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技能发展,提升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南京13中首届课堂教学大赛12月正式拉开大幕。技术教研组老中青全员上阵,针对两个不同性质的课目开设了四节新颖的展示课。
首先进行展示赛课的是高一的两位通用技术老师:杨奇荣老师和居月霜老师,课题是《木笔筒的设计与制作》,这是我们教研组紧跟发展方向,自主设计的实践项目课程。首先上课的是年轻教师居月霜老师,她所授的这堂课是本课题的最后一节课,这个学科不仅要锻炼学生的技术还要训练学生的设计,所以居老师就在设计上给予同学们更多的想象空间,采取新颖的评价式教学,让技术课重要且最难的环节展现在学生和听课老师的面前。紧跟其后的技术“老将”杨奇荣老师给我们展现了一堂同课题不同授课方式的成功的技术课,让外行听课老师在他的带领下,似乎也进入了技术的世界。他的讲解浅显易懂,把不爱动手的学生和听课老师都调动起来,想参与到制作之中。
技术组另外两堂课是在信息技术学科中进行的。首先是网络技术高手吉基兵老师为我们开设的一堂《走进数据库》。这堂课上,吉老师充分为我们展现了他驾驭技术的能力,让全体学生也在他的激励下一起迈进技术殿堂。他的课堂延续了一贯的技术含量很高、课堂节奏紧凑的特点,“逼”着学生们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另一堂课在高燕老师游刃有余的课堂设计中,如行云流水般,教会学生们掌握数据库操作中最难的部分。首先是高老师的导入,从学生自己身边的数据进入数据库世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让难懂的知识变得容易理解。
两组异彩纷呈、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之后,大家都认真撰写了教学反思,并及时进行了交流。伏新校长、张玉芳老师两位评委也给予我们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次教学大赛,大家都有了许多成长,获益匪浅。
试炼得真知
——《木笔筒的设计与制作》教学反思
当下,通用技术学科经过多年实践探索,正朝着依托实践项目开展教学的方向发展。而《木笔筒的设计与制作》正是我们教研组紧跟发展方向,自主设计的实践项目。虽然,这一项目经过长久的深思熟虑,但是,贯穿实施过程的始终,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反复推敲与思考。
一、 项目的设立
经过多年的教研,设计一个“好”项目是通用技术学科的公认难题。怎样的项目才算“好”呢?首先,实践项目是为具体教学而服务的,所以,能配合教学内容、传达教学理念的项目才能够成立。此外,学生是项目的参与者,唯有项目激得起学生兴趣、能诱发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全身心投入项目,从项目中有所收获。同时,项目的难度更是要多番斟酌,过难会造成“行百里者半九十”,而过易则会让学生消极懈怠,所以,难度的适中也是“好”项目的要素。
对照笔筒这一设计项目,在贴合教学大纲上,它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锻炼其方案构思能力,同时教师能以此为依托,进行木工加工的教学。但是,在实施该项目之初,我对于这个项目的对学生动机的诱发以及难度的把握,都有过不少的顾虑。
1、 动机何来?
一个好的实践项目,首要就是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有意愿参加。但是,笔筒这个项目,确实有些不那么亮眼——学生对笔筒司空见惯,就是一个或圆或四方的容器;而且没有使用需求,家里的笔随意放置,并不需要一个多讲究的容器。面对这些无法忽视的事实,这个项目是不是意味着要推倒了呢?窃以为,并不需要。没有好项目一直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通用技术教师的最大焦虑。记得一句话:“治疗焦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做让你焦虑的事情。”与其在设计项目的道路上寻寻觅觅,不如真正去实践一把。好项目有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多次尝试修改,它兴许就在“灯火阑珊处”。
那在笔筒项目中,该怎么解决学生的动机问题呢?代价最小的方法,就是破除学生心中的成见,带他们发现趣味与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两个语气词,就明显的传达了他们学习热情的转变。课前,有很多同学问我,今天我们做什么,听闻我回答:“做笔筒”的时候,他们失落的感叹:“啊?!”教学中,当我连连发问,并用丰富的实例展示了笔筒的万千可能时,学生的感叹变成了:“哇!”这样的改变,是令人欣喜的,也是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所达成的。
2、 难度多高为宜?
