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滋味的班主任是如何炼成的
刘波
今年暑期,浙江省杭州市模范班主任、“感动杭城十佳教师”郑英应邀到我们学校给教师做了《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的报告。郑英曾连续七年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虽然她付出了很多,也曾在成长的路上碰到过很多挫折和失败,但她从来没有抱怨过“苦”和“累”。
我读过郑英的《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一书,对这位把别人认为“很烦人”的班主任工作做得“有滋味”的青年教师充满了敬意。现实中,很多学校都面临着教师不愿意做班主任的尴尬。如果职称晋升资格中没有班主任工作年限要求,班主任工作也不加分的话,估计班主任更没人愿意做了。评上职称前认认真真做班主任,评上职称后千方百计不再做班主任的现象也较普遍。因此,不少学校把教师做班主任工作视作为学校挑重担,为学校做贡献。
在班主任制还普遍存在的当下,教师中的很大一个群体是要担任班主任的。现在,班主任的专业地位得到了保证,班主任工作从副业变成了主业。教育部2009年8月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提出,班主任可享受一半的教学工作量。但在现实中,很多学校班主任的教学工作量并没有减少,班主任工作量是以发课时津贴的形式体现的。这样一来,做班主任是相当劳累的,有些班主任就牢骚满腹,与做得有滋味的班主任相比,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自然会有天壤之别。
郑英所说的有滋味并不是说班主任工作其乐无穷,而是指酸甜苦辣咸,各味俱全,虽然工作中有挫折、有烦恼、有痛苦,但是这些最后都成为了一种甜蜜蜜的感觉。也可以这么理解,班主任工作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如何过得有滋味,首先在于自己的心态。
郑英不把自己脸谱化,她对班主任工作的态度是顺其自然。当班主任有班主任的活法,不当班主任也有自己的小天地,并没有“不让自己当班主任,就无法活”的那种矫情。这样的心态让她面对班主任工作时有了更多的从容和淡定。毫无疑问,做班主任就会忙碌很多,多付出很多,她认为这样可以对教育有更多的理解,加强自己的修炼。其实,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的一项工作安排,学校把一个班级交给你,是学校对你的一种信任。作为学校的一分子,坦然接受学校的工作安排,用心当好班主任,就是有担当的具体体现。如果能达到“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的那种境界,自然是更好了。
美国实业家、慈善家洛克菲勒曾有一句名言:“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教师对班主任工作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为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奠定什么样的基调。班主任工作是很烦人还是有滋味,是跟自己的心态密切相关的。
“当得好,愿意当”,这是班主任最理想的状态,这样的班主任也才能真正做得有滋味。班主任除了应有积极的心态,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的专业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实,班主任的工作是相似的,大家面临的挑战也差不多,班主任如何做得好,需要智慧和艺术。
郑英是一个善于在熟悉的地方寻找风景的有心人,能在平凡的事情中尽显自己的智慧。比如,她能把全班学生的名字融入一篇文章中,让大家从中找到自我进取的力量,她还能结合学生的名字送上藏头诗。此外,在师生沟通、奖励和惩戒学生、处理与科任教师的关系、与家长沟通这些班主任工作中,她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让常规工作也能那么引人入胜。现实中,很多班主任对有些不合理的做法熟视无睹,不断重复着不合理的行为,但郑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积极反思,并总结了常见的误区。比如,在奖励学生方面,存在“倚重物质,浅层刺激”“滥施奖励,过则为灾”“虚假奖励,形同诱饵”“关注两极,失之偏颇”等误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变化方式,新活有趣”“关注动机,注重长效”“发乎真情,感人于心”“得体适度,不疏细节”的奖励艺术,并对每种情况进行了细分,还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在书中,她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让大家的学习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些方法来自于她的工作实践,因此很有说服力。她用诗一般的语言,让大家感受到,在习以为常的班主任工作场景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艺术。
此外,她还积极创新班级管理工作,让自己的一方小天地洋溢着创新的光芒。比如,她发动学生设计班徽,用“班级图腾”来凝聚人心。其实,班徽设计的过程本身也是富有教育意义的。又如,收作业讲究技术含量,让班会课更有魅力,让家长乐于参加家长会,等等。她用心经营着班级这一“大家庭”,在创新中享受着教师职业本身的快乐。
郑英的成功还得益于她的“三好”,即“做得好,写得好,讲得好”。因为做得好和写得好,她在各类刊物上发表了很多文章并出版了专著,成为了《班主任》《班主任之友》《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的封面人物和《教师博览》的封二教育人物。因为讲得好,她成为了教育部国培讲师、浙江省名师名校长工作站导师,这样,她不断向全国各地的同行传递着做一个有滋味的班主任的正能量。而外出讲学也让她能更好地梳理自己的经验,加快成长的步伐。
当然,郑英的成功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位班主任复制,但是做有滋味的班主任,一定可以成为更多的班主任或准班主任的自觉追求。
(本文于2013年12月获得浙江省第八届教师读书征文比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