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教学课堂设计的要点初探
——《断魂枪》教学及反思
熊放放
一、案例背景
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是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希望学生由学习结果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索者,从而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有很多老师进行了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的摸索,比如组织交流合作学习,进行分组讨论学习,提倡导学案形式的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探索主要是从课堂教学形式的角度出发,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转变为讨论合作式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但是我们还是发现当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固化后,以学生为主体实际渐渐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为合作而合作,为活动而活动,学生还是在被老师牵着走,学生间的讨论交流更多是浅表层面的,思维并没有被激发,课堂没有因为学生活动而充满机智。以学生为主体应该从学情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设计整个课堂活动流程,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给学生提供可能发展的空间。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才是真正的主体性教学,以此为目的进行课堂活动,不论是讨论、分析、回答,或是听、说、思,只有真正切中学生的“愤”“悱”之处,课堂才能融会贯通,水乳交融。
二、案例设计
(一)导入
这是一篇武侠小说。“武”最基本的意思是“止,戈”,是站好下盘去格斗。那这篇小说老舍赋予“武”什么深层含义呢?
(二)、整体感知
1、小说中有三个人物王三胜、孙老者、沙子龙,他们的武功怎么样。
2、我们本来希望看到孙老者、沙子龙两位高手一决胜负,但是情节突转,这场比武没有比成,因为沙子龙压根不应战。41-51节没写两人过招,却写了很多两人对话。请两位同学读一读。想想沙子龙是如何拒绝的。
3、你认为沙子龙应不应该传艺?如果应该传说明理由,不应该传也请说明理由。
4、老舍笔下与时代对抗的人,从来没有好结果。比如《骆驼祥子》《月牙儿》,沙子龙清楚地知道时代改变,武术终将被时代抛弃。似乎心平气和接纳了命运,转行成为旅馆老板,白天他不大谈武艺与往事,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走了。在理智上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但在精神上他真的放弃了吗?
5、这就是一个矛盾的悲剧。一个内心仍有追求的人,面对不属于他的时代无可奈何的悲剧。这是一种柔软的对抗。老子的齿亡舌存的故事,最柔软的恰恰是最坚硬的。
6、沙子龙用的是坚硬的枪,面对不可逆转的时代,却只能用软抵抗的方式,保持尊严、坚持梦想与老舍的另一篇《老字号》进行比较。
7、我们再回到这篇小说上来,这是一篇武侠小说,但不是英雄诞生,而是英雄末路。我们可能无法真正理解沙子龙的悲哀,但是我们没有面临他的困境,同样不能批判他的选择。这篇小说原来有个题记:“生命是闹着玩,事事显出如此;从前我这么想过,现在我懂得了。”
三、教后反思
《断魂枪》是一篇说难也不难的文章,不难是因为故事情节简单,情节发展明晰,大部分同学读完以后都能明白文章的重点在“不传”上。难是因为老舍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分析这是老舍对新旧文化何去何从的彷徨,有人认为不仅仅是写文化,更是对中国传统出路的思考,还有人认为老舍在批判那些因循守旧者,他们自私僵化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继承,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老舍在慨叹沙子龙这样的坚守者寻找不到出路。这些解读都有个性化解析的色彩,而我的理解是沙子龙不仅仅是一个坚守武魂的普通武林人,更是面对时代变革,在坚守和顺应中矛盾痛苦的侠士。
想要分析出这个层面上的主旨,需要构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了解文章情节内容,明确沙子龙与其他两位武林人士的不同,第二板块理解沙子龙的坚守与顺应时代的矛盾,第三板块分析老舍的写作目的,即时代变革对普通人生命的影响。三个板块的内容比较多,再加上我这次教学设计的初衷是在主体性教学上做一些尝试,所以我希望加快第一、二板块的节奏,用几个具有引领性的问题推进讨论,最后再第三板块上通过两篇老舍的文章进行比较分析。
构想是清楚的,但是实际操作中遇到两个问题,第一,前两个板块速度太快,学生分析文本的时间不够,没有深入理解内容。具体说来,王三胜、孙老者和沙子龙的形象有很大不同,王三胜狠辣好斗,孙老者只满足于技术的搜集,是个武痴,而沙子龙是具有武德武梦的人,如果深入文本分析,有太多零碎的细节可以探讨,所以我只问了一个问题,前两者都是有武艺的人,为什么沙子龙不传艺呢?
在设计这个讨论点时,觉得设计的点比较大,学生可以从很多角度来回答,但是课后反思这个问题没有讨论成功的原因恰恰是设点太大,学生初读文章,对文章内容还不熟悉,所以回答都是凭感觉,而没有结合文本。由此可见想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问题的设计一定要在学生能思考到的域限值上,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换位思考,答案在文中哪里呢?答案需要分析或概括吗?答案会有几个要点呢?只有从学情出发,学生的主体性才可能得到展现。
第二个问题,需要学生达到的理解层次太深,有拖着学生走的感觉。这是一篇比较长的文章,之前的理解内容、分析形象已经花了不少时间的情况下,第三个板块明显来不及展开,在这时怎么办?如果是平常上课,肯定会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让学生明白沙子龙之所以无人可传,不是他个人的固执拘泥造成的,而是时代发生了变化,大侠沙子龙不幸地生活在一个不需侠士的时代,所以他白天放弃和夜晚坚守的矛盾,恰恰体现了他的伟大。这时候再去比较小人物面对时代变革的痛苦境遇就顺理成章了。
但是时间太紧张,没有对第二板块的时代矛盾进行阐释和讨论,匆匆带着学生赶往下一环节,所以学生不能充分地讨论、感受,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异同,主体性也没有得到发挥。说明一节课学生能达到的层次水平是基本稳定不变的,想要学生层层深入是好的,但是攀登的云梯越往上越窄,能参与的学生也越少,所以到最后只有几个学生跟上讨论的过程。
总之,这次赛课,我进行了一些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作用的尝试,虽然并不成功,但是也让我总结了一些经验:1、整堂课的设计要围绕一个核心,比如我在开头提出了“武”的含义,提到了武魂,但后半部分却在讨论时代对人的生存影响,就没有抓好核心内容。不如以“武”字贯穿课堂,武艺——武术——武道——坚守武道——中国人心中都应该有一个武魂,或者以“时代”贯穿也可,二十年前的时代——现在的时代——老舍的时代。只有明确的核心内容,学生主体性学习才有方向,否则只是在机械地回答问题。2、问题设计要有梯度,学生主体性需要被引导,好的问题能增强他们参与的热情,中档难度的问题最为适宜。3、既然要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多说,多思,老师的问题就不能细碎,要有逻辑性,要有耐心等学生慢慢说,等他们去寻找答案,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