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跳出”与超越 | |||||
|
|||||
前不久,记者有幸随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院长顾明远先生,参加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讲会营”活动,在聆听顾先生“教书育人在细微处”报告之余,听了三代数学名师展示的3节各有特色的小学数学课,参与了北师大教育家书院常务副院长郭华教授与3位授课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互动。
从年龄和教学资历上说,78岁的邱学华、50多岁的林良富、30来岁的郑水忠堪称三代人,他们的课堂风格表现出不同特点:邱学华保持了老一辈的认真、扎实;林良富的课堂表现出更多逻辑性和思辨;郑水忠的课堂有明显的传承又有新一代的锐气,但共同点更明显,带来的关于小学课堂的思考同样启发人:
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尽可能不讲。浙江省特级教师、宁波万里国际学校校长林良富提出“三环六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包括3个具体环节:先学、后教、练习环节。三个环节之下,由6个“学”:引学、试学、组学、展学、研学和固学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林良富主张为学生构建完整有结构、丰富多样的“学的活动”,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尽可能不讲。在交流时,林良富以原创的《学情篇》和《教学篇》作结:“不学已会,勿用功;一学就会,少用功;学了不会,白用功;学了才会,要用功;学了会学,多用功。”
教学有法,但“学”远比“法”重要。即使提出了三环六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林良富,也明确提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他总结自己提出的“三环六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不是为了创新模式而发现的,而是为了构建一种完整、有序的“学的结构”,成为实现自主课堂的“拐杖”和“推手”,想推动的是一种观念的改变。“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研学促教;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独后合。引学自学,组学展学,研学固学;三环六学,先定后变,由变则通。”先定后变,才是一种教学模式提出的真正追求。
要让学生快乐学习。邱学华老师认为,教师教学所应关注的根本问题是:课怎么上?什么样的课是学生喜欢的课?每一节课老师应自问:今天学什么?学生学会了什么?学生还有其他问题吗?课要上得朴实、踏实,要让学生在外在的激励机制以及数学本身的魅力吸引下,快乐学习。
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学模式的关系。林良富借用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的书法三境界来比喻教学模式与教师专业成长间的关系:“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年轻一代追求课怎么上得有新意,而老教师在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以后,又复归平和。这次3位特级教师的课,正好展现了这样一个过程。邱学华说,其实三代人都在共同来探讨“课到底怎么上”、怎样的课才是学生真正喜欢的课?
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其对待教学模式的态度有关,教师的成长也正是在入模、出模到超模的转变中得以实现与发展的。郭华教授认为,教学模式不止一种,应该多样综合。对教师而言,重要的不是发明模式,对其背后的教学规律的掌握才是最重要的。
教无定法,但好课永远有共同的内涵、特质和打动人心的地方,这就是3位教师的课给人的启示。 |