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组宋光丽“行知杯”教学反思

文 / 宋光丽 责编 / 宋光丽 2017-11-07 点击 6270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课的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思路:这节课尝试建立能够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逻辑推理过程,同时使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物学观点。所以首先打破原有知识间的逻辑顺序,以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为主线去重新构建整堂课的教学过程。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提出假说,尝试设计实验寻找证据,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演绎推理,从而得出解释和结论。但说起“高效课堂”,新的设想、充分的准备、精心的设计仅仅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因为课堂不仅仅是个预设的过程,它更是一个生成的过程。

下面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出反思:

一、反思教材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等三个内容,从内容上来说,本节课的教学容量并不大,难度也较小。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在学习简单的生物学事实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层层推进,从而自主得出规律、结论和比较,是本节课的关键问题。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细胞膜的结构、功能基础之上,更深入的去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在不断的研读教材后,我发现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来设置问题,先让学生通过判断哪些物质可以跨膜运输进入情境,然后再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说。

本节课教学内容较为抽象,所以我先通过简单明了的文字来介绍,然后再通过动画、模型、模拟的例子展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条件及实例。

二、反思学生

这节课是一节新授课,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其生物学习能力还未完全培养起来、欠缺抽象思维、观察图表的能力较弱,迫切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分析。上节课他们已经学习了细胞结构和细胞膜的结构,但这一内容较抽象、内容多、容易遗忘,需要温故而知新。因此,本节课的导入为复习旧知,新课时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来观察图片动画等理解相关内容。

高一学生活泼热情,积极主动,课堂上可以多设置一些活动,通过同学间合作互动,可以调动课堂气氛,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新课时让学生观察图片、观看动画,以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学习新知。在小组讨论的时候,课堂初始阶段内容较简单,学生讨论较为热烈,后半段提高难度后讨论稍有困难。

三、反思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为3个阶段,导入、新课、反馈。

导入以两个小活动展开,第一个活动指出动物细胞模式图上的各个结构名称,学生合作讨论完成,给出答案。第二个活动给出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及一些物质,让学生回忆细胞膜的结构,合作讨论,判断哪些物质可以进入细胞。接着继续引导学生判断,不同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否相同?需要通过细胞膜的什么成分?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探究的热情。活动最后提出问题:如何证明你的假设?从而进入新课阶段。导入过程中学生需要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既是一种复习,也是一种考查。

新课阶段的重要内容就是理解三种不同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包括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由于条件限制,不能进行实验,但照着课本按部就班的讲实验,很是枯燥无趣,学习效率低下。如何处理呢?实验的思路即实验原理是实验的核心,所有的实验过程和操作都是为这一原理服务的。从这一点出发,我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能够证明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不同成分的实验思路,并小组展示、不同组别之间进行评价。随着学生的介绍实验思路,实验的过程不断完善,最后教师以图片或者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这一过程中学生主要提供实验思路,逐渐形成完整的实验设计理念,从而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接下来学生根据教师展示的实验过程和结果来归纳实验结论,自行总结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区别,从而对之前的假设进行校正和评价。

最后在明确跨膜运输的方式上,学生阅读大分子物质进出的方式,和之前所学的三种方式进行比较,找出区别:大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不是跨膜运输,学生自主完成该内容的学习。反馈以精选题目的形式进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反思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等完成学习内容的学习,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但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可以更到位,针对学生出现的学习障碍应该更加灵活的处理,同时教学语言上可以更加精炼。在如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有效讨论的问题上还应该有进一步的思考。

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我尽量以旧知识为依据,配合多媒体课件的直观资料展示,以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式逐个突破重、难点。但是,本节课中学生的相互点评稍有欠缺,虽然有安排但是相对来说教师点评比重较大,在今后的教学研究工作中应加大对课程评价的学习,并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去。



无父目录

搜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