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反思
童 琳
(一)教学目标设计反思
根据课标要求,本框题内容目标为“感受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根据这一要求我做了深入地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并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形式、经济全球化的载体;使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应对态度。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结合实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在经济全球化中,我国应当如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培养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powerpoint),通过图片、新闻、案例启发等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经济全球化”的生动情景;引导学生自学、互学、讨论,使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课堂辩论,深化学生对经济全球化影响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应对挑战,关键在自身的努力,树立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志向。
通过之后的实际教学中证明这一教学目标还是可行的,既符合新课程教学标准,也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
(二)教学过程反思
1、导入反思
【教学过程重现】
师:播放《中国制造》国家形象广告片,引入《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这本书。
生:(对该部著作的内容介绍)
学生不了解或介绍不全面,教师可作补充。
师:美国人的家里随处可见“中国制造”,那么,中国家庭里有多少“美国制造”、“日本制造”呢?美国主妇认为,“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 ”。那么,对于中国人来说,如果我们过没有美国制造的一年,不晓得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会不会同样很有麻烦呢?
生:(从衣、食、用、行方面寻找我们生活中的“外国制造”,并体会若是没有了这些外国制造,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老师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洋货”到处可见,我们几乎处处能感受到经济生活中的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这些现象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经济学道理呢?我们这节课的话题就会围绕我们生活中的国外产品来展开。
从实际教学来看,这一导入比较好地调动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生的兴趣。但是,该导入所选用的广告片和著作都属于较为久远的事物,对学生而言,稍微陌生些,所以有些设计的问题只能由老师代为完成,没有真正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性。
2、新授课反思
【教学过程重现】
师:(展示ppt,出示目标,自主阅读。简单梳理知识。)
【自主学习:了解经济全球化】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有哪些表现?
3、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什么?
这是新授课内容中的第一个环节“了解经济全球化”,是对经济全球化含义、表现及载体的认识。我认为这个环节的教学内容虽然是本课的重点,但难度很小,所以采用了自主学习的方式。课堂效果符合我的预想,学生用大约3分钟的时间掌握了这两个知识点。主要原因还是该知识本身难度很小,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能够掌握。“学生自己会学的,不用讲”。
第二个环节是“剖析经济全球化”。(教学过程重新略)这部分是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所在,我在教学设计上选用苹果手机为主线,设计五个情境,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从而“感受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实现课表的教学要求。
从实际教学来看,该部分的设计,应该说达到了教材的要求,教学过程中“亮点”的地方是:学生对有些问题的探究比较深刻、有创新性,对知识点的总结比较全面。但我仍觉得有一些缺憾。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借班上课,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熟知,配合度不是很令人满意,有时会出现少许的冷场。
3、小结反思
课堂小结这个环节我采取的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策略,让学生自主地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复述,教师仅作必要的补充和完善。从实际教学来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整理、复述较为准确、全面,反映他们已经很好地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这一环节的教学,个人觉得还是很满意的。
经过这次课堂教学的反思,我再次体会到,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才发现学生其实没那么差,总是以为学生不会讲,讲不好,讲多了会浪费时间,导致不敢尝试放开让学生讲。学生积极性需要老师去激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学还是要从学生出发,采取最适合学生接受的方式,善于鼓励,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上课时扶放相伴。所谓“扶”,就是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善于诱导,适时点拨。所谓“放”,就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更多自己学习、体会、交流、评价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地探索、体会、创新。
当然,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也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一些不足。比如,本框内容思考性、理论性比较强,对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分析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这一点我就感到有些不足。另外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需要教师讲解的内容比较多,以后应当有选择地给学生提供一些背景资料或者让他们提前准备。
《经济全球化》的教学反思
吴浩
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活动是适应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而进行的必要过程。其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理解、运用、创造等多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实践中,应如何开展才能达到以上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呢?下面就结合本人所上的一节公开课《经济全球化》,总结反思教学中的得失,进而提出自己一些肤浅的见解。
《经济全球化》这一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经济全球化的现状,了解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深入认识经济全球化实质的。由于在实际生活中,经济现象多姿多彩、比比皆是,不难发现。但是要真正了解问题,还要通过实践,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课前,由学生自由组合,我把学生分为三组分别丛吃、穿、玩几个方面进行资料搜集。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探究活动成果,互相交流讨论。探究活动过程分为“身边的经济全球化”——主要探究在我们学生生活中存在的经济全球化现象;“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分析认识在生产、贸易和资本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探究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及在其背后的利弊对我们的启示。
