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苏萍“行知杯”参赛感言

文 / 蒋苏萍 责编 / 项云 2017-12-07 点击 14635

      著名教师梁恕俭说道:“课堂兴,则教育兴;课堂解放,则教育解放;课堂生动,则教育生动。”所以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兴趣,创设自由、平等、开放、高效的课堂环境,是每一位老师共同追求的目标。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同时在高中物理课堂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现在高二学生在学习选修3-2电磁学的内容,这部分内容都是建立在科学家们大量实验基础上的。所以本次“行知杯”赛课的课题选择的是“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这一节实验课。

      当然,对于这节实验课,教科书上设计的三个经典的实验已算是约定俗成经典中的经典了。由于实验课本身就需要动手操作,所以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但如果按照教科书中按部就班的实验探究,会发现学生已然成为了实验的机械操作者,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违背了探究的本质。因为究其过程不需要太多思维的参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意义不大。那么,如何使实验课充分彰显出它的魅力所在?将思维和操作进行完美结合,下面我就这节课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 生活实验引入,类比实验模型寻找共性

      课堂开始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为了尽快吸引学生兴趣,在课堂开始我播放了甩长绳发电的视频,这是刚刚结束的运动会的项目,在极大地引起共鸣的同时,新的现象又激发了好奇心。继而展示初中学习的切割磁感线的电磁感应现象,两个实验一比较,学生就会茅塞顿开,原来摇绳发电是因为绳切割了地磁场。

  • 经典实验改良,认知冲突激发思维活力

      我们学生在初中就已经知道闭合回路中切割磁感线就会产生电流,但是如若对实验器材进行适当改良,将线圈部分全部放入磁场切割后,实验发现只有一种切割方式会产生电流。这与我们所学习的知识似乎矛盾,认知冲突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层层启发,让学生在质疑猜测中不断思考去探究现象不同的本质。

  • 不同实验对比,追本溯源探究科学本质

      对于将条形磁铁放入闭合线圈中产生电流的实验也是非常经典的,根据现象学生很容易得到,当磁铁和线圈发生相对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的结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为此,我设计了另外一个实验,使一个接有发光二极管的线圈和能产生磁场的大线圈(相当于条形磁铁)都不动,将大线圈接入电源,发现二极管发光,也就是说该线圈中有电流产生。那么,究竟感应电流为什么会产生呢?比较这两个实验和以上两个改良经典实验,启发学生找寻其中的不变量和变量,让学生在实验“探”的的结果“究”其原因。

 
 
  • 自主设计实验,学以致用实验论证思维

      在学生探究中感应电流产生的根本原因之后,就是学生充分施展才华学以致用的时候了。我为学生提供了实验器材,让他们自行设计实验并操作,使得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在自我设计的过程中合理运用习得知识,充分体会实验检验真理的乐趣。

 
 

 

  • 回归生活现象,感受物理规律应用魅力

      在深刻认识感应电流产生的原因之后,为学生们带来生活中的应用—手摇手电筒。让学生发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知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鼓励善于发现身边的物理问题,探究物理规律,进而让我们所学习的知识能够更好地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中。

  • 重视习题演练,小试牛刀熟练解题技巧

      在高考指挥棒的模式下,讲练结合是课堂教学的常态,也是优质课堂的一项指标。要求你不仅听懂还要会做,要能明晰解题思路,加快解题速度,掌握答题技巧。所以最后我又为学生精选了几道经典题型,小试身手。

  • 表演物理魔术,课后延伸激发求索欲望

      都说教师其实是演员,需要声情并茂的讲述来调动学生兴趣。有时候对物理学科而言一个魔术就可以了。将小物块放入长铜管上方,让距离我2米的同学跑过来从下方接住,无论学生怎么快跑都无法接住。然而角色转换,让学生同样放入小物块(变为纽扣电池),发现我慢悠悠的接住了。让人匪夷所思的实验,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然这个实验与下节课的内容息息相关,相信学生也一定会好好预习了。

      教学感言:一堂严谨的、对学生有一定启发的物理课,一定是要透彻地研究教材,研究课堂,这将是每一个物理教师应该努力去做的一件事。对于本节实验课,在环环相扣的实验中,在探究性教学的任务驱动下,在设疑启发讨论归纳的辩证思维中,课堂活动井然有序的展开着。

       本节课的成功开展也离不开物理组全体老师的辛勤付出,感谢组内各位老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