难度适宜,让学生得到发展是项目设计时最理想的状态。我就担心过笔筒的难度略低。原因有二,其一,备课时,在网上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小学初中的劳技课程中也要求学生制作笔筒,而且笔筒的成品都似模似样。那能力更高的高中生再来做笔筒更会是信手拈来。其二,笔筒的组成部分不多,设计、加工不复杂。
但是,我又仔细观察了小学初中劳技课的笔筒作品,其中大多是废物利用型的改造,教师规定好了材料,讲明了操作方法,学生只能在有限范围内进行创意。而高中通用技术的要求更高,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所以,在项目实施时,就需要点明要求,避免学生有意无意中落入窠臼,进行简单的旧物改造。
而笔筒本身的结构造成的项目难度不高,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并未产生坏影响。在真正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基础技能水平并不高,仍十分需要锻炼,而笔筒的加工量是在非常合理的范围之内。而对于高水平的学生,我通过启发他们,将笔筒变形为多功能收纳盒等物。并且,在高能力水平学生完成作品后,虽然我进行表扬展示,但是,我仍然鼓励普通学生,能够达成自己的设计就是好作品。
综上,合理把握项目的难易尺度除了需要提前预测学生可能的能力水平和思维结果,也需要一点儿巧妙的转换,将项目的要求分层级布置。
3、 材料怎样配备?
学生此次的实践活动,耗材和工具都是由教师准备的。在不同的班级内,我们所发放的材料并不尽相同——一些班级配发的材料为一套标准四角笔筒的原材料,而有些班级则配发的是未经裁切的正版原料木板。而最终在不同班级中的成果,也完全不同。配发套材的班级,也出现了不少设计精巧的小作品,但是大多数都比较中规中矩,创意的成分极为有限。而配发原料的班级,作品则可谓是百花齐放,同学们的作品风格迥异,创意无穷。针对这一结果,有两个问题值得反思。
其一,班级的好坏是否影响了学生的创意,与学生无关。此次配发原料的班级均是年级中表现较好的班级,学生自身的素质水平也是较高的。但是,在一些成绩并不那么好的班级中,仍然绽放了许多创新的光芒,很多同学们向我多要材料,想完成与众不同的创意。而成绩好的班级,也有同学在面对套材的时候,只知道按部就班的拼接,甚至只是简单的组装材料应付差事。所以,材料的配备不应当成为学生创意的绊脚石,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是他们实践创新的基石。
其二,材料用量是不是应该不加限制。对于这个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也有所留心,一定范围内的限制还是非常需要的。课堂上,学生们在设计中,往往创意穷尽时,就会贪多贪大,即堆叠雷同的结构,设计尺寸比例失调的“大家伙”,而这样的创意并不是好创意。对于材料用量的限制,就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而将用量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还能培养学生规划能力,养成节约的好习惯——未加限制时,很多孩子喜欢从板材正中下料,材料少有破损,就整块丢弃,而限制了材料,孩子们动手前都会反复比划,板子磨断了也会用胶水补救。综上,在准备实践材料时,首要是充足,不局限学生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更要在范围内适当的紧缩。
二、 教的尺度
项目实践活动不同于日常的课堂教学,有大量的时间是学生自己的动手实践。那么,教与学的比重该如何把握呢?
1、 书本的知识点讲多少?
项目是书本知识的依托,但是,项目很难和书本知识完美的一一对应。项目的内涵丰富,绝不可能仅仅涵盖书本的一个知识点;而常常一节内容所展示的各种情况,也无法在一个项目中完全囊括。所以,知识点的讲解在项目教学中一直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
我非常同意一类观点,就是不要过分依赖书本,以本为本进行教学。因为,通用课本中许多知识是比较主观的,并不是绝对真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是可以很好的产生自己的理解与认知的。教学实践下来,我认为在项目教学中融合知识点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仍然从课本出发,为其中最为重要的系列知识点找到配套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将知识点铺垫在其中;在项目结束后,学生有体验了以后,还可以再明确一下知识。但是,项目实施时,最好不要为了讲授而破坏了项目的整体性和流畅度。
2、 先教还是先活动?
