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热点问题 传播教育新理念

文 / 屠桂芳 责编 / 屠桂芳 2014-03-12 点击 3899

聚焦热点问题  传播教育新理念 

    教育已经成为民生之首。哪些教育话题备受关注,这些热点问题又如何解决?教育科学出版社奉献给读者一道精神大餐,在阅读中思考、分享,抑或聆听国际大师的思想、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抑或了解我国最新的教育动态与政策,抑或走进生动的学校与课堂、与一线教师亲密对话。我们会发现,教育变革,你我都不是旁观者,行动起来,每个人都将成为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鲜活力量。

教育:为了幸福的事业

    教育问题的根本症结,除了制度层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问题。把教育作为一种爱的事业,拥有教育的人文关怀,把受教育对象作为一个健全的人来培养,作为有个性有情感的人来关怀,这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内尔·诺丁斯发出的温暖、柔软又直抵心灵深处的声音,在这个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至上的时代中,唤醒我们每个人内心沉睡已久的生命关怀,以及对于个体、家庭与天地的敏锐感触。她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学校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会的阶梯,而是通向智慧的道路。

    内尔·诺丁斯,美国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博士。她毕生提倡关心教育、幸福教育,不断呼吁重视家庭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她开创的关心学派,近年来受到教育理论界的广泛重视,这一学派强调以榜样、对话、实践等为途径培养“关心人的人”,这是对目前以灌输美德为主的传统人格教育的超越。

    ▶▶观点速递:

    幸福是教育的核心目的

    幸福的首要特征就是没有痛苦或苦难,尽管幸福“不是教育或生活的唯一目的”,但它是核心的目的,好的教育就应该极大地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幸福。人们都想过得幸福,但幸福不是制造出来的,家长和教师也不能告诉孩子,“为了幸福,你必须做这件事、不要做那件事……”慎重地推进幸福,教育工作者应该给孩子提供幸福的条件和机会,使孩子看世界的视野更广阔,使孩子有机会发展。

    关于什么是幸福,不需要一个固定的内涵。要帮助孩子建立多样的幸福观,并通过分析和实践,形成他们对幸福实质观念的可靠认识。

    通向幸福的教育事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发展学生的自我理解能力,这是教育促进人实现幸福的根本特征之一;培养学生的关怀意识、关怀能力和人性中的关怀品质,这是为了幸福的教育事业的重要构成;育德,包括“礼貌、机智、有教养的生活趣味,不紧不慢的宁静,倾听的才能,好客”,还包括更为广泛的内容,这是把学生引向幸福的一个直接路径;学习活动,提升服务学习地位,是帮助学生达成幸福祈愿的重要方式,是幸福教育的核心环节;伴随学习、非正式学习源于生活,是帮助学生获取幸福的必要形式。

    内尔·诺丁斯教育文集(《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始于家庭:关怀与社会政策》《幸福与教育》《批判性课程》《女性与恶》),[美]内尔·诺丁斯 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关阅读:

    《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献给当代的教师、校长和家长》 [英]马克·沃恩 编著 沈兰 译

    《变革中的公民身份:教育中的民主与包容》 [英]奥德丽·奥斯勒等 著 王啸等 译

    《在学校中培养品德:品德教育实践导引》 [美]卡伦·博林等 著,王婷 译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概论》 张荣伟 著

    《学府之魂:美国著名大学校长演讲录》 眭依凡 主编

    《公共生活与公民教育:学校公民教育的哲学探究》 刘铁芳 著

    《给教师的一封信:对学校教育和教学艺术的反思》 [美]维托·佩龙 著 张京 译

学校转型:奏响教育改革最强音

    学校教育创新是目前各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问题。如何变革学校教育观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作为改革先锋学校,北京十一学校抢抓改革发展机遇,使学校步入迅速发展的快车道。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在采访校长李希贵时不禁感叹:“那一瞬间,我真想哭,因为我没有机会上这样的学校。”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说:“把发布会现场搬到一所中学,专门为了推荐一所中学的改革经验。这在我们的历史中是没有过的。”是什么让这所学校在全国几万所中学中脱颖而出?这一切,都源于这所学校正在进行的一场看似悄然无声,实则惊天动地的大变革。

