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国之祭,史之痛,民之愿

文 / 张燕 责编 / 未知 2014-12-08 点击 5479

  国之祭,史之痛,民之愿

  学生会主席部:汤启凡 丁东 李泽浩 杨晓羽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国家公祭日。1937年12月的南京,这令炎黄子孙永世不忘的血色国殇,定格下无常历史的沉痛一瞬,呼唤着真相的回归与灵魂的反思。

    77年前,南京沦陷了。在南京保卫战中,5万日军灭15万国军仅用12天,屠杀中国军民达30万以上。回望历史,是仇恨、愤怒?还是悲伤、哀痛?抑或根本已经宽恕甚至淡忘?但无论我们怀着怎样的情感,屈辱的历史、血腥的屠戮已经铭刻在历史中,无法改变,愤怒与哀痛是无用的。

    我们可以宽恕,但绝不能忘却。王开岭曾说:“任何生命都唯一、绝对,其尊严、价值、命运都不可替代。生生死死只有落在具体的‘个’身上才有意义,整体淹没个体做法,实际上是对生命、对悲剧主体的粗暴和不敬,也是背叛与遗忘的开始。”所以我们不能忘却,我们怎么能忘却?那些被屠戮的每一个生命,也曾跟我们一样的年轻有力,也曾跟我们一样憧憬未来,跟我们一样有过欢笑和泪水、幸福和痛苦、尊严和屈辱,他们的尊严、价值、命运都是不可替代的,是唯一的。历史碾过血染的大地,我们的民族不屈地站起来了,而那些死于大屠杀中的他们,承担了时代的不幸、民族的苦难,而我们何等幸运,能生于今日之中国,请让我们以一个幸运者的身份,怀着最大的悲悯去缅怀那些被屠戮的每一个不幸的生命,永不忘却。

    我们可以宽恕,但绝不能忘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铭记国家公祭日,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记住屈辱,保持对苦难的痛感。鲁迅曾说过:“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所以我们第一要做的,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我们的每一寸领土,每一分尊严、每一毫自由,都需要我们誓死捍卫;民族的自强与独立,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自强与独立。年轻而骄傲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我们不忘屈辱,不忘历史,正视淋漓的鲜血,在血与痛中获得一种力量,能够穿透一切阻隔、突破一切桎梏,它源于我们内心的深处,这种力量让我们更加奋发、强大,在失败中永不放弃,在挫折中永不屈服。这种力量,是精神的力量。

    在此, 我们倡议:

    1. 12月13日当你听到警报时,请自觉起立为遇难同胞默哀。

    2. 到网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走一走”,点一支烛,献一束花,留一段言。

    3. 可自行组织前去离我校较近的丛葬地北极阁、五台山、南京大学这三处祭拜,或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进行参观,让灵魂在那里受到震慑,让眼睛在那里溢满泪水。

    4.我们在反复回味历史的同时,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努力学习,发愤图强,用自己的点滴贡献,去和无数人的努力会聚一起,共建新的中华长城。

    今天,让我们安静地,站一会儿,安静地,为逝者默哀,为生者祈福,为世界祈和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