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第20届沪浙苏皖“新语文圆桌论坛”暨首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基地联盟大会有感

文 / 杨贝贝 责编 / 杨贝贝 2017-12-15 点击 6585

12月7日至12月9日,语文组的王夫成老师、蒋晓莲老师、李建伟老师与杨贝贝老师受邀参加了第20届沪浙苏皖“新语文圆桌论坛”暨首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基地联盟大会。传说中不列颠伟大的亚瑟王领导的高贵骑士被称为圆桌骑士,骑士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在圆桌上议论国内事务,圆桌边没有地位差异和君臣之别,每个人都被允许自由发言。论坛期间,来自语文教育领域的“圆桌骑士”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语文教育思想在这里交流与碰撞。圆桌论坛真正成为了一场包容的盛会。

语文教育的目的何在?通读《论语》我们会发现,“仁”字出现了109次,“君子”一词出现了107次。正如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在开场发言中所说的那样,如果说“仁”是孔子的核心价值,那么“君子”则是孔子的培养目标。黄玉峰老师亲笔书写“君子养成”四个大字赠与本论坛,令大家感动不已、感慨良多。我们希望学生成为君子,自己首先要成为君子,子曰:“君子博学以文,约之以礼。”我们要博学以文,要用礼规范自己的言行。黄老师去年遭遇人生重大不幸,却依旧努力构建语文教育的理想国,黄老师是一位真正的君子。“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以仁爱之心对待学生。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除课本外,我们还可以在语文课程中引入更多的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与文学经典。十三中语文组倡导把图书馆搬进教室、在大树下读书,并成立经典夜读小组,开发出“孔子的智慧”“《红楼梦》选读”等十二门校本选修课,还开发出“玄武湖月光诗会”“大树下的古风新唱”“戏剧节”三大语文学习节日,这些都是达到“君子养成”这一教育目的绝佳方式。

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董平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题为《王阳明在中国文化史中的特殊地位与价值》的精彩讲座。董平教授从人与万物共通、共享、共有、共生的角度阐述了人的道德本质。本心即“道”的存在,人的本心原本与圣人相同,何以成为圣人?一要保持自我的反思,二要防止内外二者的分离,即做到知行合一。接下来董平教授阐发了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真知需要体现于行,只有实现良知才叫做知行合一。要把良知、存在的本质在当下情境中以恰到好处的方式呈现出来,“当此事,当此时,当此景,当此状态”才能“恰到好处”。这让我想起来了《礼记 学记》中的“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还让我想起了《论语 述而》当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做老师,一定要善于抓住教育时机,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方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四位青年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四节各具特色的课程。江苏的陈可人老师执教《语言的表达》,巧设情境;浙江的郑忠老师执教《将进酒》,以诵读贯穿始终;上海的王召强老师执教《容忍与宽容》,以循循善诱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安徽的陈希老师执教《日出入行》,将诗歌之美娓娓道来。值得注意的是,王召强老师所在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课程体系。听课后,我们四位老师共同探讨这四节课,王老师认为《语言的表达》一节课,在学生的语言表达陷入同质化的困境时,教师若能结合具体情境与人物特点,进行语言表达的示范会更好,例如采访《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门房比尔格勒,“看到一批又一批未成年的学生被送上战场,您作何感想?”王老师对于课程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得到了其他三位老师的一致认同。

承办此届论坛的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展示了包括说书、辩论在内的九项文化活动,六位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语文教师分享了传统文化进校园实践经验,这都给了我们很多关于进一步开展语文活动的启示。在闭幕式上,我校语文特级教师王夫成做总结发言。王老师对本次大会的各项活动内容进行了精妙点评,对“新语文圆桌论坛”提出了衷心的祝愿:“乘风破浪趁此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排除万难,勇于进取,完成建立语文教育的公序良俗、继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使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