    ▶▶观点速递:

    让变革最大程度发生在“民间”

    学校的转型性变革是一个深刻、持续、整体的渐进过程,触及学校的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员工,甚至每一间教室、每一个角落。对于这场变革,北京十一学校从一开始就没有采取行政命令式的推进,而是“鼓励先进,允许落后”,校长也不是冲锋在前,而是走在了改革队伍的中间,让变革最大程度发生在“民间”。面对这场没有先例的变革,面对各种新问题、新状况,学校没有等待,而是“先开枪,再瞄准”,边实践边摸索,同时坚持“先立后破”和“不破不立”相结合,注重处理好“收”和“放”的关系,努力排查、管控各种风险。为了变革的持续进行,学校注重培养组织成员间的感情,并在变革中寻找更多的可分配的利益,把团队的“蛋糕”做大,使变革的中坚力量收获更多的利益,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变革、推动变革,最终实现组织变革的目标。

    学校经过多年的探索,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全新育人模式体系日渐成形,也逐渐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教育生态: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日益增强,个体独立性与群体多样性在学校并存,学生在放松、安全的生态环境里成长。

    回顾6年的改革历程,李希贵校长说:“校园里的一切似乎都涛声依旧,但每一个人的心中却风起云涌。我们苦恼过,我们迷茫过,我们内心纠结,我们不断挣扎,但我们却从未想过退缩。尽管一路曲曲折折,目标却从未改变。学校转型是不得已而为之,我们真正想做的,是为孩子们营造一个适合成长的生态,让他们发现自我、唤醒自我,最终成为自我。当他们有了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思想,有了社会责任感的时候,我们就真的赢了。”

    《学校转型——北京十一学校创新育人模式的探索》,李希贵等 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关阅读:

    “守望者的凝思:读懂学校、读懂校长”系列论丛 裴娣娜 主编

    《一个校长的教育创新思考:北京十一学校改革发展20年(1987—2007)》 李金初 著   

    《新学校十讲》 李希贵 著

    《原来他们这样做校长》 徐云知 著

    《学校组织变革研究:校长的视角》陈丽、李希贵等 著

    《学校组织变革实践:校长的探索》 王铮、李明新等 著

    《就业?创业?——从美国教改的迷失看世界教育的趋势》 赵勇 著

学前教育:消除贫困的重要途径

    毋庸置疑,学前教育对于每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随着对学前教育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升,公众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与不断高涨的公众需求相比较,我国学前教育仍是薄弱地带,入园难、入园贵令家长怨声载道。那么美国学前教育有哪些特色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呢?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苏珊·纽曼娓娓道来。

    苏珊·纽曼,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于2001—2003年任美国教育部主管中小学教育的部长助理。她力推美国联邦教育经费流入幼儿教育,其中主要针对处境不利儿童的“阅读先行”项目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具有改革意义的阅读教育计划。

    ▶▶观点速递

     从国家战略高度审视学前教育

    有数据显示,在美国,尽管政府对公立学校实施了各种各样的教育改革,但无论学校能对学生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都会被儿童贫困率过高这一残酷现实所消解。近30年来,排除通货膨胀因素,美国学校的生均教育经费上升了240%,但学生的成绩依然和以前基本持平。同时,美国政府虽然投入大量的资金到学校教育,一些项目投入的总资金甚至达到70亿美元,但各种项目资金所得到的回报却大相径庭。

    例如,与小学低年级高度专门化的阅读补救项目相比,“开端计划”主要是针对3—4岁贫困儿童的早期干预项目,每名儿童的平均花费约6666美元。而阅读补救项目中平均每名儿童花费为1.5万美元,每年的总体支出要比“开端计划”超出21亿美元。相比之下,“开端计划”不仅仅在经济上更高效,在促进贫困儿童未来的能力发展上也效果明显。

    对此,苏珊明确表示,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让政府决策者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不要在那些没有效率和高回报的项目上继续投入,而是将公共经费投入到更为迫切的学前教育领域。学前教育不是保姆,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在帮助儿童如何发展,尤其是儿童的脑发展方面,有非常充足的教育成分,能极大地帮助贫困儿童从根本上脱离贫困。