从这堂课的活动中,我认识到了探究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学生的探究设计就是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形成的。但在探究活动教学中,更为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性。学生不仅是活动的主角,而且是探究活动的导演、道具师。他们要参与教学设计、准备活动内容、组织活动过程、评价活动效果,对整个探究活动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必须贯穿于探究活动的三个阶段:
由于课堂容量有限,所以探究活动大量的工作是在准备阶段完成,准备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教师提出探究主题和探究形式,然后发动学生讨论。教师收集学生意见、建议,最后确定探究主题、内容、形式,形成探究活动的初步方案。
2.全体学生通过说设想、找点子、提建议等方式参与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然后由师生共同设计出探究活动方案。教师根据方案,明确每个人在探究活动中的角色以及活动任务(如收集资料、排演节目等)。
3.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准备工作情况,对探究活动骨干进行重点指导,必要时与探究活动骨干一起确定活动程序。
二、课堂活动
这个层次主要是学生探究,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按照探究程序进行自主探究活动。这节课整个活动过程我完全由学生自己去发挥,各个环节由各环节参与的同学串连和承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学生自主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和点拨,组合好整个活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考虑到活动程序的连贯性、活动方法的选择、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活动过程的完整性以及活动目标的充分体现等问题。
三、课后延续
“活动”在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关系到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也关系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过程是活动的重点,但也不能只重视过程而忽略结果。探究活动教学应该是过程和结果的统一,注重学生的发展性,特别是长期的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主题的基础上,家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也发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足:
一、在知识处理上,对教材挖掘不深不透。
在分析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出现的问题时,注意给学生提供史料,让学生从史料中提炼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出现的问题,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概念、表现、作用、认识时,直接展示给学生现成的结论,并没有很好地对一些需要讲解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也没有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跟踪解答,对教材仅仅是进行了梳理知识,没有上升到一个高度,需要加强自身的历史专业素养。
二、在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方面。
对于学生的把握始终是我教学中的一个弱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只注重个别学生,而忽略了与更广泛的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如把学生分成小组,在实际操作中却很少能让学生真正地进行小组的合作探究,分而不用,流于形式,从而使得教学模式和方法显得单一而薄弱,这也是为什么在课堂上不能真正使学生的活动和思维有机结合的一个重要原因。小组合作能够让学生体会合作后取得成功的快乐,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适当的采用这样的模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以后一定要吸取教训。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循发挥学生主体性和主导性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参与探究活动设计及具体活动,在参与过程中拓展和延伸政治学科知识,培养和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发展学生素质。要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地位转变成主动学习的地位,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模式中放飞思想,学以至用,从而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张海艳
一、设计思想:
本课设计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注重启发学生自主思考,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发挥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优势,力求营造轻松、自由、活泼的学习氛围,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充分体现自主,高效的教学指导思想。
二、教学目标分解
课标内容目标 |
学习要求(考纲) |
课时学习目标 |
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 |
了解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影响 |
学生通过列举中国市场上的外国货和外国市场上的中国货,能够说出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能从具体情境中感受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通过学习学生能从利与弊两方面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并结合我国制造业中的问题提出相应倡议。 |
目标叙写:
1、学生通过自己生活的实际,列举中国市场上的外国货和外国市场上的中国货,能够说出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2、能从具体情境中感受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3、通过学习学生能从利与弊两方面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为改变我国的贸易方式提出相应的倡议。
三、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学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
(三)重难点突破:
通过联系学生生活中有具体经验的一些具体现象,结合现实材料,创设情境,设置各种问题,小组协作探究,教师引导概括得出结论。
四、教学过程
【歌曲导入 观察生活】圣诞节歌曲导入
问:圣诞节快到了,我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我们准备要过这个泊来的洋节的同时,外国人自己过这个节的时候所做的准备也和中国息息相关。她们需要准备的节日用品几乎都产自中国,不仅圣诞节如此,其他节日也是如此,中国制造的商品充斥着她们的生活。
介绍《离开中国的一年》
问: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外国货(举例手机)
这种现象或趋势我们把他称为经济全球化。
探究一:全球化时代真的已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了吗?请结合你自己的生活实际状况或感受,谈谈你的看法!
