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之教学反思
王静
拿到本课,首先要明确这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识记: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互会;华沙条约组织;德国、朝鲜的分裂,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基本史实。理解: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运用:认识美苏两国在“冷战”状态下的对抗和矛盾的激化对世界和平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其中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是本课的重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其次对教材和学生做了如下的分析:本单元(专题)主要叙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政治格局发展变化的历史即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历程。二战结束后,国际舞台风云变幻,各种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了变化,世界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其最大的变化就是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世界分成两极世界。而第25课主要讲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形成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可见,“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但认知水平相对有限,原有的世界历史知识相对薄弱,因此,如何设计一个主体的历史情境,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变生涩为通俗,成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在讲授完成之后,回味每个环节设计,都有有待加强的空间。
导入设计考虑本课是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新课导入是以介绍本单元主体线索的方式导入的。对于新高一学生来说,本单元的难度较大,所以想在理清本单元主题的基础上讲授新课。单元标题是《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可见今天政治格局是多极化趋势在不断加强,那么国际局势不是一成不变的的,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的呢?同学可以答出是两极格局。而本单元的主题就是二战后到今天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那么我们首先来共同学习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
本课讲授时分别从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经过、影响、结束四个方面展开。既然是两极格局,那么是哪两级呢?美国和苏联一直是对抗的状态吗?在二战中他们是曾经的盟友,正义的象征,缘何反目成仇了呢?在讲授从盟友到对手即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结合图片、两国领导人的讲话、片段资料等,通过教师的引导结合书本第一、二段内容归纳出三点原因分别是:1、雅尔塔体系奠定两极格局的框架;2、二战后美苏实力的增强;3、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根本原因)讲授下来,学生基本能掌握背景,但感觉资料有点多杂,精简点会更有针对性。
在讲授第二目今日对手如何剑拔弩张——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中,首先明确美苏以何种方式对峙?“冷战”。让学生找出其含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武装进攻外,还能采取哪些对抗手段?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方面的对抗皆可,从而加深对此概念的理解,这是本课的重点。而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在书中找到答案。引用杜鲁门演说内容作为材料分析美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得出遏制共产主义为目的的外交政策。那么冷战的具体表现又有哪些呢?由于相关涉及段落较多,以表格形式呈现,并给出提示: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表述,并以互相讨论方式以更全面的得出答案。实际讲授过程中,学生也基本能找出答案、然后重点分析马歇尔计划的内容和目的,北约、华约的建立及性质?结合学习之窗的资料分析得出。讲授下来,感觉教师的语言可以更精练。准确。
第三目无形的对抗和有形的伤害——两极格局的影响,以一张小女孩隔着柏林墙遥望亲人的照片切入,强调这种对抗对普通人民的伤害。两极格局下形成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两个国家分裂、两次热战比较简单,在书中找到相关内容勾划。最后归纳出两极格局带来的总体影响,并引导学生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
第四目书本上并没有呈现,但是两极格局的结束在必修二就会学到,考虑到完整性,教师适当补充了相关内容,也很简单,即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随即瓦解,冷战也结束了。
最后课堂提升,请大家共同探讨,两极格局结束后,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世界局势?而我们又将如何应对?“为盟友求自由,未料反目成仇雠。针锋相对斗春秋,冷战阴影罩全球。两极世界今不在,掩卷常思当不休。”用这么几句短句结束本课。
整体一节课下来,感觉分配时间上把握不准,巩固练习未时反馈。还有在讲解雅尔塔会议时未强调召开时二战还未结束以及语言上还要更加精确及做好和学生的积极互动,在今后的课堂中还需要多多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