    《学前教育改革与国家反贫困战略——美国的经验》,[美]苏珊·纽曼著,李敏谊、霍力岩 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关阅读:

    《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 虞永平 著

    《学前教育的价值》 [英]凯西·西尔瓦等 著 余珍有等 译

    《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著

    《学前教育中的主动学习精要——认识高宽课程模式》 [美]安·S.爱泼斯坦 著 霍力岩等 译

    《我是儿童艺术家——学前儿童视觉艺术的发展》 [美]安·S.爱泼斯坦 伊莱·特里米斯 著 冯婉桢等 译

    《有准备的教师——为幼儿学习选择最佳策略》 [美]安·S.爱泼斯坦 著 李敏谊等 译

    《你不能参加我的生日聚会——学前儿童的冲突解决》 [美]贝齐·埃文斯 著 洪秀敏等 译

    《我比你大,我五岁——学前儿童数学能力的发展》 [美]安·S.爱泼斯坦 苏珊娜·盖斯莉 著 霍力岩等 译

特岗计划:助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城乡统筹加快农村教育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优秀农村教师队伍。特岗计划犹如一缕阳光,温暖着农村适龄儿童,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特岗计划有力改善农村教师的整体配置状况,优化了农村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科结构等,为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特岗计划到底是一项怎样的政策,特岗教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群体?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大力支持以北京师范大学郑新蓉教授为首的专业团队,对特岗计划进行政策效果评估。《中国特岗教师蓝皮书》成为第一本全面评述特岗计划的权威之作。加强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已经被列为2014年政府重点工作。特岗计划也只是开始,我们会看到更多更好的教师教育培养政策出台,形成推动统筹城乡师资力量、教育均衡发展的合力。

    ▶▶观点速递:

     为偏远的农村中小学输送高质量教师的可行之路

    教育公平至关重要,这不仅反映在儿童的入学机会上,还应该反映在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及儿童的学习质量上。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富有爱心、保证教学质量的好老师,农村孩子的需求同样需要得到满足。为农村学校补充高素质的教师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教师的作用怎么强调也不过分,教师在塑造儿童的未来人生、促进变革以及国家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方面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特岗计划吸收了大批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农村地区任教,对解决农村地区师资紧缺与结构性失衡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根据教育部统计,到2011年已先后招聘特岗教师20多万人,分布在全国22个省区市。其中,3年服务期满后连续两年留任的教师比例约为87%。

    特岗教师是中国教育百年现代化历程中最特别的“乡村教师”,他们是在中国快速转型、高速崛起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这些富有理想和使命感的年轻教师,希望用自己的学识和信念,帮助和影响那些深居边远地区的农村儿童,使他们拥有改变个人、家庭和社区社会生活状况的知识和力量。

    《中国特岗教师蓝皮书》,郑新蓉 等 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关阅读: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理论与实践——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报告》 翟博 主编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与标准研究》 彭世华等 著

    《2010—201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域统筹》、《2010—201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域推进》、《2010—201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域实施》、《2010—201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端视点》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组 编

    《义务教育公平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县域内义务教育校际差距的实证分析》 安晓敏 著

    《伙伴协作与教育均衡》 刘新成等 著

家庭教育:造就孩子的幸福人生

    在我们为了提升孩子的竞争力而感到焦虑时,有没有想过:什么是儿童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些竞争力需要怎样的家庭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这样的舆论大潮下,什么是影响孩子一生发展最重要的素质、要不要送孩子到兴趣班、要不要教学龄前儿童识字等成为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谢淑美坚信“孩子要学习的是比知识更重要的生活”。她凭借堪称“双薪家庭育儿圣经”的家教图书《豆芽·不上安亲班》和《蝴蝶·走走看看》两本书,在台湾掀起了一波家庭教育风暴——不被社会大潮左右,把童年还给孩子,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的勇气,关注孩子的内心情感与需要,引导孩子在大自然、大社会中汲取营养,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

    ▶▶观点速递:

