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杨贝贝“行知杯”教学反思

文 / 张小英 责编 / 张小英 2017-11-27 点击 6972

《断魂枪》教学反思

杨贝贝

一、文本分析

《断魂枪》是老舍先生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虽然全文只有五千多字,故事情节也并不复杂,用老舍先生自己的话来说,“在《断魂枪》里,我表现了三个人,一桩事”,但小说却极具意蕴,成功展现了古老的东方文明被欧洲现代物质文明逐步取代的背景下,曾威风一时的武林中人沙子龙内心的苦闷、失落与坚守,从叙述上来说,小说精炼而隽永,同时散发出一丝悲凉的气息。

文章开头,“沙子龙的镖局已改为客栈”,叙述语言极平静,英雄时代已被尖船利炮轰塌的苍凉感却扑面而来,其后“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龙旗的中国也不再神秘,有了火车呀,穿坟过墓破坏着风水”等无不显示出时代的巨变,时代巨变中的个体做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王三胜在土地庙前拉开场子“以武会友”,并且以“神枪沙子龙是我师傅”相标榜,炫耀老师的威风以抬高自己,只为赚取更多的铜钱,可结局却是“他等着,等着,地上照旧是那几个亮而削薄的铜钱,外层的人偷偷散去”。不过,卖艺赚钱的王三胜却引出了颇有几手真功夫的孙老者,孙老师此行前来并非想与王三胜比试,而是为了习得沙子龙的“五虎断魂枪”,可是沙子龙先是搪塞, 搪塞不行继而断然拒绝。孙老者无奈地走了 , 王三胜也从此看不起沙子龙。

沙子龙为何不传断魂枪,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摔碎给人看”,“五虎断魂枪”魂断于工业文明的进程之中,才能更激起读者的惋惜与同情。从沙子龙的角度看,有读者可能认为,这是为了生活而独占生存技能,中国民间历来对于家传绝技、秘方等的处理态度是传男不传女,更何况外人。还有读者认为,如果沙子龙将“五虎断魂枪”传与王三胜则玷污了这套枪法,会让武术精粹在市井中走向庸俗化,如果沙子龙将“五虎断魂枪”传与孙老者,在武术世界里孤芳自赏的孙老者也无法给“五虎断魂枪”一个光明的未来,沙子龙执意将“五虎断魂枪”这门艺术珍爱地保存,即使和自己一道进入坟墓,也不能在他人手中被糟蹋。但我想,沙子龙不传“五虎断魂枪”正像一些学者所阐述的那样,沙子龙的形象是我们民族民间具有非凡智慧和极高境界的代表,他好像早就心宽气宏地接纳了那命运的陡变。沙子龙一位甘为旧有美质文化而殉道的末路英豪,他决计要刚毅地迎纳现实的轰击和毁灭,走上与心中的完美事物共相厮守的终极之路,而把不尽的哀伤、悲凉,悉数留给未达到相应顿悟的芸芸世人。《断魂枪》不仅是一部小说,还是一部寓言,展现了渺小如沧海一粟的生命个体在人类现代历史进程中的无奈与无助。作者老舍本人也与沙子龙有某种精神上的共鸣,日本作家井上靖在随笔《壶》中记叙了老舍给日本文学家讲的一个中国故事:有一个富人,是个古董收藏家,就在他沦为乞丐的时候,也不肯放弃一个壶。得知这件事的另一个富人,收养了乞丐。富人本想等乞丐死了之后,要他的壶,没想到乞丐临死的时候,竟把壶扔到院里,摔成了碎片。井上靖在得知老舍自杀的消息后想到的是:老舍是把壶打碎后死的。老舍把他的“壶”打碎了,把他的 “断魂枪”折断了,在一个文化荒漠的时代氛围中宁愿 “沉湖”,以求人格的清白。

老舍先生的语言是极富京味儿且精炼而隽永的,在阅读《断魂枪》时,我深深折服于老舍先生的炼字功力。文中的孙老者“扛”着两条小黄草辫子出场了,“扛”一词极显孙老者的刚出场时的僵硬,与王三胜、围观比武者对孙老者的轻视形成照应。当其后孙老者准备施展功夫时,将小辫子“抡”于肩后,孙老者打拳时,小辫子“飘”在空中,作者巧借“扛”“抡”“飘”三个动词,不仅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与前后对比,更极传神地展现了孙老者功夫之高与练武之投入。不仅炼字,在行文的节奏与描写上,老舍先生也可谓炉火纯青,文章的前大半部分有充足的铺垫和蓄势,可当沙子龙明确不传“五虎断魂枪”时,使读者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

二、教学思路

在仔细研读《断魂枪》后,我决定将“沙子龙为何不传断魂枪?”作为贯穿整节课的核心问题。在赛课抽签结束后,我依据所抽班级的学情调整了设计,我决定先通过“老舍自述小说写了三个人、一桩事,那么小说究竟写了哪三个人与哪一桩事?”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梳理情节、简析人物形象,为后面深入分析沙子龙的人物形象与探究文章主旨打下基础。在简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我带领同学们欣赏了本文的炼字艺术及描写艺术。最后,我带领同学们探讨“沙子龙为何不传断魂枪?”这一核心问题,并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入和多向地理解《断魂枪》的寓言性。

三、教学得失

此次课堂教学大赛,我的收获是,一定要认真研习文本,才有可能把课讲好,否则便是无本之木与无源之水。 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认为还有以下可以进一步提升的地方。

精简内容,给学生更充足的讨论时间。一节课40分钟,时间极为有限,如果安排了太多的内容,势必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就会减少。《学记》有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讨论,最好能让她们自己得出答案,如果不能自己得出答案,老师在学生心里有些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之时再去启发,才能让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注重朗读,在朗读中体味小说的深厚意蕴。《断魂枪》虽然是短篇小说,却不仅仅靠情节取胜,其语言隽永悠远,例如文末对沙子龙的描写,“夜静人稀,沙子龙关好了小门,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而后,拄着枪,望着天上的群星,想起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叹一口气,用手指慢慢摸着凉滑的枪身,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如此隽永的文字,适当的讲解是必要的,但如果仅有讲解则是苍白无力的。用声音展现深厚的意蕴则是更好的选择。《断魂枪》的语言还极具京味儿,例如文初对一些自称为沙子龙弟子的人的描写,“有的在庙会上去卖艺:踢两趟腿,练套家伙,翻几个跟头,附带着卖点大力丸,混个三吊两吊的。有的实在闲不起了,去弄筐果子,或挑些毛豆角,赶早儿在街上论斤吆喝出去。那时候,米贱肉贱,肯卖膀子力气本来可以混个肚儿圆;他们可是不成:肚量既大,而且得吃口管事儿的;干饽饽辣饼子咽不下去。况且他们还时常去走会:五虎棍,开路,太狮少狮……虽然算不了什么——比起走镳来——可是到底有个机会活动活动,露露脸。是的,走会捧场是买脸的事,他们打扮的得象个样儿,至少得有条青洋绉裤子,新漂白细市布的小褂,和一双鱼鳞洒鞋——顶好是青缎子抓地虎靴子。”这样的文字,极生动,极富感染力,如果教师朗读到位或引导学生朗读到位,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无父目录

搜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