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合成"教学反思
陈东海
1、知识的讲解顺序如何安排得当
人教版课本“力的合成”一节,先讲“力的合成”再讲“共点力、非共点力”,但我们清楚力的合成是以共点力为前提,所以讲授前先要让学生什么是共点力,再认知力的合成,这样讲解会更好的符合知识的逻辑性。
2、怎么引入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节课以何种方式去引入,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一节课的走向,备课过程中也在反复思考如何才能够有趣的引入“多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从而很好的提出“等效替代”的思想。在以往上课过程中都是通过一幅简单的图片引入,让学生思考“两根绳子中的拉力和一根绳子中的拉力的作用效果是否相同”,提出用这一个力来代替原来的两个力,引出“等效替代”的思想,并且在讲解的过程中特别强调等效替代并不是多受了一个力的作用,但是此种方式学生并不会激发学生太多的思考和兴趣。本次上课过程中利用实验器材直接演示,并且让两位学生演示,不断增大两根绳间夹角,增大到一定程度绳断裂。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眼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并为后面三共点力平衡讲解埋下伏笔。
3、如何激发学生认知冲突
在讲力的合成过程中,先讲解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合成的规律,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和初中已有的物理知识很快就能够总结出规律:
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结论:同向相加,方向相减。
两个互成角度的力,提出如果的合力,是否也满足代数加减的规律,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生共同回忆力是矢量,进一步强化矢量合成不满足代数加减的规律。
4、探究性试验是否一定要当堂做
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本节课的重点,并且该实验一直是学测考试的必考内容,在备课过程中也在思考做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由于教室的限制决定还是做演示实验。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问题思考、学生阅读课本、问题回答、讲授、学生演示的方式一步步讲解实验的目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等。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花费了一定课堂时间,也暴露了实验一些的问题,下次上课之前可以在iPad教学可以让未参与实验的同学也能比较清楚实验的过程,也可以选择在实验室学生分组实验,也许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做了才能让学生印象深刻,体会实验科学的乐趣。
5、如何提问,这是个问题
教师的提问,引领着学生的思考,带动着课堂的节奏。好的提问能够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教师作为一个引领者,像一个指挥家有条不紊的指挥着乐队,能够奏起美妙的音乐。而混乱的提问,让学生无所适从,教师变成了孤家寡人,最后都是自问自答。所以要想课堂流畅而自然,每一个问题一定要认真准备,甚至可以指向到人,这是我目前迫切要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