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体育组 曹 晨
2013年的最后一个月,我完成了2013年的最后一次教学课比赛。作为一堂校级的教学比赛课,也让我收获很多。
一、课前的设计
学期末,学校很隆重的开展了教师间的同课异构,目的是激励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大胆实践。而我,在接到任务之时,就在反复构思我的这堂教学课。因为执教高三年级,那自然课堂的教学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且在难度中体现教学的教法和学法。因此我确定教学目标为:能做出用脚背内侧快速的插踢到足球的后中下部,踢出相对落点在15米左右的过顶球。
我所带的高三的学生对足球运动十分热情,课堂纪律也相应较好。他们已经掌握了踢球的基本脚法,但踢出的球的效果大多数学生一般说,所以,这节课我也是抱着尝试和忐忑的心情去开设的。
二、教学的过程
课堂的开始,学生很认真的跟随着我一起完成热身以及专项的准备活动,我能感觉到他们很投入。两人分组,分组学练他们也很认真,始终在练、练、练。
因为在校内,可能在教学方法上也偏“传统”了一点,示范法、讲解法、回忆巩固、重复练习;相应的学法也就是,观察、听讲、提高巩固、反复练习、尝试学练。我只在针对我校场地“变小”了的基础上提问:如何用脚背内侧在15米的距离内提出过顶球的效果?学生思考,回答了三个方法,并且还有学生积极出来演示。高三的学生不仅仅是要会踢球,还要明确如何这样踢、为什么这样踢。在这个问题上,我想我的目的达到了,让学生理解短距离内踢出过顶球的方法和意义。
三、课堂的不足
虽然课已经上完,暂时放下了心中的包袱,但就是这样一节校级的评比课,然后发现了太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对学生的基础估计过高。本次课是脚背内测踢过顶球,但通过现场的效果来看,大多数学生无法踢出过顶球的效果,就是准确的用到脚背内测踢球还有一半的学生做的不好。首先这与我平时的教学关注的点有关,对学生脚背内测踢球的技术没有太多的指导,或者说下功夫去练;然后,我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的基础,目标定的较高,造成学生最后无法按照要求去练,出现了“随意乱踢”的现象。
2.教学手段简单化。丰富、有效的教学手段是可以大大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更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本课中,我所采用的只是简单的原地练习,学生在练习的后期自然回出现懈怠,甚至是去练习自己感兴趣的技术。越是高三的学生、越是自己熟悉的学生,就能要动用多种手段,甚至是新颖的、他们平时“没见过”的手段开展学练。
以上是我对本次教学赛课的反思。
《篮球——传切配合》教学反思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体育组 沈锋
体育课作为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一种基本形式,其教学的形式与方法也同样地不再具有唯一性。2013年12月25日,本人执教了高二1、9班男生的一节篮球课,就本节课教学反思如下。
1、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以技能教学为主线,注重学生运动技术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发展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在自评、组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落实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2、课堂教学回顾
高二1、9班男生的篮球基础水平相对来说比较薄弱,有小部分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都不能很好地掌握,所以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对教学目标的预设是:1、了解篮球传切配合的跑动路线并能在练习中按照正确的路线跑动;2、能有意识地模拟实战(即假想面对防守)进行练习,掌握传接球的时机;3、能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就传切配合的变化进行合作学习并乐于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4、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基于此目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传切配合时跑动路线的准确,难点是传接的时机。
在课的开始部分选择了绕场运球的形式进行热身,并进行高、低姿运球的变化,这一形式比较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达到了慢跑的热身的效果,随后的熟悉球性练习,选用了围绕身体各部位绕球和手指拨球两种练习,既熟悉了球性又活动了身体。
为了配合传切配合的教学,选择了“行进间单手投篮”作为复习教材,针对学生存在的客观差异,提出了分层要求,即可以采用低手投篮,也可以采用肩上投篮,并在学生练习时不断的巡视、鼓励、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练习。
在进行主教材“篮球传切配合”的教学时设计了较为稳妥的教学方式,即教师讲解示范练习方法,并提出相应的练习要求,学生在了解之后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练习。这样的设计考虑也是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师巡视各组练习的时候,分别针对各组的学习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并在巡视指导过程中逐渐提高了练习要求,比如摆脱动作的逼真和突然性、传球和跑动的时机等等。随后的反馈环节采取了每组选出两名同学进行展示,展示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评价,对每组的完成情况教师进行了简要点评,提出了好的方面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
巩固提升阶段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提出的练习要求是:在刚才的传切配合练习的基础上,对练习的形式进行变化。从课堂巡视指导中可以看出,因为学生对篮球的战术接触不多,在基本传切配合变化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通过教师的提醒和学生的尝试,每个小组最终还是很好地完成了该环节的教学目标,从最终的学习成果展示环节看,有的小组还是比较有篮球战术意图的,但是因平时积累较少,还存在着较大的改进空间,基本技术仍需要进一步的练习。
结束部分针对当前中学生上肢力量普遍较弱,选择了俯卧撑作为素质练习。
就整节课的练习情况来看,学生参与度较高,掌握情况尚可,课前预设的目标基本达成。
3、有待提高的地方
(1)练习中大多数时间都是2人一个球,所以可以重新设计课的开始部分,围绕2人一球进行设计,以达到器材的最大利用率。
(2)在过渡到2人一球进行练习时,对多余篮球的存放没有明确的要求,有的篮球就随意的摆放在场地上,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虽说在随后发现了这一问题,并进行了补救,但是这一情况应该可以完全避免。
(3)反馈和评价环节仅仅是教师进行了点评,如果能够让学生都能参与到点评中来,一定会加深学生们对动作要求的理解。
(4)可能是公开课的原因,考虑到各环节时间安排以及教师对各组学习指导的时间分配,对个别学生练习过程中行进间投篮出现的走步违例现象没有及时的进行纠正,极个别同学完成不了行进间投篮,没有及时地进行个别辅导。
(5)在巩固练习阶段,如果能以学习提示卡的形式,事先设计尽可能多的练习变化供各个小组参考,可能会更好地拓宽学生的思考空间。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点拙见,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导。
教学反思
郭军辉
这次我设计的这节课名为“走进豫剧”实际上是借豫剧中的依字行腔来让学生深刻了解歌曲中旋侓与歌词的关系,近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分析通俗歌曲与艺朮歌曲的区别。
上课以后我个人认为最大的问题是教学目标过大。这也是引起我的课最后没有推向高潮的原因。课堂末尾设置的作曲环节难度过大,沒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其次是教学材料过多,应该有所取舍。
但是就戏曲这节课来讲学生的反映还是不错的,戏曲本身远离他们的生活,同学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但是在本节课的导入中我采用了合适的现代语言,进行了很好的导入,这点也得到了各位专家的认可。另外以语言为切入点进入教学主题打破了学生对于传统戏曲课室的理解,进而引入的歌曲中旋律与歌词的关系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于艺术歌曲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在这一点上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扬长避短,继续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层次为要求,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