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物理组“行知杯”赛课的课题是“力的合成”。这是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在整个力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知识层次上来讲,本节课的知识点并不多,但是如何才让学生很好的掌握这不多但重要的知识呢?如何判断他们知识掌握的程度呢?从物理思想方法的角度上来看,本节课作为一节实验课(物理规律的探究课),它所蕴含的对物理规律的探究思想和精神又是十分丰富的,如何让学生能真切的体会到这些思想方法?乃至久而久之能够影响到他们的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物理思维呢?
基于以上思考,本节课我采用情景调动、问题引领、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做到脑“动”、嘴“动”且手“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求索、在实验中发现,在合作中总结归纳。具体我的课堂设计如下:
●情景引入,兴趣先行
都说物理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高于生活在于物理这门学科的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来源于生活说明物理中有非常多的知识概念,在我们的生活中都能找到很多落脚点(实例)。所以,这节课的开始,我给学生看了一幅图片,并设置一个拎重物的体验活动,以实际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从实际情境中去体会物理概念的由来。
●问题教学,层层递进
众所周知,“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一幅图片,采取不同的提问,学生的回答自然也是不同的。例如,在课堂开始让学生看他们图片时,我问:“同学们看,这幅图片中人和大象都在做什么啊?”(学生:搬木箱),“我们发现他们都在拉木箱,两排人拉木箱和一只大象拉,结果怎么样啊?”(都一样啊)“人给木箱几个力?(2个)大象给木箱几个力?(1个)但他们的作用效果怎么样?(相同)”从而自然而然引出分力、合力的概念和等效替代的思想。但倘若你直接问:“同学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那么答案将会五花八门,难以直切重点,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这样的问题设置显然不够合理。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自己的实验方案。例如我们为什么要做实验(实验目的)?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实验对象)?怎么做这个实验和实验过程中又要记录什么(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又如何处理分析(数据处理)?最后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和结论(实验结论)?而不是手把手的教他们一步一步怎么做。我始终相信,新课改强调的素质教育、强调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与“应试教育”中重视学生的解题能力的培养不相违背,。只有真正的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才能促进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喜爱,才能促进深刻的体验和理解。
●合作探究,总结规律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所以物理课的教学通常是离不开实验的。实验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必经途径之一。在探究互成角度的二力合成的规律时,我让学生前后桌4人一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首先让他们带着我提出的问题,阅读教材,然后解答问题、确定实验方案,最后根据我提供的实验器材(一个长方形泡沫板、一个图钉、一根带两绳结的橡皮筋、两个弹簧测力计、三角尺和直尺各一把)进行实验。针对这次课我采用了pad进行教学,使用pad的好处是可以将各小组学生的实验成果展示在全班面前,从而发现每个小组实验结果都存在相似性,也就体现了实验规律的唯一性和必然性。当然有些小组的结果显然有问题,这样的展示可以激发集体智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生探究出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之后,我又带领大家做了一个验证该规律的演示实验。根据我们找寻的规律求出两个分力的理想合力,然后再与实际的合力进行比较。发现理想与现实竟然是惊人的相似,也进一步说明真理是经得起检验的。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物理实验精神。
●课堂小结,思维提升
从现在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并没有总结反思的习惯,一节课上完了也不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学的怎么样?所以对我们的学生而言,课堂小结还是比较重要的。既然学生不做,那只能我们教师带着他们做,在课上做,所以在本节课最后,我又带领全班同学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再通过一些针对训练来检测他们学习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整个课堂的教学思路。总而言之,对这次“行知杯”——“力的合成”这节课的教学个人感觉还是比较满意的。在实验这一块,做了大量充分的准备;在教学的问题设置方面也仔细斟酌;在此,感谢高一9班学生的积极配合,同学们都非常棒!课堂中互动较好,相信大家应该也是收获满满吧!
我的反思:当然,对于这节课我还是有一些遗憾的,例如时间安排的不尽合理,最后的课堂总结部分太过匆忙。又如:有一个演示实验的器材没有完全组装好,准备不够充分,所以课上临时更换器材,又耽误了一些时间。并且我发现学生实验做出来的力的图示都在纸张的偏下方位置,导致图示占据的面积较小,实验不够精确。对此,我想实验器材还可以有进一步改进或者在学生实验前还需要做出进一步更明确的要求和建议。
除了对自己的课堂反思之外,我还有机会观摩了组内其他老师的课程,发现有些老师在教学引入这方面做得非常好。有的老师用趣味实验引入,有的老师用能够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游戏的进行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总之,这次“行知杯”大赛收货颇丰,感谢物理组各位老师们的帮助、鼓励和鞭策。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愿我们一直走在更好的路上!
下面是我的整个教学过程的具体设计手稿:
撰稿人:倪文露
2017/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