项目实践是活动类的课,活动类型的课一直强调老师不要越俎代庖,尽量让学生去“发现式学习”。这种观念很正确,有实际经验的知识技能才能记得更牢。例如,介绍锯子的锯齿方向,苍白的说教之后,学生依旧会似懂非懂;但在他们体验之中,却可以发现锯齿朝前朝后的巨大差异。这样一种发现式的学习,很多情况下是一种“试误”式发现,学生只有发生了错误,才能产生思考,那这种错误的代价值不值得付出呢?这是需要分情况讨论的。有一些简单的操作,如锯子、美工刀的使用,的确可以在学生有了体验之后再通过对比,为学生明确最合理的操作方法,这里的代价只有一些学生的白费力和材料的损耗。但是,有些复杂的操作,如果让学生先动,代价可能就是巨大的。诸如一些复杂的设备,必须要明确操作要求,才能动手;还有在笔筒制作中,如果不事先提醒学生需要倒角的位置,任由学生自己粘胶,粘完胶之后,再想改进笔筒,就回天乏力了。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在活动还是教学先行的问题上,还是要从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出发,首先,尽可能多让学生自主发现解决问题,而代价极大和学生能力范围以外的活动,就需要老师大胆的站出来,发挥作用。
“空想误国,实干兴邦”,在教育中同样也是实践才能出真知。而这里的实践,首先需要的是勇气,此外更需要的是从全局到细节的严谨推敲思考,而好的项目教学,就能够在试炼中被锻造。
《木质笔筒的设计与制作》教学反思
通用技术 ——杨奇荣
通用技术教学遵照南京市实行“项目教学”的要求,不断的开发“项目教学”的载体,以项目为引领带动技术与设计的教学。通用技术课程中的技术与设计模块牵扯到技术和设计两方面的内容,课堂中是以技术为主,还是以设计为主,多有争议,我觉得落在两方面都有失偏颇,技术与设计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在技术教学中都是很重要的内容。
在当今高考为主的大前提下,学生在技术课中花费的时间很少,再加上应试教育的连贯性,学生动手能力普遍下降,很多学生连锯子都没有用过,这就给我们通用技术课提出了难题,如果“项目教学”以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就类似于劳动技术一样,成了以技能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没法实现技术与设计教学的目标。可是要以设计为主,学生又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这样两难的境地为我们选择载体带来了不少的困难,以前我们选择鲁班锁、六角笔筒、弹射飞机的项目来教学,发现都落入到技术教学的圈子里,虽然在结构、流程、系统的教学中能够运用到这些项目,但是总是觉得在设计方面差了一点,这一次我们选择四角笔筒作为载体,不是要求学生按照笔筒套件内的图纸来制作,而是要求他们按照自己设计的模样来制作,这样每一组所制作的笔筒都不一样,做出来的都是具有个性的笔筒。
在教学安排上,首先我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人机关系的原理,设计一个实用的笔筒来,先给他们一些设计的思路,比如:材料的选择,结构的选择,功能的选择。然后在加工方面除了材料、结构还有连接方式的选择,要求每个同学都要画出设计图来,因为在学期开始的时候已经用几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训练过画图,所以要求学生能够用所学到草图、轴测图或者三视图来表达设计的产品,这一点很重要,学会表达才能设计好所创意的作品。接着要求学生按照所给套件的材料、数量选择设计方案,也可以修改方案,使得方案在现有的条件下具备可行性。我觉得给学生一些材料套件能够更好的辅助他们的设计,高中的学生不是专业的设计人员,凭空想象很难设计出来,反而,在一定的限定条件下依附于一定的材料和结构,更容易设计出较好的作品。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还是主张把制作的工艺给学生讲清楚。当初选择四角笔筒这个套件,就是觉得它制作工艺比较简单,不费事,容易加工,能够在短时间内制作完成,虽然工艺简单,可我还是要求学生规范操作,反复强调工具的正确合理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正确的加工材料,顺利完好的加工制作,不会因为总加工不好组件而丧失信心。对学生来讲,他们总是没有耐心学习加工工艺,他们喜欢一上课来就动起来,可是往往在加工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而退缩,针对学生这样的心里状况,我采取了以下策略,第一节课先简单的介绍加工工艺,花费较少的时间简略的讲一下,然后就让学生动手制作,当然教师也要实时指导。等到第二节课再比较详细的讲解一下,因为在第一节课时学生急于操作,对工艺没有搞清楚,必然遇到许多的困难,有了许多的问题,有了问题之后,学生一般都愿意听老师详细的讲解方法,学习技能解除心中疑惑。当然规范合理的操作是必须的,打好基础,可以让他们一生都受益无穷。有了加工技术和经验,学生又能够不断的修改自己的设计方案,以前没想过的,或者觉得不可能完成的,现在有的技术的支撑又有了新的想法和方案,所以加工工艺和设计是相辅相成的。对于学生的方案我都给与鼓励和适当的建议,尽量让他们呈现多样的方案,目的是开发思路,提高他们的技术素养。