    回归原始快乐的童年,同样可以具备卓越竞争力

    “玩”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工作,所有有关生活的能力,孩子们都得从玩的过程中学习。一个整天被关在安亲班的孩子,当然不会有任何玩的机会了。

    一个六七岁孩子的生活,不应该被局限在一个小框框里,处处都是墙。他应该出去吹吹风、晒晒太阳、跟小狗一起在公园跑一跑,或者学着种一株花、养一盆草,亲手摸摸泥土,赤脚踩一踩地……

    童年,是塑造一个人的人格特质很重要的阶段。一个人将来用什么眼光来看这个世界,如何看待挫折和成功,甚至怎样定位自我价值,都跟童年所经历的生活有关。一直到现在,心烦时、困顿时,最能安慰我的,也总是偶然想起的那些小时候不经意的小事。

    我总是开玩笑地说我把豆芽、蝴蝶当成了小白鼠,做了“不上安亲班”“走走看看”的实验。在我看来,竞争力固然重要,但是,在跟别人竞争之前,先帮助孩子看清自己,恐怕是我们更应该为孩子做的事吧。

    真心为孩子好,我唯一想说的是——请把童年还给孩子吧!

    《豆芽·不上安亲班》《蝴蝶·走走看看——关于孩子的生活、教育与学习》谢淑美(豆芽、蝴蝶的妈妈)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关阅读:

    《万钫育儿课程》 万钫 著

    《儿童的生活与教育》 侯莉敏 著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著

    《对话——家庭教育高端访谈实录》孙宏艳 著

    《享受学习的乐趣——孩子必备的25个好习惯》 孙宏艳 著

    《爸爸,你爱我吗?—— 一位父亲和三岁女儿的成长故事》 安风涛 著 

    《财智三字经》 李树翔 著

情境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模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从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学有所教上取得新进展。如何培养人才,真正做到让人民满意?如何提升教学有效性,真正达到学有所教?李吉林创立的情境教育学派,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再到情境课程的开发和建构,又深入到情境学习的领域,积极地回应着这些教育难题。情境教育究竟何以真正超越“应试”,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被誉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奇葩?李吉林的情境教育系列著作将会向我们一一揭示。

    李吉林,著名儿童教育家,情境教育创始人,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全国人大代表,荣获2011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劳动模范、5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江苏人物等荣誉称号。

    ▶▶观点速递:

      知识必须由儿童在情境中自己去建构

    任何知识都存在于一定的时间、空间文化背景之中,一句话,知识产生于特定的情境,是人类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逐渐发展起来的。离开了特定的情境,知识就成了文字符号,没有了任何存在的意义。

    儿童是学习知识的主体,知识是必须由儿童自主建构的。要使他们主动地投入教学过程,就要产生一种情感的驱动。儿童的认识活动都会伴随着情感,或积极的,或消极的。情境教学运用艺术的直观与语言描绘相结合所产生的情境是具象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可视可闻、可感可知的。越是具象的东西,越是能吸引儿童,越是能感动他们。

    具体来说,我们给儿童创设的情境应该是有背景的,不仅是烘托、显现,更重要的是,优化的情境将知识镶嵌在情境中,这就使知识有根、有联系、有背景,有时候还有情节,那就更为真切。儿童在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是整体的,因此最便于记忆和容易学会运用。

    情境教育三部曲(《田野上的花朵 对话:情境教学的萌发》 《云雀之歌 纪实:情境教育的拓展》 《美的彼岸 诠释:情境课程的建构》),李吉林 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关阅读:

    《我们是长大的儿童》 成尚荣 主编

    《语文教育改革纵横谈》 周正逵 著

    《学习文化与教学设计》 徐斌艳等  著

    《有趣,更要有效——语文不妨这样教》 田祥珍 著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 李虹霞 著

    《种子课 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 俞正强 著

《和孩子聊书吧——让孩子爱上阅读》 蒋军晶 著

 

 

《幸福与教育》

 

 

《学校转型——北京十一学校创新育人模式的探索》

 

 

《学前教育改革与国家反贫困战略——美国的经验》

 

 

《中国特岗教师蓝皮书》

 

 

《豆芽·不上安亲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