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晨报:一棵树的尊严是以人的姿态站立在你面前

文 / 洪超 责编 / 未知 2011-12-28 点击 8236

一棵树的尊严
是以人的姿态站立在你面前
北京东路9棵大梧桐搬家到十三中
 
  十三中的师生对树很有感情。
  校长屠桂芳(左),副校长伏新(右)对九棵梧桐的到来表示欢迎。

 

  “我们学校新来了9棵大梧桐!”南京十三中的孩子们这几天一下课就喜欢跑到致远楼前,看看刚搬来的梧桐树。

  十三中精心张罗

  9棵梧桐新家

  91个伙伴

  现在是100棵树大家庭

  “我们学校原来就有91棵美丽的梧桐,它们大多是1955年学校建校时种下的,每天和老师孩子们朝夕相处,结下了深深的情谊,好多学生毕业后想起母校都会先想到‘梧桐’。”校长屠桂芳自己就是一个爱树之人,每天走在校园里都要去看看广玉兰开花了吗,枇杷结果了吗,桂花飘香了吗……

  “在树木中,梧桐不是最漂亮最名贵的,但它却是最有用最亲切的,我们好多老师和孩子都有和梧桐的故事,今年6月份一个叫伏天的高三学生还写了首原创歌曲《梧桐树下》。”毕业典礼上演出了原创音乐剧《梧桐树下的秘密》,让很多毕业生和在校生流下了眼泪。

  听说地铁三号线建设要移走一批梧桐树,屠校长和许多老师不约而同地想为这些树做些事。

  “我们学校是南京首批园林校园,绿化环境非常好,种植维护经验也很丰富,它们现在来安家,学校恰好有了100棵50年树龄以上的大梧桐,是个大家庭啦。”

  连夜搬家

  老师让出车位帮挖坑

  9棵大树原来“住”在北京东路,现在搬到十三中会不会水土不服呢?

  大树的“老东家”玄武区市政设施综合养护管理所特地派专家到十三中实地探察,走遍了校园,最终给大树们选定了9个“黄金宝地”。

  副校长伏新12月16日和玄武区市政设施综合养护管理所签订了9棵大树的领养手续,随后就张罗起大树的搬家。

  “我们先要按照要求挖坑,直径3米,深1.5米,致远楼下原来是老师们的停车场,为了给梧桐安家,好多老师主动让出自己的停车位,还帮着一起清理泥土,等待梧桐正式移植过来。”

  伏新告诉记者,别看这些树的树冠已经被修剪掉了,但是连同根部的土壤一棵就有1吨多重,一辆卡车只能运一棵。“搬家那天大家忙活了一夜。”

  长得不错

  孩子们下课喜欢去看看

  “喜欢梧桐树啊,特别是学得特别累的时候朝窗外一看,绿绿的梧桐,立马心情舒畅。”高一学生小周和他的伙伴们对新搬来梧桐邻居特别好奇,下了课就喜欢去看看。

  “第一天看到它们的时候还有些心疼,觉得叶子和树冠都没有了,光秃秃的,后来才知道这样是为了让它们保存能量更好地移植存活,老师说,明年春天就可以抽绿啦。”

  校长屠桂芳和副校长伏新这几天也天天来看看梧桐。两个校长现在也成了半个专家,开心的是,在老师孩子们的关心下,9棵梧桐树完全没有水土不服的症状,适应得很好。

  这个学校的老师孩子都爱树

  特级教师

  曹勇军让学生“用心数树”

  十三中树多是出了名的多,而老师、孩子们对树的感情也特别深。

  语文特级教师曹勇军几年前就在学校发起过一次著名的活动——让孩子们数树。“一天下午我看着高三学生疲惫的面容心里很沉重,他们这样的心态能坚持到最后吗?”于是曹老师推开窗户,问他们:“很多人都知道学校的树很多,谁能告诉我校园里有多少棵树?”下面一片沉寂。

  “你们有的在这里读了三年书,校园里这些茂密的大树,注视着你们,陪伴着你们,和你们一起成长,你们却从来没有仔细观察过它们,用心去打量它们。放了学,你们好好地去数一数树,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放学后,孩子们争着冲下楼,在暮霭渐起的黄昏,认真地一棵一棵地数了起来。结果有3种版本:一种是92棵,一种是98棵,还有一种是104棵。曹勇军告诉学生,到底有多少棵树并不重要,关键是通过数树从庸常的生活中惊醒过来,获得生存的精神高度,怀着感恩、期待的心情,去过好高三的每一天。

  后来曹老师还让学生写作文,题目就是《母校的树》。

  微博发布

  唤起学生集体回忆梧桐树

  此次9棵梧桐在十三中安家的消息第一时间在学校官方微博上发布,唤起了很多学生对学校梧桐的集体回忆:

  学校茂密的梧桐树上,知了叫个不停,树下的我也喜欢乘着阴凉,哼上曲自己喜爱的旋律,和知了来个二重唱;

  自从踏进十三中的大门,便被葱葱郁郁的梧桐树折服了,樱花大道的灿烂,暗处桂花的幽香,诗岛的曲径通幽,亭台楼阁的回环;

  斑驳的树影,古老的梧桐,澄澈的如意池,仿佛都染上了灵性,引导着每一位十三中人,仰望我们头顶的灿烂星空……

  “其实育人和育树是相通的,我们把这9棵梧桐移植到校园里来觉得特别有意义,南京有很多学校绿化不错,也有适合大树生长的环境,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学校可以为大树们提供新家。”十三中校长屠桂芳告诉记者,树已经成为十三中精神的一种文化象征、精神符号,他们也一定会尽心尽意照顾好这些树。

  学校官方微博:weibo.com/nj13z或@南京十三中记者 刘颖  摄影记者 刘莉

      树说

  十三中语文老师 洪劬颉

  每棵树有每棵树背后的传说

  每棵树前都有你与我的凝眸

  每缕阳光总能穿透任何罅隙

  每片叶下的你和我悉心细数

  

  有时候,我们的成长要向一棵树学习

  一棵树之所以长成一棵树,

  就在于它以独立而傲然的方式独自成长。

  一颗种子,破胚萌蘖,风也有雨也有,

  甚至残情酷境都不能阻遏它的成长,

  它的目标指向非常明确,就是长成一棵树,

  哪怕高矮,哪怕粗细,哪怕美丑,哪怕疏密。

  这就是一棵树的尊严。

  

  但是,有了人,就有了豢养。

  给它以温室,给它以灌溉,给它以修剪,

  给它以盆景,给它以砍斫,给它以功能,给它以毁灭。

  人给树的悲剧在于扭曲了它成长的个性和自由,

  而逼迫它按照人的方式成长,

  实现了人的某一种价值、识见和眼界。

  于是乎,树正以一种被异化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于是“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被豢养也就意味着被屈辱与被蹂躏。

  我们如何疗养一棵树的成长创伤,

  一百多年前的圣贤龚自珍振聋发聩之言犹在耳:

  “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

  只有让它回到自然,回归自身,

  以一棵树的成长方式和规律来长成一棵树。

  

  尊重树的成长规律,才有了满眼的生命绿色;

  而只有尊重人的成长规律,才会有满眼的绿色生命。

  

  无论是在森林中见到的杂花生树,

  还是在城市中行道树整齐纠结,

  还是在荒漠之中陡然见到一棵树的旷然孑立,

  他们都以伟岸而傲然的姿态迎接他们的生活。

  一个人的成长又何尝不是这样?

  即使遭遇风雨摧残,灵魂深处总会有一股声音涌现:

  振作起来,重新面对,以人的姿态站立在你的面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