总之,项目教学里通过载体承载教学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动手动脑,学会技术与设计的知识技能。不管他们动手能力如何,要让他们学会正确的加工技术,尝试打破束缚的设计思路,鼓励思维创新,鼓励设计多样,鼓励积极探索,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享受创造与发展的乐趣。
“同课异构”思教学设计
——走进数据库教学反思 高燕
“同课异构”这几年在我国中小学校甚为流行的一种新形式的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素养的一项新举措。“同课异构”确实给教师提供了可操作与借鉴的技能、方法与策略,是教师实践知识习得的有效路径。同课异构能够促进教师深入研读教材,使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能够促进教师深入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促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同时也能够及进发现教师间的差异,促进教师互动提高。
本学期学校为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各学科组开展的“同课异构”的教学基本功大赛。本课题的内容是数据库的数据查询,这部分内容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是必修部分,但在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中这部分内容只考相关知识概念,不考操作的。所以讲到这部分内容教师要把握深浅度。对高中学生初次接触数据库,对数据库功能的了解是模糊的!如果讲的太深,学生觉得很难,会对这部分知识产生畏惧。如果讲的太浅,可能会造成学生对数据库的理解不到位。如何让学生感受数据库大数据量的存储,高效检索数据的功能,同时又能感受到操作数据库的重要职责,这些才是本节课最终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我的教学设计思想本着以学生为本,先采集学生数据(学号、姓名、性别、星座、血型、数字),然后将后台的数据库转发给学生,让学生担任一次数据库系统管理员,学习对数据库的数据检索查询。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优点有以下几点:
1、 课堂任务的设计从学生出发,首先采集的数据库数据来自于学生,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所以学生会更有兴趣学习本课的内容,积极参与到教师设计的课堂任务中。
2、 课堂任务的设计环环相扣,知识点紧密相联。例如:教师提出让学生查找出与自己相同星座的同班同学的信息,学生凭借自己之前的知识经验找到“查找”,“排序”,“筛选”等操作方法对数据表做些简单的查询。教师和学生一起感受这些操作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提出使用数据库对象——“查询”这一新知识技能的学习。在学习查询对象操作时,教师对教学任务的设计层层递进,例如,教师演示了如何利用查询对象查找生成相同星座的同学,然后提出一个稍有难度的任务如何查找出班级所有A型B型血型的女生数据。让学生理解多条件如何设置,“或”的含义。
3、 在对数据库查询的学习中,教师设计的每个任务都围绕着查询中一种查询,例如:利用“选择查询”查询出班级中A型血与B型血女生的信息。利用“更新查询”将所有数据为“不知道”更新为“no”。同时在选择查询中增加添加计算字段的查询和多表关联查询。
4、 在每种查询的学习中,教师重点强调数据库管理员工作的职责。在操作中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据库系统管理员工作的重要性,责任的重大性。
从教学三维目标看,知识与技能的讲解是到位的,过程与方法是从学生出发,适应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看,不仅了解了数据库的功能,也同时让学生了解做为一个数据库系统管理员的职责和身负的重任。
从课堂气氛看,学生参与到课堂任务积极性很高,根据老师提供的操作在线帮助,能发挥自己的学习自主性,任务达成率也较高。
此次同课异构对我是一次很好的锻炼,之前同样的教学内容我去年开过一次课,之后做过教学反思,多少有些不足有待完善的地方。这次再开此课,我将原来的教学设计做了更新调整,例如多采集了学生的个人信息(如:星座,喜欢的数字),丰富了课堂任务的设计,增加了例如添加计算字段查询的操作和多表查询(将student和xzhy关联后查询)的操作等。从课堂效果看,我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还是比较满意的。让我对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有了更大的提高,同时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个人的专业发展。
