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慢镜头观察生活 ——2016级高二年级聆听著名作家周晓枫分享写作心得

文 / 吴婷 责编 / 吴婷 2017-11-07 点击 4913

    2017年11月6日下午4点,2016级高二年级全体学生在十三中新青年剧场聆听了当代著名作家周晓枫分享了她的写作经验和生活经历。她出版有散文集《上帝的隐语》、《鸟群》、《斑纹》等。曾获冯牧文学奖、冰心散文奖等奖项。周晓枫的代表散文集《斑纹》,是一本能够唤醒人们沉睡记忆的书,它会让我们想起许多远去的鲜活的事物,入选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10年以来,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

    讲座开始,十三中曹勇军老师一番介绍之后,在同学们满怀期待的眼光中,周晓枫开始了她的讲座。她从同学们熟悉的《斑纹》说开去,直接带出了主题:“做一个能够深入认识生活并且深切感知生活的人”。她建议同学们:“写作时憋在屋里使劲想1小时不如走出去观察5分钟”。她主张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让眼界开阔,让素材丰富。讲到酣畅之处,她说起了自己养的一只长臂猿,形象生动地向大家说明了观察的重要性。下面的同学们无不全神贯注、侧耳倾听,生怕漏掉一句话、一个词,更有很多同学边听边记,凝神静思,沉醉其中。

    随后,她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向大家分享了关于写作的第二条建议。在写作中,周晓枫认为真诚最重要。她说“首先需要做的,是不要抱着那么多成见和自以为是的真理去靠近它。”面对一个写作对象,她主张把注意力完全放在题材身上,将自身清零,让自己的胸腔容纳多样的生命形态。最后,她指出写作最怕冗长拖沓,四平八稳,要让文章的每一段给读者不一样的信息。为此,她举了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底下的同学听完之后纷纷拍着大腿,连声赞叹。

    周晓枫用春风般的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让整场讲座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同学们个个都伸长了脖子,抿着嘴,眉眼里尽是认真。

    通过这场讲座,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很多实际的写作技巧,更感受到了中国文学之美和中国文人的境界,希望同学们能见贤思齐,心向往之。

                                                     高二年级组信息员 吴婷

 

以下是来自同学们的点滴感受:

(高二14班 王煜辰同学)

    今天有幸听了周晓枫老师的讲座,收获颇多。我读过周晓枫老师的一些作品,第一次接触是在高中语文课本里。周晓枫老师的身上有一种积淀的丰厚,那是饱读诗书之人、积极探索之人才有的智慧的灵气。

    她从课文《斑纹》切入,与我们分享了她写作的经历,以及一些她通过多年写作得出的宝贵经验。比如关于写作,选材不应该仅仅坐在桌前苦思冥想,写作靠不只是一张纸、一支笔,它其实就像做学问,需要我们尽可能多的调动脑中的知识素材,再加以筛选组合。周老师表示,要积累丰富的素材,就要求我们要留心日常生活,观察是根本。此外,周晓枫老师还畅谈她个人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幽默风趣,娓娓道来。同学们在这一短暂的时间里,收获了许多——关于读书写作,关于为人处世。

(高二12班 李灵岳同学)

    有人说,读周晓枫的文字不能在晚上,会被吓得毛骨悚然。是的,她的文字有一种直抵人心的穿透力。当她在台上缓缓地讲述时,你会惊奇的发现同她的文字一样,她本身也带着一种冷,一种脱离于文字本身的淡淡的冷,像是一个局外人,冷静的看透一切。

    写作,要在有限的胸腔里融入万千的生命,如何把你的天赋一点点养大?你需要学会把速度放慢,学会不断观察并强迫自己思考。写作的残酷在于,团结不是力量,无论你拥有多少经验,最后你都会成为一个少数民族,但孤独,也正是你的力量所在。好的文字往往不能被概括,不能被赏析。我概括不了她的文字,我也概括不了她。有人说她的文字黑暗,但我相信,能使我们看见黑暗的,是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