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与一位去英国交流学习了一年的中学生交流,请他比较中英教育最大的区别。这位同学给出的答案令我意外,他说,在英国的学校里,老师特别信任学生。
关于东西方教育的差异,我们听到的已经足够多了,来自专家的推介,来自同行的感悟,还有来自各路社会人士的评说,但一直缺少孩子的眼光。也正因为如此,在我们汇集的所有差异里大都是课程、教学和管理一类,我们一直没有从孩子们的感受里寻找不同。
这位中学生的回答,省去的下半句大家都已经心知肚明。可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却感到有些委屈和冤枉,难道我们真的不信任学生吗?
平心而论,我们确实有点不太信任他们。学校管理的模式都是时间、空间全覆盖的,孩子们在校园里的一举一动全在我们的监视之内,且全部转化为分数,纳入评价。在我们的内心,隐隐约约地认为,脱离了我们视线的学生似乎就是去干坏事了。育人模式仍然是“一刀切”的,所有的学生学着相同的课程,全面发展被异化为全科发展,每一位孩子不一样的潜能少有人过问,每一位学生鲜明的个性不被搭理。我们不容置疑地告诉学生,只有按照学校设定的课程走才是成功的坦途,如果有谁自行其是,后果将不堪设想。课堂教学模式同样缺乏信任,不讲,放心不下;不做题,更放不下心。课堂上的许多努力,似乎都是为了让我们自己放心。
说到这里,我们大概可以追问一下我们的内心,如果我们的教育确实建立在信任之下,我们的学校形态、课程生态和课堂情态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吗?
徽信上正疯传着一位家长的反思,她的孩子因为学习成绩达不到她和老师的期望,在家里和学校里总是处于被严控之下,以至于孩子在恶劣的生长环境下面目狰狞,因为,他时时想着的是辩解,天天想着的是抵抗。不料去国外参加了三周的夏令营,回来后孩子竟改变了面相,以至于这位妈妈在机场接机时都认不出孩子了。用孩子的话说,在那个夏令营里,老师太信任他们了。
没有信任就没有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对人的信任,形象点说,是爱抚、 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但是,要重拾信任却没有那么容易。因为信任需要以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作为基石,只有我们认可甚至欣赏孩子们越来越不一样的时候,我们才会对信任之后孩子们的变化甚至千奇百怪的状态习以为常。也只有我们坦然接受学校本是孩子们犯错误的地方这一观点,我们才不会因为孩子们离开了我们的视野走一些弯路而大惊小怪。
曾经看到过一位小学生的作文,这位孩子的观点可以让我们生出许多启发。文章说,信任其实源于爱的碰撞,相信别人,其实就是要去爱别人。当一个人感到别人无私的时候,那么离信任越来越近了,互相信任的双方将心神交会在一起,我相信多数人会信任对自己付出爱的人。说来说去,连一个孩子也知道,其实信任还是来自于爱,来自于教育离不开的那个普通的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