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谋求专业发展,离不开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比较研究方法,体现了“在课堂中、基于课堂、为了课堂”的教学理念,其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教师深化“教师即研究者、课堂即研究点”的教研观;信息技术教师存在着“重技术而轻教学”的现象,在“同课异构”的教学研究中,能促进教师以自己或他人的课堂教学为对象进行思考、观察、比较、研究和反思,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此次教学活动给与了青年教师充分展示自己教学的机会。让我借助这个机会和平台能更好的钻研教材,思考教学方法与策略。当然作为青年教师,在平时也应多反思自己的教学,促进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走进数据库(2)——教学反思
吉基兵
2013年12月26日下午第二节,我在高一(2)班完成了本次教学大赛的实际教学环节,学校高层领导以及教研组的全体同仁都来听课,对于这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我很高兴也有几分压力。
这次大赛信息组的内容是“走进数据库(2)”,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三单元“科学管理信息”的第二节,主要内容是认识数据库,以及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教学使用的软件是Access。要求学生通过研究解决问题,体会数据库技术对于检索大量数据时的方便快捷,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数据库的查询、排序、统计等操作。因为课本中把更新操作也归为查询,我认为说法不妥,故我把更新操作另作安排,本节只讲查询相关知识。教学内容虽然上过很多遍了,然而年年岁岁师相同、岁岁年年生有异,要上好这堂课,必须做充分的准备。
云计算、虚拟化、大数据是这个时代最“高上大”的IT词汇,我也难免落俗,便时髦一把,把大数据和和赛课的选题结合在一起,用大数据的几个案例做引入,用学生在线选课的实际数据做课堂教学基础数据。案例我选了三个,一是奥巴马竞选案例,奥巴马竞选团队在本届大选中使用了全新数据分析战略,为此在过去两年,奥巴马背后的数据分析团队就一直在收集、存储和分析选民数据。而大选中的竞选方案都是依据数据分析团队的数据分析结果来制定的。二是NBA Stats[1]网站。通过这个网站所有的篮球迷都与NBA的教练球探一样掌握相同的数据信息,当他们观看一场比赛时,通过组合数据分析,他们能随时了解教练战术、阵容排布方面的数据依据。三是我校的校本课程选课系统。该系统部署在学校网站服务器上,平时学校服务器的负载时比较小的,但是在面对1000多人同时在线选课的时候,就弱爆了,CPU负载、IIS连接数直线上升,选课体验很差,学生对此不陌生,都曾受过这一魔鬼站点的虐待。接下来,安排了4个任务,从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第1个任务是用眼睛看来检索数据,很累;第2个任务通过查询来进行解决第1个任务,很快捷,学生对Access查询入门;第3个任务通过表间关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Access数据库中查询、统计的使用方法。
起初我设计了3个案例,考虑时间关系,2个案例简单带过,重点讲NBA Stats案例,耗时5分钟。学生对NBA Stats是有兴趣的,但在所教3个班级中,虽做了同样的设问,却只有两个班级中有学生上过这个网站,在开课的班级中则没有一个学生表示自己上过这个网站。对了解该网站的学生,我们做了一些互动,请学生介绍自己在这个网站查过什么信息,该站对了解NBA赛事有什么帮助?学生们也能说出来。通过这些案例,引出数据价值如何挖掘的问题,数据只有经过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才能把价值挖掘出来。这就是本节课的主题:数据查询、统计。接下来的的课堂案例中,我通过学生在线选课系统中的真实数据做授课基础,设计了3个任务,层层递进,把数据的基本查询、多表关联查询、统计查询等知识点巧妙的安排到任务中去了。因为课程特点,集中讲解的时间总共占15分钟,其余25分钟都是学生操作练习,所以课前我把课堂任务详细规划,并对重难点做了提示。从授课实际情况来看,这样的安排是非常合理有效的,因为任务清晰明确,难度适中,层层递进,重难点有帮助,学生掌握的情况也很好。
这节课是我们的常规课,我把最新的IT知识、故事带进课堂,让学生有所思所想;把知识点、技能点平实的安排进任务,让学生有所做所获,把课堂的主角回归给学生,我只是一个配角。我没走所谓“展示课”的套路,弄什么“花样”, 所以课堂未必精彩。
为学生精心准备的部分阅读材料,由于备课时文档格式版本高,机房版本低,未曾提前转换,导致学生未能全部浏览,遗憾。
[1] NBA Stats网址:http://china.nba.com/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