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组任瑶“行知杯”教学反思

文 / 任瑶 责编 / 任瑶 2017-11-01 点击 11117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这一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也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本课以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综合表现艺术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了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从而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理解对少数民族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一、关于教学设计

内容选取

     本课的框架主要以蒙古族和新疆维吾尔族的综合艺术形式为主,其中主要从舞蹈、民歌及其特点、乐器、等方面进行介绍。在教学过程中也加入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增进课堂趣动,进而感受其少数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平时较少接触少数民族的音乐,对其兴趣不大,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选教材规定鉴赏的曲目外,在视频和音频的选取上我还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流行曲或舞蹈给学生欣赏,作为教学补充。

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内容的选取,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认真聆听与体验本课少数民族音乐作品,从而得到精神上的享受,进而增进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2能理解蒙古族长调与短调的区别,掌握小切分的节奏型以及能分辨新疆少数民族乐器的音色。3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归纳、总结蒙古族和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特点,扩大自身的音乐视野和知识面。

教学重难点

 重点:蒙古族以及新疆少数民族的民歌、舞蹈、乐器听辨的了解。

 难点:蒙古族长调和短调的音乐特点分析和小切分节奏型的掌握。

二、有关教学过程

导入

    在导入的部分,教师演唱《爱我中华》后问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在音乐中学生直接感悟,开门见山的引出课题。

蒙古族音乐艺术形式

1舞蹈:主要介绍了蒙古族群舞安代舞以及女性古典舞盅碗舞和男性舞蹈筷子舞,引导学生从音乐的风格以及舞蹈动作上总结后两种舞蹈的特点。

2民歌:让学生听辨两个音乐片段,《辽阔的草原》、《嘎达梅林》并从节奏以及旋律上说出不同的区别。请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都能感受到节奏和旋律线起伏的不同,老师进一步引导第一首和第二首在节奏上哪一个更加自由,哪一个比较规整?哪一首字多腔少哪一首字少腔多?还有哪个旋律线起伏较大?学生回答后老师出示谱例总结蒙古族长调和短调各自的特点。

3乐器:学生对马头琴比较熟悉,这里用马头琴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听的欲望,后再让学生聆听乐器音色,感受与蒙古族人民性格的关系。

4喉音潮尔: 让学生根据字面面意思猜艺术形式,播放视频介绍呼麦的发生技巧

新疆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

1音乐体系的介绍:结合历史让学生讨论。

2十二木卡姆中乐器音色的听辨:介绍十二木卡姆的含义,并介绍其中常用的乐器:冬不拉、胡西塔尔  热瓦普、弹布尔、手鼓的音色特点,并课堂测验乐器音色分辨的掌握情况。

3民歌:看迪里拜尔《一杯美酒》的视频,分组讨论问题:1思考维吾尔族这首歌表达的情感内容以及歌曲的风格特点。2节奏特点是怎样的,可以跟着背景节奏打出节拍嘛?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风格特点:热情,活泼,形成这样风格原因之一就是节奏,让学生跟着音乐试着打节奏。基本没有学生能打出来,教师带学生跟着音乐慢速打几遍后介绍节奏特点:切分节奏x x x并板书解释切分节奏为何可以形成动态的感觉:打破原有强弱规律使强拍变弱,弱拍变强所以会有动态之感,紧接着再带同学快速打一遍,最后配上音乐,同学们自己尝试。

三、互动体验

分别交给女同学和男同学几个简单的新疆动作,再找一些同学拍打刚才学过的节奏,配上音乐,将气氛推向高潮。

 

四、课后小结

    在拿到题目《少数民族音乐》时,考虑到两个民族都是活泼的民族,所以在备课时要多方面的去考虑与分析教材,在过程中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与互动性,多去引导学生们聆听思考,总体感觉在重点难点解决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在讲解蒙古族女性舞蹈特点时是不是可以也可以让学生尝试感受一下“抖肩、碎步、软手”的一些简单动作?讲到短调节奏的特点时是不是也可以带着学生用手画拍去唱一唱,感受短调节奏与长调节奏的不同?有些地方可不可以再细致一些?总之,还需踏实地探究与钻研教材以及教学方法,认真分析,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让音乐课堂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