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礼”在我身边

文 / 居月霜 责编 / 居月霜 2014-04-14 点击 4316

 

“礼”在我身边

——学礼仪 知礼仪 行礼仪,做崇德明礼、文明向上的人

 

    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有一个基点,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文明的人。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见到师长时的问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在食堂就餐时的耐心有序的排队,是在公共场合交谈时的轻声细语……文明是举手投足间透露出来的一种品质、一种修养。简单地说,文明就是明事理、守礼仪。

    中国是礼仪之邦,古人云:“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从本学期开始,全省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我们要在“八礼四仪”的学习和体验中,提高自己的公民道德素养。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做崇德有礼、文明向上的人。

 

一、“学礼仪”,以立德树人

    对个人而言,文明礼仪是一个人思想素养、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对国家而言,文明礼仪则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道德风尚的生动展示。中华民族有习礼、守礼、重礼的传统。一方面,礼是德的基础。“礼者,德之基也”,“人而无礼,焉以为德”。另一方面,礼是德的规范。“礼者,所以正身也”,正所谓“彬彬有礼,然后君子”。礼仪通过其价值导向、评判功能来调节人的情感和意识,约束人的行为。学习礼的过程,就是人格逐步完善的过程。

 

二、“知礼仪”,以崇德明礼

“八礼四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八礼:

仪表之礼: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餐饮之礼: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言谈之礼: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待人之礼: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行走之礼: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观赏之礼:在观看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场合,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游览之礼: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仪式之礼:讲究文明礼仪,做到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四仪:

7岁:入学仪式;10岁:成长仪式;14岁:青春仪式;18岁:成人仪式。

在学校,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通过教师的模范引领作用,通过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达到使学生“知礼仪”的目的。

 

三、“行礼仪”,以践礼有德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学礼仪、知礼仪,最终是为行礼仪。我们要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日常言谈举止中,落实到文明有礼的习惯养成中。具体做法就是将文明礼仪规范融入日常生活,强化细节,从小处入手。

    在美国珍珠港景区,与园林融为一体的垃圾桶是很难发现的,为此,美国人在垃圾桶前专为中国人写下这样的告示牌,以提醒没有耐心找垃圾桶的中国人,其它国家的游客并没有这种待遇。当垃圾桶就在眼前,我们有习惯扔垃圾入桶吗?(看图)这种现象在景区、在马路甚至在教室,都屡见不鲜。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意攀爬雕塑、古迹、在树木、建筑上随意刻写、在公共教室抽屉里扔垃圾、就餐时不光盘、不把餐盘放到回收处等等,看似是小事其实是素质不高,缺乏涵养的表现。我们行礼仪,就是要把这些和“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不相符的“中国特色”彻底摒弃。

 

    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礼仪之花绽放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让“礼”常驻我们心间,让“礼”常在我们身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