的专家陈红、周立新、濮文以及李纬老师分别做了精辟、到位的点评,对于课堂中出现的值得商榷的问题进行深入反思,并联想到教学的根本,给人启迪。

       高二年级也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十三中的袁志梅老师与溧水高中的刘老师就《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进行了不同的教学设计。袁老师从魏源在南京的故居图片入手,引入本节课学习,一下子将课本与学生拉近了,激起了同学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接下来针对本节课的三个子目,袁老师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学生阅读梳理,有小组合作探究,有针对重点难点教师的细致分析讲解,整节课设计巧妙,线索清晰,从当堂反馈结果来看,同学们较好地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刘老师则从视频入手,展示了鸦片战争前中西方的差异,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导入本课学习。教学设计方面刘老师以表格梳理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并补充了一些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最后再通过板书整体展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课后,南师附中的教授级高级教师卢新建老师、教院附中的尚祚祥老师等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认为袁老师的课虽是一节常态课,但显示了教师深厚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巧妙的设问能力,堪称是一节新授课的示范课;刘老师虽是借班上课,但清晰的教学设计思路、稳实的课堂教学风格也让听课的老师获益匪浅。

       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同课异构”,为全市南京历史教师呈现了四种不同风格的课堂,大家在研讨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这样的探讨课我们势必进行到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