总结:我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外国的商品和服务,而中国的产品和服务也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这种经济发展的趋势就是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自学: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载体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情景分析 理解生活】
1、经济全球化表现
今天我和大家借助苹果手机一起来触摸、透视和应对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关于苹果,
你所知道的和你所不知道的
苹果故事一:全球代工的经典产品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生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
资本全球化
苹果故事二:飞船飞向何方
“最有利的销售市场,最有利的生产条件”
2、经济全球化载体
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通过其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推动了国际分工的提高。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苹果故事三:一个成功非凡的电子公司(资料列举:)
探究二:一部苹果手机由许多国家共同完成可能有哪些原因?
经济全球化的优势
苹果的故事四:苹果的另一面(图片数据分析)
探究三:苹果公司语录:“我们动脑,他们流汗;我们出思想,他们卖体力”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及弊端
【情景回归 参与生活】
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也表现出了自己的态度?
探究四:1.我国如何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2.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又该从何做起?
总结提升:
乔布斯语录: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上帝的第四只苹果将属于你们!
本课总结和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结合这节课的备课与上课效果,我认为:实施新课程的关键不在于教材的更新,而在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要注意:
1、备课时要做到:点面结合,树立整体意识。“点”是指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面”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要把握知识的整体,对教材的处理要有整体意识,大胆地对知识点进行整合,寻找出一节课的知识线索,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整堂课显得更加流畅、自然。这节课我结合手机串联知识的讲解,解决全球化的表现、载体、及影响,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也很感兴趣。
2、上课时应注意:扶放相伴。所谓“扶”,就是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善于诱导,适时点拨。所谓“放”,就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更多自己学习、体会、交流、评价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地探索、体会、创新。本节课中,全球化的含义这一点我几乎没有直接点明,而是建立在学生自身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采用探究问题的方式呈现,把主动权给学生,放手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事实证明,学生在这一点上确实非常有实力。在其他知识点的学习中,这样的扶放处理也使得教学课堂活泼而生动。
《多彩的消费》的教学反思
政治组 曹洪
2013年12月19日,我参加了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首届课堂教学大赛(同题异构)政治组大龄组的比赛,我上的课题是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本课的教学设计贯彻实施了新课标整体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经历探究学习与社会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坚持学法和教法的统一。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中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现象的分析、学生的生活情景联系起来。
2.贯彻主体和主导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扮演好“主导”的角色。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讨论、角色扮演等达到认知和行为上的教育目的。
3.贯彻教学多感官共同参与的原则。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运用多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直观性原则。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发展规律,在教学中从分析社会现象入手揭示事物的本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从本框的地位和内容要求来看:
(1)本课是全书的切入点
消费是再生产过程的第四个环节(旧教材把它放到最后来讲),但是消费却是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最直接、最主要的形式。新教材之所以把它放在第一单元来讲,正是要把“与中学生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直接的经济活动”作为切入点,这充分体现了新教材蕴涵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2)本课《多彩的消费》是第一单元的落脚点,本框所涉及的消费原则不仅仅是一般的指导原则,而且包含了在实际生活消费中具体的、可操作的要求。如量入为出、绿色消费等具体内容,直接告诉人们在消费中应具体怎样做。这些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3)本课共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消费及其类型”,第二部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共有三个考点: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A);消费的类型(A);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C)。
5.反思总结: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扮演了组织者和倾听者的角色,组织学生围绕着贴近生活的事例展开了课堂讨论。由于讨论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课堂较为活跃。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出“适度”、“协调”、“科学”等正确消费观的内容。
本课教学的落脚点为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引用了中国古代关于提倡艰苦奋斗的格言警句,对学生进行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课件制作精细,在引入了大量的信息和背景视频资料的同时,还开发了学生资源,活跃了课堂气氛。整堂课节奏舒缓,教学环节衔接紧密流畅,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落实了课程标准,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无止尽,教无完法”,通过这次的比赛,受益匪浅,教学对我而言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学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